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MK0+000MK4+330.041及MK0+000MK0+667.25)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六年九月八日专心-专注-专业第1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说明根据本工程现场施工特点,结合我部施工实力、现有资源、机具的配套能力等,以全线控制工期为目标,统筹考虑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工序衔接、施工进度等编制了本方案。1.2 编制依据1.2.1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1.2.2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2.3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2.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2.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1.2.8 国家有关的其它规程、法规及技术标准;1.2.9 现场调查资料;1.2.10 本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施工经验。1.3 编制原则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路面面层坚实、耐磨、抗滑的功能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
3、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结构层的设计与组合,设计中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第2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50km/h双向八车道,二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40 km/h双向四车道。本标段梅湖大道起讫里程为MK0+000MK4+330.041,长4330.041m;二号路起讫里程为M2K0+000-M2K0+667.25,长667.25m;其中MK0+000 MK1+960为新建路段,MK1+960 MK4+330.041为在原路基础上加宽改造路段;纵断面设计按旧路标高控
4、制,基本上比原有老路标高抬高50cm左右。结构大样图内容详见下图:路面结构大样图-梅湖大道新建路段路面结构大样图-梅湖大道扩建路段路面结构大样图-二号路2.1.1 利用老路部分主车道路面设计正在使用的老路为水泥砼路面,路面使用正常。根据实地调查及实测弯沉资料,表明老路面使用状态良好,基本上完好,路面结构为:加铺平均3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透层油(PC-2)+ 1cm下封层(稀浆封层)+ 8cm厚粗粒式普通沥青砼(AC-25C)+粘层油(PC-3)+ 6cm厚中粒式普通沥青砼(AC-20 C)+粘层油(PC-3)+ 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2.1.2 加宽新建部分主车道路面设
5、计(1)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2)粘层油(PC3)(3)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粘层油(PC3)(5)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6)1cm厚下封层(稀浆封层)(7)透层油(PC2)(8)基层:34cm厚5%水泥稳定碎石(9)底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10)垫层:15cm厚未筛分碎石2.1.3 红绿灯路口路面设计在红绿灯路口前后各50m设置抗车辙路段,沥青面层设计方案如下:(1)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2)粘层油(PC3)(3)6cm 中粒式沥青砼(改性沥青+抗车辙添加剂)(4)粘层
6、油(PC3)(5)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6)透层油(PC2)2.1.4 分隔带、平交路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两侧分隔带开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平交路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2.1.5 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结构设计人行道采用6cm厚赭红色透水砖+2cm厚水泥砂浆+15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垫层。本项目绿道与非机动行车道路面结构为:8cmC20无砂大孔砖红色透水混凝土面层,20cm 厚多孔隙水泥稳。2.2 地质、气象与水文区域地质项目区地层发育较全,区内发育的地层自老而新依次有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2.2.1 侏罗系下统金鸡
7、组(Jj)分布里程:K2+750 K5+500。其主要岩性为深灰、灰白色含结核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底部以一层含砾砂岩作分层标志,厚度大于198.85m。2.2.2 白垩系上统浈水组(Kzhsh)分布里程:K1+972 K2+750。其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间夹砂砾岩、砾岩,厚度550.15m。2.2.3 半径侵入体(B)分布里程:K5+500 K7+950。其岩性为花岗岩,呈浅灰色、青灰色,细粒花岗结构。2.2.4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或丘间凹地、河谷阶地地带。冲积层(Qal):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细砂、粗砂等组成,呈褐红-灰黄色、暗灰色、灰白色
8、。2.2.5 气象与水文本区南临南海,北界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据近6年(2006-2011)资料,年平均气温22.7,年极端最高气温37.6(2008年7月2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3(2010年12月17日),偶有霜冻。夏季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长达180天,10月下旬进入秋季后,除特冷年的12月份偶有不连续的23月的短暂冬季外,基本上是秋春相连,长夏无冬。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918.2mm,最大日降雨量292.0 mm(2006年7月15日),一小时最大年降雨量80.7
9、mm,年降雨120150日,集中于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3.9。年平均蒸发量998.4 mm,潮湿系数0.981.15,年平均湿度79。月相对湿度有时可达89。风向具明显季节性,夏季多东和东南风,冬季多北和西北风,年均风力1.8m/t,最大风力7级,南部的沿海地区多台风,可达1012级,最大风力12.1m/t(2009年8月)。区内列入等级的通航河流为东江。其余为中、小河流、水沟及灌溉渠,均系由暴雨径流汇集和为满足农业用水构成的地表水系。区内水资源尚丰富,地表积水分布在沿线各沟、渠、河流、水塘等。区域内对路线建设、运营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台风、雷暴、暴雨等。2.3 设计标准2.3.1 标
10、准轴载:BZZ-100,即单轴双轮组100KN;2.3.2 设计使用年限: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3.3 公路自然区划:7过湿区;2.3.4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141夏炎热冬温潮湿区;2.3.5 交通等级:重交通。2.4 工程量表2.4.1基层工程数量表序号起迄桩号34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均3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层1MK1+927.891-MK2+903.09426686.53637.227437.46649.82MK2+903.094-MK4+120.04534299.71948.035263.77768.
11、03MK4+120.045-MK4+2104MK4+210-MK4+330109.20.0201.6853.65合计61095.45585.262902.716271.4第3章 施工部署3.1 施工准备3.1.1 工期目标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施工计划安排为:计划于2017年1月1日开工,至2018年1月1日前完成。3.1.2 施工人员安排项目部已经按照履约要求,主要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已经依照承诺全部进场,各施工班组将根据施工计划的安排陆续进场。本项目技术工人由项目部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特殊工种由中、高级技工组成,持证上岗。普工、辅助工种由项目部固定劳务基地工人担任。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对施工
12、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增补劳力。项目部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设备的调整及补充,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表3.1.2机械配置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1摊铺机台1LTU1252钢轮压路机台125t3小型钢轮压路机台16t4胶轮压路机台116t5装载机辆16自卸车辆525m37洒水车辆13.2 临时工程准备工作工程施工范围内,做好“三通一平”工作调查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情况。3.2.1 施工临时用电排水施工用电量不大,可就近接附近的电源,并配备1台250KWA变压器及 1台30KVA柴油发电机组用于构造物施工,3.2.2 施工临时用水可用周围地表水
13、作施工用水、或者洒水车运至施工现场供施工用水。3.2.3 材料准备(1)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垫层采用商品混凝土,均通过合同谈判确定主要材料根据当地周边厂家的信誉,择优选购供应商签约,以确保主要材料能够保质、保量、保期供应施工现场,满足工程的需要;(2)主要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或场外生产加工场所的原则是根据工程进展实际进度需要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分期分批进入现场,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加强。第4章 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施工方案4.1 水泥稳定碎石工艺流程检查下承层清理下承层施工测量放样厂拌混合料运 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养护自检验收报监理报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检查下承层清理下承层施工测量放
14、样厂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压实度检测养护自检验收报监理验收交通管制4.2 准备下承层水泥稳定碎石沙砾基层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要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4.3 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放出中桩、边桩进行水平测量。4.4 挂线按照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高程再路线两侧架设钢丝绳,以便控制摊铺厚度,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标高,防止脱落,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紧线绳加力,防止钢丝绳中间下垂。4.5 试验路段摊铺开工前,进行试验路段的试铺,检验拌合、运输、碾压、养生等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制备重型击实试样,检测7天最大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5、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指导大面积工作。4.6 拌合拌合设备必须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应性能良好。4.6.1 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4.6.2 料仓应有剔除超粒径的筛子;4.6.3 拌合现场必须有一名试验员检测拌合水泥的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者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4.6.4 拌和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4.7 运输摊铺4.7.1 用大型自卸车运输拌和料至施工现场;4.7.2 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4.7.3 两侧均设置基准线,以便控制高程;4.7.4 运
16、输与摊铺要求摊铺机进行速度均匀,中途不得变速,其速度要和拌合机拌合能力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得停顿、间断。4.8 碾压用振动压路机和静碾压路机及时进行碾压,其方法为首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态稳压一遍,然后振动碾压,最后用三轮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保证表面无轮痕迹,水泥稳定沙砾基层的压实度应98%。4.9 检验摊铺和碾压现场设专人检验,修补缺陷。各项指标的检验应满足标准要求,它不仅影响对该层的质量评定,同时也会对沥青表面层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压实度、强度不合格的应返工处理。平整度指标必须在做透层前会同驻地监理工程师逐段进行检测。要求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对水泥稳定沙砾
17、基层的标高逐段进行复测,凡标高超出部分,必须用洗刨机洗除。4.10 养生养生是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结构层的成型强度和表观质量,应设专人和专门设备进行养生,养生方法采用洒水、草袋覆盖的方式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后再浇透油层。养生期间(7天)除洒水及透油层施工车辆外,应彻底切断交通。4.11 接头处理接头一律为垂直衔接,或用方木进行端头处理,或碾压后直接挖除至标准断面,用5米直尺进行检验,以确认接头处理是否到位。4.12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12.1 自加水拌合到碾压完毕的延迟时间不大于3小时,即一定要再此时间段内完成施工和压实度检测;4.12.2 养生期间内或做透油层前
18、要彻底切断交通,措施必须跟的上,期间如违禁车辆通过将视为缺陷工程,不予以接受;4.12.3 水泥稳定层具有不可再塑性。所以再施工期间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除洗刨外一切缺陷的修补都要在允许的时间内完成;4.12.4 摊铺过程中因故停机时间超过2小时,要按工作缝处理;4.12.5 由于水泥稳定沙砾的时效性强,各项组织、准备一定要充分,衔接要紧密,施工要连续作业一天最多只能留一个施工缝,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质量;4.12.6 废弃料不准抛洒再边坡、路肩内;4.12.7 配料准确,尤其是水泥剂量要准确;4.12.8 雨季施工时,细料要覆盖防止淋雨结团计量是失准;处于养生期间内的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牌。第5章
19、 水稳层施工技术指标5.1 原材料质量要求 5.1.1 特细砂配制路面混凝土的特细砂,采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天然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表的规定。特细砂质量要求如采用卵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在3.0以上,其他质量要求同上表。采用中粗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53.5之间,级配组成应符合以下指标。 中粗砂级配组成5.1.2 水泥采用旋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3天抗压强度不低于25.5MPa,抗折强度不低于4.5 MPa;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57.5 MPa,抗折强度不低于7.5 MPa。水泥的各项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
20、3.1.2中特重交通路面的相应指标要求。5.1.3 碎石(1) 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耗、洁净的碎石。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级。(2) 碎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分三个粒级,4.759.5mm。9.5mm16mm、1631.5mm的比例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3.3.2的要求,粗集料应按下表控制级配。表5.1.3粗集料的级配要求一、施工工艺流程 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1、总体工艺流程二、材料检验水稳层所用的各种碎石原材料应严格符合规范和监理部文件要求,未经批准的原材料不允许进场,更不准使用。1、碎石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级
21、配要求。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应选用储藏量大、品质稳定的料场。2、水:不能含有有害物质,一般采用地下水。3、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MPa低强度水泥。三、试验段施工 在结构层施工前铺筑单幅200m的试验路段。在试验路段开工至少14天之前,提供用于试验的材料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备料、拌和、摊铺、碾压的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验证,确定以下主要项目:1)用于底基层、基层的集料配合比例;2)底基层、基层摊铺的松铺系数;3)科学、标准的施工方法:(1)各项集料数量控制;(2)摊铺方法和适用的工
22、具;(3)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时间等;(4)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减与控制方法;(5)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压实遍数;(7)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8)密实度的检查采用灌砂法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它检测方法,检查密实度。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试验成功后,该试验路段可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对试验进行总结,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依据此试验数据进行施工控制。四、开工前的检查1、检查用于工程的材料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2、密切关注天气,选择晴好天气施工,并检测当时的施工温度符合规范要求;3、检查施工设备是否良好,数量是否满足
23、施工要求,运输车辆是否清洁无污物;4、检查路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测量放样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检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五、下承层准备1、当施工摊铺水泥稳定底基层时,要准备土基(或碎石垫层);当施工摊铺水泥稳定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无论是土基(或碎石垫层) 还是底基层,都必须按规范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施工标准后,向驻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送“底基层、基层开工报告单”和施工方案,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2、在铺筑水泥稳定底基层前,清除下承层(碎石垫层)上的浮土或杂物,路床上的车辙、松软以及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泥 稳定 碎石 混凝土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