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孙重三儿科推拿手法学(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医孙重三儿科推拿手法学(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医孙重三儿科推拿手法学一、手法1.推法:以拇指桡侧作直线推动或食中指并拢用指腹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推的要直,轻重适宜,不得斜去。2.按法:用中指指腹或全掌在穴位上按压,用力由轻至重。3.揉法: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旋转揉动。4.运法:用拇指指腹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5.摩法:以全掌在所在部位穴位上旋转摩擦。6.掐法:以手指甲(拇指)掐穴位,注意不要掐破皮肤。二、常用穴位及作用1.天门穴:自印堂到发际成一直线。 开天门:自印堂到发际直推叫开天门,有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止头痛的作用。2. 坎宫穴:在眉弓上沿。 推坎宫:自印堂向两侧分推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
2、、清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3. 太阳穴:在眉弓凹陷处。 运太阳:向眼前运为补,有固表、止头痛的作用。 向耳后运为泄,有解表、止头痛的作用。4. 耳后高骨穴:在耳后乳突下凹陷处。 运耳后高骨穴:运耳后高骨,有解表、发汗、镇惊、除烦的作用。5. 天柱骨穴:自风府至大椎成一直线。 推天柱骨:自风府向天柱骨直推,有止呕吐、散风寒的作用。6. 膻中穴:两乳之间。 推揉膻中穴:先分推,再向下推最后用揉法。有宽中、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7. 腹阴阳穴:自胸骨下端,用指腹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分腹阴阳:自胸骨下端,用指腹沿肋弓向两侧分推至腹两侧。有消食、化积、降逆、止呕的作用。8. 神阙穴:在肚脐部。 摩神
3、阙:用全掌在肚脐部作顺时针摩按为泄,有和胃、通便、消重的作用。作逆时针摩按为补,有温阳、止泻、健脾胃的作用。9. 丹田:在小腹中部 揉丹田: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按揉,有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利尿的作用。10. 肚角穴:在脐两旁两胁骨直上方。 拿肚角:用两手同时拿腹两侧的肚角穴叫拿肚角。有止腹痛的作用。11. 脊穴:在脊柱,自大椎至尾骨端。 捏脊:先用两手拇指和食指自下而上捏一遍,再捏两至三次提一下,最后再捏一遍。有培元、补虚、强壮身体、消食、化积的作用。 推脊:由食、中两指自上往下推,有清热的作用。12. 七节骨穴:在第七胸椎至尾椎骨之间。 推上七节骨:自下往上推为补,有温阳、止泻的
4、作用。 推下七节骨:自上往下推为泄,有泄热、通便的作用。13. 龟尾穴:在尾椎骨端。 揉龟尾:用中指点揉龟尾,有止泻、通便的作用。14. 脾经穴: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补脾经:由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清脾经:由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利湿热、化痰涎的作用。15. 肝经穴:在食指掌面末节。 清肝经:向指尖推,为清。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作用。16. 心经穴:在中指掌面末节。 补心经:向指根推为补,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清心经: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退心火的的作用。17. 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末节。 补肺经:向指根推为补,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清肺经:向指尖推为清,有
5、清热、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18. 肾经穴:在小指指面,自指尖至掌根。 补肾经:自掌根向指尖推为补,有滋肾壮阳、强壮筋骨的作用。 清肾经:自指尖向掌根推为清,有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19. 大肠穴:在食指桡侧。自指尖到指根。 补大肠: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调理肠道、止泻的作用。 清大肠:自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通便、疏肝胆之火的作用。20. 板门穴:在大鱼际部。 运板门:用拇指指腹摩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21. 小肠穴:在小指尺侧。自指尖至指根。 补小肠: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滋阴、补虚、利尿的作用。 清小肠:自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利尿、泌别清浊的作用。22. 小天心穴:在大
6、小鱼际交接重点。 掐揉小天心:用拇指掐揉叫掐揉小天心。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的作用。23. 阴池阳池穴:在小天心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分阴阳:从小天心两侧向两侧分推叫分阴阳。有调阴阳、消食散结的作用。24. 八卦穴:在手掌部,自内劳宫至中指根2/3处为半径画圆,八卦即分布在此圆上。 运八卦:坎宫对小天心,离宫对中指根,震宫在桡侧半圆的中点,兑宫在尺侧半圆的中点。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自乾起,顺八卦运至兑宫叫运八卦。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止消食的作用。25. 运土入水穴:自脾经沿掌缘至肾经处(自拇指桡侧运至小指尺侧),方向是自脾经沿掌缘运至肾经。有清热、利湿、
7、止泻的作用。26. 运水入土穴:自肾经沿掌缘运至脾经,有健脾、补虚、止虚寒泻利的作用。27. 四横纹穴:第二至第五指骨第一指根关节横纹处。 用拇指掐揉四横纹,有退热、除烦、咳气血的作用。28. 内劳宫穴:在手掌心中央,用拇指掐揉,叫掐揉内劳宫。有清热除烦的作用。29. 五指节穴:在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处。用拇指掐揉五指关节,叫掐揉五指节。有安神、镇惊、祛风寒、通邪窍的作用。30. 二人上马穴:在手背第四五掌关节后凹陷处,掐揉二人上马穴有补肾滋阴、利尿通淋的作用。31. 外劳宫穴,在手背部,与内劳相对。掐揉外劳宫穴,有温阳、散寒、升阳举陷的作用。32. 一窝蜂穴:在手背腕横纹中点,掐揉一窝蜂,
8、有发散风寒温中行气、止腹痛的作用。33. 十王穴:在十指指尖,掐十王有清热、醒神、开窍的作用。34. 二扇门穴:在手背中指指掌关节两旁,掐揉二扇门穴,有发汗、解表的作用。35. 精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第四五掌骨中央。掐精灵穴有行气、破结、化痰的作用。36. 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第二三掌骨之间,掐威灵有开窍、醒神的作用。37. 三关穴:在前臂桡侧,腕横纹至掌横纹之间,成一条直线。自腕横纹向肘横纹推叫推三关。有温阳、散寒、益气和血的作用。38. 天河水穴:在前臂内侧,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自腕向肘推叫清天河水。有清热、解表、泻心火的作用。39. 六府穴: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向掌根成一直线。自肘
9、关节向腕关节推叫退六府。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40. 膊阳池穴:在一窝蜂穴直上三寸处,掐揉膊阳池,有通大便、止头痛的作用。41. 箕门穴:在大腿内侧,自膝关节内侧向大腿根成一直线。自膝关节内侧向大腿根直推叫推箕门。有利尿的作用。42.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掐揉足三里,有理中、调气、和胃、健脾的作用。43. 涌泉穴:在足心前,卷足时正中凹陷处。揉涌泉穴,有清心热、止腹泻、引热下行的作用。 山东中医学院孙重三老大夫所著的十三大手法 一、摇斗肘 【位置】手及肘关节 【操作】医者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托患儿肘部,再以右手拇、食指插入虎口,同时用中指按定天门穴,然后屈患儿之手上下摇之,摇2030
10、次。 【临床应用】摇斗肘法能顺气和血,通经活络,主要用于食欲不振、疳积等症的治疗。 二、黄蜂入洞 【位置】两鼻孔 【操作】医者用食、中二指指端在患儿两鼻孔作揉法,揉2030次。 【临床应用】黄蜂入洞能开肺气、通鼻息、发汗解表,常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无汗及鼻塞不通等症 的治疗。 三、 猿猴摘果 【位置】两耳尖及两耳垂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两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两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 猿猴摘果状。 【临床应用】猿猴摘果既除寒又祛热,常用于治疗寒热往来、疟疾、寒痰、食积等症。 四、 苍龙摆尾 【位置】手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肘部,右手拿儿食、中、无名、小指,左右摇动
11、如摆尾状,摇2030次。 【临床应用】苍龙摆尾能开胸理气,退热除烦,常用于治疗发热,燥动不安等症。 五、 凤凰展翅 【位置】手背部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儿腕部,同时拇指掐患儿精宁、威灵二穴,并上下摇动如 凤凰展翅状,摇2030次。 【临床应用】凤凰展翅能宣通气机、祛寒解表,用于治疗因风寒困扰而致的呃逆等症。 六、 二龙戏珠 【位置】前臂正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持患儿右手,使掌心向上,前臂伸直,右手食、中二指自患儿总筋处,以指端 交互向前按之,直至曲池,按2030遍。 【临床应用】二龙戏珠性温和,能调阴阳,既能通阳散寒,又能退热镇惊,用于治疗四肢抽搐,惊 厥等症。 七、赤风点头
12、【位置】手中指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肘部,右手捏患儿中指上下摇动,如赤风点头状,摇2030次。 【临床应用】赤风点头能通关顺气、补血宁心、消膨胀、定喘息,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口疮、 喘息等症。 八、 水底捞月 【位置】手掌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四指,以右手食、中指固定大拇指,然后用拇指自患儿小指头推运至小 天心,再转入内劳宫,推3050遍。 【临床应用】水底捞月为清热大法,能清热凉血、宁心除烦,对一切高热神昏、烦躁不安、邪入营 血之症,疗效尤佳。 九、 打马过天河 【位置】掌心至洪池穴 【操作】医者先用右手中指推运内劳宫,然后用食、中二指顶端自总筋处,交替弹打至洪池,打 102
13、0遍。 【临床应用】打马过天河能通经络、退热,用于治疗高热、神昏谵语、上肢麻木抽搐等实热症。 、飞经走气 【位置】曲池穴至手指端 【操作】医者先用一手拿住患儿四指不动,再以另手四指,自曲池穴起往下按之,跳之,至总筋 处,反复数次,然后将手拿住患儿阴池、阳池二穴,另手将患儿四指上下屈伸,连续2050次。 【临床应用】飞经走气能行一身之气,清肺化痰,常用于治疗气喘、痰鸣等症。 十一、 按弦搓摩 【位置】两胁 【操作】医者用两掌自患儿两胁搓摩至肚角处,搓摩50100次。 【临床应用】按弦搓摩能理气消滞,常用于治疗积痰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喘气急、积聚等症。 十二、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位置】神阙穴、龟尾穴、七节骨穴 【操作】先令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揉脐,另一手揉龟尾,揉毕,再令患儿俯卧,自龟尾推至七节骨 处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临床应用】本法用补能健脾止泻。用于治疗腹泻:用泻法能泻热通便,治疗便秘。 十三、 按摇肩井法 【位置】手的食指、无名指和肩部 【操作】医者一手中指按患儿一侧肩井穴,另一手紧拿患儿食指、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摇2030次。 【临床应用】按摇肩井法能通一身之气血,为结束手法,一般治疗完毕都用此法,又称总收法。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