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司股东司法救济途径(共7页).doc
《浅议公司股东司法救济途径(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公司股东司法救济途径(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议公司股东司法救济途径 一、股东直接诉讼与代表诉讼之辨析 股东直接诉讼起源于普通法,股东派生诉讼起源于衡平法,然而二者具有同质性,都是当股权受到不法侵害时,股东进行司法救济的手段。所谓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因其本身权利受到侵害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被规定在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股东派生诉讼,是指股东因公司利益受损而公司本身怠于诉讼,以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被规定在我国公司法第151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派生诉讼作为一项衡平法发展出来的制度,其目的是使法院可以保护公司和少数股东使其免受居于管理地位的董事机构和受托人的欺诈。这种诉讼往往涉及到双重错误:一是基本错误,
2、即对公司利益的侵害;二是派生错误,即没有直接矫正这种错误。这里体现出派生诉讼中穷尽救济的前置规则。 股东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不论是从诉讼程序、诉讼的请求权基础、诉讼利益的分配等方面都不相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不难得出,直接诉讼是股东以自己名义提起,而派生诉讼是股东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直接诉讼没有前置程序的要求,只要股东权利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而派生诉讼有严格的前置程序要求,并且基于防止滥诉的考虑,这种前置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审查十分严格。直接诉讼无论胜诉败诉,最终结果由原告股东个人承担,即如果胜诉,诉讼利益归于原告股东,而派生诉讼因为是股东代公司提起的,即使胜诉,所得利益归公司所有,原告股东只能通过股
3、价上升和分红的方式间接获得利益,这一特性使得自我国2005年公司法确定股东派生诉讼以来,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起诉的案件时有发生,但极少有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这种方式维权。 股东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作为两种同时存在的股东司法救济手段,不仅在我国公司法,在世界各国的公司法律中基本都予以了确定。虽然从诉讼程序和结果上来看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诉讼伊始如何在二者之中选择,却成为了困扰股东和法院的一道比较微妙的难题。笔者所谓诉讼伊始的选择,直白说来,就是针对不同的诉因,股东应当提起何种诉讼,法院如何决定是否受理诉讼,其判断标准应当如何界定。事实上,作为股东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何辨别两者之区别,正确使用以使
4、制度本身发挥最大的“正能量”,对司法实践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二、股东直接诉讼与派生诉讼之区分标准宏观角度的把握 (一)股东诉讼的性质侵权之诉 股东诉讼的性质确定应当对两种诉讼分别对待。股东直接诉讼是基于股东权利直接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侵权之诉。当然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属于违约之诉,董事高管违背了章程规定其对股东应当承担的义务而负有违约责任,但现代公司治理的普遍观念是,董事高管只对公司有信义义务,不对股东直接承担责任,所以违约之诉是欠缺说服力的。另外,股东派生诉讼是基于公司权利受到侵害而公司怠于起诉时,股东可以代为提起诉讼,这里的诉讼本质仍然是侵权之诉,而被侵害的主体是公司。也正因此,对
5、于这两种诉讼之区分,应当集中关注侵害行为的直接客体究竟是股东权利还是公司权利,并以此做出区分。 (二)可能合理的划分标准 股权是否受到侵害 上文论述到,股东诉讼的本质是侵权之诉,而对两种诉讼的区分应当集中关注是股东权利还是公司权利受到侵害。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这里直接规定了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包含股权,因此股东股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基于本法提起股东直接诉讼。然而当公司权利受到侵害而间接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股东 司法 救济 途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