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doc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
2、)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二、 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教育家及论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
3、方法。()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三、 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 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法、童年的
4、秘密、教育人类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国学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施、幼稚教育论文集张雪门的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教无际论、幼教论丛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德国具有新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半生致力于学前教育工作,创办了幼儿园,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称为“恩物”。他还热心地宣传学前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创立了幼儿园
5、教育工作的理论,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几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2)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3)教育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蒙台梭利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2、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1)日常生活练习(2)感觉教育(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3、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三要素构成: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1)有准备的环境 (2)教师 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教师具有以下角色:A、环境的提供者;B、示范者;C、观察者;D、支持者和资源者(3)
6、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其中,以其感官训练教具最具特色。4、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2)对创造力的忽视(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洛克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
7、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杜威教育本质论从经验论和机能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1、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
8、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2、学校即社会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提出,一是学
9、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教学论在的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
10、”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2、思维与教学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所谓思
11、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
12、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童与教师论尽管并不是“”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
13、,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
14、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伦理学理论杜威的伦理学理论认为,思想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不是从一些没有问题的绝对真理去作推论,而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与方法,用以解决疑难,用以克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杜威说,思想总是起于一种疑惑与困难的情境;接着就是研究事实的真相,并提出种种可能的假定以解决起初的疑难;最后,用种种方法,证明或证实哪一种假定能够圆满地解决或应付原先激起我们思想的那个疑难问题
15、或疑难的情境。这就是杜威的思想论。从这个思想的概念,很自然地会产生两个明显的系论来。第一,人和社会的进步,靠的是积极地运用智慧以解决一些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什么主义或口号。杜威说:“进步总是零零碎碎的。它只能零卖,不能批发。”这种观念来自他的实验主义哲学。实验主义的思想背景(当年)是三百年来的实验科学(迄今已四百年),是一百年来的生物科学(迄今已二百年),也就是“生物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天然的演化过程。实验主义认为所谓进步,所谓演进,并不是整个笼统地突然而来的;是由一点、一滴、一尺、一寸、一分的很微细变迁而来的。杜威不相信突变与进步能够兼得,所以他的社会哲学就是主张以“零售的生意”的方式
16、,改善人类的生活的进步。而中国的激进思想偏相信天翻地覆的变革可以在一夜之间带来全面的进步。前苏联经过七十多年激进的实践,没有造成进步而解体,就是最具有检验说服力的证明。第二个系论是说,在合理的思想过程中,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学说,统统不能看作是绝对的真理,只能看作是有待考验的假设,有待于在实用中加以考验的假定;只能看作是帮助人类知识的工具和材料,不能看作是不成问题、不容考据的教条,因而窒息了人类的思想。杜威在北京讲演“道德教育”的时候说:“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1陈鹤琴1925年,发表儿童心理之研究,为我国最早用追踪方法研究儿童心理
17、的专著。1923年,办鼓楼幼稚园,自任园长,开辟了中国化、科学化幼稚园实验基地。以后又在东南大学教育科创办实验幼稚园,为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1927年,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的月刊幼稚教育(1928年后改名为儿童教育)。1940年,在江西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3年后改称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设专修科,形成了一个从中级到高级的完整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又提出“活教育”主张,创办月刊,针对几千年来死读书、教死书的陋习,提
18、出活读书、教活书的要求。20年代初,编成我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语体文应用字汇。“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
19、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儿童科学活动(包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特色的教育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理论 代表人物 思想 著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