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誉理论发展面临的问题(共7页).doc
《我国商誉理论发展面临的问题(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誉理论发展面临的问题(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商誉理论发展面临的问题 摘 要:随着企业合并的频繁发生,企业合并所带来的合并商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理论界围绕着商誉的本质、确认以及计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一百多年来理论界对商誉的研究从未间断,并且取得了许多的显著成果,但是新的理论还是层出不穷,而且依旧没有在商誉的本质、确认以及计量等方面达成共识。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商誉本质理论进行了归纳,然后从商誉的本质出发分析商誉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外购商誉的计量;二是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划分;三是超额盈利能力能够作为衡量商誉的标准。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超额盈利 随着我国的改革不断的深化,经济实
2、力不断地增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找到可以增强企业实力的方法,许多企业把目光锁定在企业合并上,而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商誉问题越来越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商誉的本质和计量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商誉的定义 商誉最早并非出现在会计学,而是出现在一些法律案件中。最初,法庭从商誉的构成要素角度出发认为商誉是企业的某些内部特殊的性质。1810年法官Eldon最早的提出了商誉的概念,认为“商誉作为销售的主题,不过是老顾客回到旧地点的可能性”。1858年,Langdale法官在一件诉讼案件中也提出“商誉就是顾客到某一特定店铺的可
3、能性”。最早商誉的出现是运用在法律案件中,商誉和销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当时企业的规模都很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销售能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企业整体的协同作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商誉也慢慢的被定义为对企业一切有利的条件。 二、商誉理论的发展 商誉长期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一个难题,直到现在国内外会计学届对商誉本质的定义达成一致。这是因为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商誉。而对商誉的本质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是我国的杨汝梅先生,他在1936出版的无形资产论认为“凡足以使一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受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矣”1。随后埃尔登S.亨德里克
4、森(1965)对会计界关于商誉本质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总结,认为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超额利润的现值、一个总的计价账户。随着商誉理论的发展,逐渐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关于商誉本质的理论,例如协同效用论、无形资源论等。 1.好感价值论 企业良好的商誉通常产生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良好的雇佣关系和有利的商业联系。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管理水平、良好的经营状况、企业独有的权利和有利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把一个企业整体出售的价格超过了企业的各个单项资产价值之和的部分看作是这些无形资源的代价。因为各项无形资源不能够单独的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无法通过各项无形资源价值的相加得到。因此,没有必要把各项无形资
5、源一一列示出来。 2.超额收益论 商誉是企业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行业目前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可以为企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且使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一般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无法和企业分割开来单独辨认,是企业无法入账为的无形资源,这些无形资源可以使企业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3.总计价账户论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之所以对企业有价值,是因为资产能在未来提供利润或现金流量。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了正常数额,则企业的所有资产所做的贡献要比原先高,但是无法把这项超额分配给各项资产,因此把商誉作为这些未入账的价值的总的计价账户。 4.协同效用论 企业是一个动态的非封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商誉 理论 发展 面临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