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共5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一文章概述:雪国()是日本著名现代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18991972)于1935年先后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上的中篇小说。同时,这部作品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在其后根据小说被改编成多部同名影视剧。在这篇文章中,将结合日本著名古典文学源氏物语中物哀的思想,根据川端康成全集中川端康成本人所留下的话语,从文章搜寻出作者抒发情感的很多写作方式及其艺术技巧,再现作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深沉情感。二关键词:雪国 川端康成 物哀 源氏物语三正文: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
2、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1899年6月出生在日本大阪。自幼父母双亡,父亲去世后跟随祖父母回到老家。在致父母的信一文中写道:“深深可入我幼小心灵里的,便是对疾病和夭折的恐惧。”7岁祖母死去,10岁唯一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16岁那年他最后一位亲人祖父也辞别了人世。少年时代的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同时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和他日后作品的悲凉格调。他自幼喜欢读书,入中学后更热衷于阅读文学作品。后来将自作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编为谷堂集,还频频向报刊投稿。1917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英文系后,他依然热爱阅读,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受其热爱。19
3、20年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间,他热衷文学创作,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的同人杂志新思潮。在刊物上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1924年春天,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0月,他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文艺时代于1927年5月停刊。其后,他又先后加入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疯狂侵略政策并发动战争。在战争期间,他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着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但也参加过一些与战争有关的活动。不过从总体来看,他在战争期间没有狂热地鼓吹“圣战”,没
4、有特别积极地投身到战争风暴中去。1945年8月15日,日军战斗投降,这对他是个巨大的冲击。他对日本战后的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这种态度决定了他战后生活和创作的基调。在战后的创作中,川端康成不断取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励。1968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他在工作室里口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下遗书。川端康成主要成就在小说领域,总共写了430多篇小说,包括手掌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以作品雪国 古都 千羽鹤为代表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提名。可以说,在阅读以雪国为代表的川氏小说时,女性美、颓废美与虚无美成为了理解川端康城笔法的线索。在他的作品中,处
5、处散发出一种“物哀”的日本古典主义美。这与作者生前欣赏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语是分不开的。什么是“物哀”()? 大体上说,在日本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产生和发展起来,可以说二者都具有久远的历史。如果说日本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是从“真”和“真实”演变而来的,那么日本的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则是从“哀”和“哀物”演变而来的。早在日本古代人的原始信仰中,在古事记 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的时代,“哀”就作为感动的一种形式出现了。如果说古事记 和 日本书纪里用“哀”所表示的感动还具有国家的性质和原始的色彩,那么到万叶集里用“哀”所表示的感动则逐步有国家的性质向个人的性质演化
6、,即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怀。也就是说,这些典籍开始抒发“哀”的感情,开始产生“哀”的意识。正因为如此,研究者可以从这些典籍里找出许多使用“哀”的实例。如在万叶集中,既用“哀”表示对人的感动(如面临生离死别时的种种不同表现),也用“哀”表示对物的感动(如面临自然景物变化时的种种不同反应)。而从“哀”向“物哀”的转化又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其中起过一定推动作用的有藤原道纲母和清少纳言等人。藤原道纲母的浮游日记虽然强调写真实,写真事和真情,但在其真情中自然就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体验在内。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虽然都是事实的记录,但这些事实也都是经过自己选择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而其中的“随想”部分,就是表述作者
7、关于自然和人生种种感受的。这就是说,在她们的作品中,已经包含了“真实”和“物哀”两个方面,已经表现出“真实”和“物哀”两种倾向,只不过她们强调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罢了。而最终使“哀”向“物哀”转化的完成者则是紫式部。在源氏物语里,她的内容比较简单,浅显的“哀”转化为内容比较复杂、深刻的“物哀”,并且由此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自己作品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标志着以“物哀”为核心的古典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一步步趋向成熟。这时“物哀”的内容更加成熟,不再限于感叹、悲哀、同情、共鸣,还可以包括快乐、怜悯等感情,并且产生感动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了,既有人,也有自然景物,还有社会状况等。“物哀
8、”是一个日语词,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很难用一个汉语词翻译它。大意是指微妙而深沉的感触、细微而复杂的感情、无名的伤感情绪、感人的幽深情趣以及因物生情、感悟兴叹、多愁善感等意思。具体地说,“物哀”中的“物”是指客观对象,包括人、自然景物和社会状况等方面;“哀”是指主观感情,包括悲哀、同情、快乐和怜悯等方面;“物哀”是指二者调和一致时所产生的情趣境界。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概念,“物哀”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根基。源氏物语被公认为表现“物哀”最充分、最出色的小说。研究者发现,这部小说多次直接使用“物哀”这个词,场合各有不同,对象也各有不同。如有的是对人的感动,其中最多的是对异性的感情,是在男女恋爱关系
9、方面的感情;有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动,其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季节轮换的感怀;还有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动,其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季节轮换的感怀;还有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动,其中有对世态炎凉的感触,有对人事无常的慨叹等。由于川端康成受到源氏物语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其作品中,“物哀”的感觉最为浓厚。雪国刻画出日本古典主义中女性美的特色,从表面上来看,作品是以男性形象岛村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通篇都是通过岛村的感觉与眼观展示女性形象驹子和叶子的。从川端康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证明。例如:我认为与其说以岛村为中心把驹子和叶子放在两边,仿佛不如说以驹子为中心把岛村和叶子放在两边好。对于处在两边的岛村和叶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雪国 体味 日本 文学 物哀 表现手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