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三级知识点(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技能三级知识点(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工作?8个方面(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3保持正常社交距离和咨询位置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七)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咨询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与咨询师1) 提供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真实资料;2) 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
2、)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责任1)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1) 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 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 对咨询方案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 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 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权利1) 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 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 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1)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的各方面内容3)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义务1) 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
3、执业资格证件;2)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的各方面内容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遵守保密原则的要点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2、保密例外保密例外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
4、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遵守保密原则:1)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2)体现了心理咨询师的诚信;3)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4)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5)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进行危机处理? 在咨询过程中如何避免危机?(一
5、) 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和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二) 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摄入性会谈时怎么记录会谈信息?(一)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二)会谈时头脑中事先要有框架和条理(三)所有摄入信息都要在会谈后追忆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学原因、认知(心理)原因、社会原因问题的具体(深层)原因:躯体情况、本人的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特点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5点注意事项(
6、一)避免紧张情绪(二)语言表达:1)语速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2)必要时重复3)专业术语应说明(三)反复说明保密原则(四)说明心里咨询和测量的有限性(五)注意咨询时的仪态1)不吸烟(原则上)2)不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3)不饮酒或服兴奋、镇静药物4)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发问*试述摄入性会谈的要点/工作步骤/工作程序。简答:6个步骤(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二)确定提问方式(三)倾听(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详答:(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依据的参照点如下:1求助者
7、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测评结果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二)确定提问方式(三)倾听(重点是听清关键点在哪里)1)不随便打断2)不插入评价3)注意思考4)把握关键点(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1) 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2) 控制会谈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效果非常重要3) 常用方法:释义、中断、情感的反射作用、引导 释义: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暂
8、时休止一会儿。建议变换地方再谈,时间有限下次再谈,抽支烟,倒杯水再谈都是正确的。 情感反射:有意识刺激一下求助者,使其转换话题。(注意:初次不要使用此法) 引导:由目前话题引向/引申出另一话题(注意“引字”,与释义区别)(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摄入性会谈怎么选择切入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测评结果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七、什么是会谈法?请简单介绍会谈法?(一)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二)心理咨询师应掌握
9、的心理学方法之一(三)初诊接待时用以获得临床信息以及与求助者建立“帮助关系”会谈法要点:1.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2. 态度:非评判性的态度3. 区分与鉴别:真假轻重、情绪/行为4. 种类:五类5. 怎样提问:关于不恰当的提问6. 会谈内容的选择试述中立性态度的概念。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一)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二)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些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偏离,丢失客观信息。(三)必须表明态度时,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四)“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试述谈话法的种类。(P
10、9-10)(一)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二)鉴别性会谈: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三)治疗性会谈:心理治疗;(四)咨询性会谈:涉及健康人的某些问题;(五)应急(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的特殊情况。最常使用的摄入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不恰当的提问有哪些消极作用?提问过多会造成什么问题?6种消极作用1. 造成依赖(不问不说话);2. 责任转移(把责任转移给咨询师);3. 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 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 提问过多会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有哪些?简答:6条1. “为什么”的问题;2. 多重选择性问题;3. 多重问题
11、; 4. 修饰性反问;5. 责备性问题;6. 解释性问题。详答:1. “为什么”的问题:强烈暗示2. 多重选择性问题:封闭性问题3. 多重问题:不知所措4. 修饰性反问:毫无益处5. 责备性问题:感到威胁6. 解释性问题:对自我探索作用很小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1. 可接受性: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 有效:1)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2)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3)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4)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5)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 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十三、摄入性会
12、谈的注意事项简答:6条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避免失误3不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详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态度)2提问中避免失误(提问方式、不恰当提问)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倾听,听比说更重要)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倾听、不恰当提问)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避免脱落)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避免脱落)试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操作步骤3条(一)向求助
13、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会谈,再行评测如何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第一、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第二、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比如,使用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以便查找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为了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而使用16PF,等等。第三、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如,SCL-90、SAS、SDS、MMPI等试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不乱不轰”(一)不得乱用(二)不得使用“地毯式
14、轰炸”*试述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的工作程序简答:五个步骤(一)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三)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状态(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指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环境事件、认知、情绪、行为)详答(一)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1. 人口学资料;2. 生活状况;3. 婚姻家庭;4. 工作记录;5. 社会交往;6. 娱乐活动;7. 自我描述(描述自己优缺点有无夸大缩小);8. 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想象力、创造力、价值观、理想、对未来的看法);9. 其他资料。(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15、“四期一重”1. 婴幼儿期;2. 童年期;3. 少年期;4. 青年期;5. 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对它的评价。(三)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 精神状态(知、情、意和人格);2. 身体状态(躯体异常感觉、体检报告);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指来自亲友和转诊中介人的资料)1)资料来源不是来自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未能按专业要求作做出评价;整理资料时,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2)对心理咨询人员是中介人的,对结论性资料应进一步核实后才能使用。(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
16、类整理(环境事件、认知、情绪、行为)如何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在归类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可按以下思路,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第一,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比如,看到求助者精神抑郁、行动缓慢,这时便可能把这些表现和其性格联系起来。第二,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第三、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试述验证资料的可靠性?1. 补充提问;2. 问卷和心理测验;3. 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如亲友资料。如何赋予资料具体意义?试述赋予资料具体意义的方法/思路?三种方法或思路1. 就事论事;表层2. 相
17、关分析;中层3. 分析迹象。深层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那些?可能影响资料可靠性错误行为有哪些?1. 过分随意的交谈、倾向性都可能形成暗示2. 收集资料者与决策者的矛盾,为同一人则初期印象影响可靠性,为不同的人会发生理解错误(最好两者结合)3. 初期印象与后期新资料的矛盾(必须尊重资料)4. 求助者的阻抗(要灵活地做交谈计划)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有什么影响?1暗示 过分随意的交谈、心理咨询室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心理咨询师应该重视初诊接待和会谈方式,建立规范的咨询环境,以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2早期印象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早期
18、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可是,如果一个人收集资料,另一个去做决策,又往往发生对资料的理解错误。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心理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完善收集资料者和治疗决策者的分工协调。会诊和小组讨论也是心理咨询师克服早期印象影响的有效措施。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面对一位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坦白地暴露自己,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特别是摄入性会谈中,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必须把握交谈计划的灵活机动性,要根据情况,灵活地做出会谈计
19、划,以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了解求助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适宜的,什么时候这样做事有害的,如果忽略了这一层,心理咨询十有八九要失败。如何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一)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二)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如何。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需要注意什么?(一)对那些曾经有过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忽略有价值的细节(二)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不可对以往的失误进行挑剔和嘲讽。收集临床资料有哪几种途径(一) 主诉(二) 家属报告(三) 摄入性会谈(
20、四) 临床观察(五) 心理测验(六) 作品分析(就是对求助者的笔记、作业、日记或文章等作品进行分析,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一种途径。)(七) 其他试述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一)将不同途径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比较,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与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三)通过对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到关键点。(四)找关键点是临床诊断的最基本、最重要技能引发临床表现关键点的内涵是什么?(一) 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有内在联系。(二) 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形式随生活环境改变,但本质不变。初步诊断时,确定关键点需要注意什么?确定心理与
21、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原则是什么?(一)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二)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如何确定工作范围?第一,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心理咨询师对自身胜任力的正确认识,是心理咨询师基本伦理原则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并取得相应的资质,即是对求助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没有自知之明的心理咨询师会成为自己和求助者的“杀手”。第二,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第三,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 第四,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
22、的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在临床上会遇到以下情况:其一,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对于此类求助者,有经验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可根据自己的胜任力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随时注意其病情发展,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会诊或转诊;不具备相应资质和处于实习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及时寻求上一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采取转诊措施。 其二,一些精神病性问题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而一些神经症性也会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的异常,心理咨询师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所获得的各项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做出早期诊断。如有困难,应及时采取会诊或转诊措施。 第五、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应该随时按照精神病症状学和神经
23、症的评定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症状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发现求助者所具症状的实质部分。也就是说, 当心理咨询师倾向于把求助者的症状归属于神经症时,要再进一步按精神病性的症状学再进行一下核实;当心理咨询师倾向于把求助者的症状归属于精神病性问题时,也要注意到有些神经症的病人也会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试述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的工作程序(一)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二)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
24、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三)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的主意事项(一)心理诊断中,避免“贴标签”。应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二)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工作程序(一)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二)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有关精神病性症状,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三)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有关内心冲突类型和神经症性问题特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
2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四)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有关泛化和严重心理问题特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五)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有关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六)形成初步诊断。如何评定心理诊断的科学性?1任何单项测定均应有可比较的常模,常模必须是通过信度和效度可靠的量表或测验做出的。2各单项测定之间必须有内在逻辑性,同时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应有相对一致性。3心理诊断的提出和方法设计都应以各基础学科的规律和操作原则为依据。4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的
26、检验。如何进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一)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二)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有关精神病性症状,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三)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有关内心冲突类型和神经症性问题特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四)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有关泛化的内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部分。(五)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有关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详见本教材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27、知识部分。(六)形成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注意事项第一,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第二,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第三,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通常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第四,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挨了批评,迁怒于他人;而泛化是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显然,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抑郁情绪中,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与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相鉴别了。心理评估的工作步骤。所谓评估实际上就是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问题、及表现程度,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一)核实临床资料(一般使用调查法)(二)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问题及程度)1 精神状态(知、情、意和人格);2 身体状态(躯体异常感觉、体检报告);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一)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分生物、社会和心理三方面的原因精神分析潜意识行为主义条件反射认知理论不当的认知评价方式融合贯通,灵活运用。(四)综合上述三项,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写出分析评估报告。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