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共6页).doc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 摘 要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更有利于其传承和保护。文章以潮剧为例,从拓宽市场、遗产传承、节约成本、规范管理等方面分析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意义,并提出潮剧数字化开发的具体模式:构建数字博物馆、开发数字影视媒体产品、深化现有网站建设、开展数字媒体教学,以期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潮剧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课题(2010tjk106) 作者简介 庄思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
2、育专业本科生,广东 广州,;张红贤,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广东 广州,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77-0003 一、引 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演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一直受到普遍重视,其中以实地展览、表演和体验为表现形式的传统开发性保护模式的探讨一直受到较多关注123。然而,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利用限制等原因,各种开发模式如主题园区、工业生态园等
3、耗资较大,其可持续发展不容易维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方式难以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应运而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就是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归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在线,人们能够在不动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物,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国际与文化,感受到与观看实物极相近的感官体验4。当前仅有少数学者关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传承。张微认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冲破各种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自然状态,进而推动人类文化成果在全球的广泛传播
4、5;郑强提出数字化可以为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激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6。但这些相关研究仍停留于理论的论述,较少对具体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潮剧为例,分析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开发的意义,进一步提出潮剧数字化开发的具体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有效借鉴。 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指的是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一般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技术。由于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脑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化热潮不断加温
5、,数字化已逐渐成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经济开发的重要环节,数字化管理亦成为时代潮流。 (一)数字化开发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增加受众 传统的潮剧主要以文化交流团的形式出访境内外演出,通过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形式进行戏剧表演和文化传播,信息传播主要依靠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影响力有限。如今,互联网已经把全球打造成了“地球村”,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数字化产品,比如建立官方网站、打造网上数字博物馆和进行远程视频等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潮剧在短时间内通过数字化平台迅速打开海内外的知名度,扩大潮剧的影响力,增加受众,并能让潮剧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接受,有助于摆脱潮剧市场
6、紧缩的困境。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者表示接受数字化开发的方式,认为数字化开发有利于扩大潮剧的影响力。 (二)数字化开发更好地节约成本和人力资源 对开发商来说,建设戏曲展演场地、博物馆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场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实体场地需要较多的人员管理和维护,但是建立数字博物馆只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为传承戏曲而设计的表演节目,每表演一次,即需支付一定的人力资源成本,多次表演,即多次支付,重复利用成本较高。相比之下,由于数字化产品的再生产成本非常低,数字化影视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这种运作方式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 对受众而
7、言,传统表演往往需要亲自前往剧院观看,但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自身空余时间和剧院表演时间安排往往有冲突,减少了观看潮剧的机会。但用户却可以在家中自由选择数字化产品观看,这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大大方便了市场。 (三)数字化有利于潮剧规范化管理 传统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方式是依靠人力进行手工登记造册和分类管理,主要通过手工登记、整合、分析、编入独立档案袋这个管理流程进行的,管理方式比较低效。相比之下,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通过对潮剧的每个剧目、道具、演员、表演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数字化分析处理,使大批量的数字影像文件通过计算机自动实现按件智能集丛,通过影像
8、文件上载实现著录条目与档案影像原文的自动对应。计算机还可以有效提高运算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如果市场需求产生变动,也可在线即时修改网络数据和条件限定。因此,潮剧的数字化开发有利于潮剧的规范化管理。 三、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模式以潮剧为例 潮剧又称“潮州戏”,是潮汕地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传承、组织、音乐存在形式和剧目保留上具有独特、完整的形态,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和学术研究价值,2006年5月潮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表演方式落后、过分依赖人口相传,当前正面临失传的局面。传统潮剧博物馆、剧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潮剧的作用,但是由于场地建设对空间有较高要求,而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戏曲 物质文化 遗产 数字化 开发 传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