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共14页).doc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 姓名: 学号: 成绩: _ 一、基本知识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5题,总计30分)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始于博比特的哪部作品:cA课程 B课程论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泰勒所列的“筛子”:cA学校教育哲学 B学习心理学 C教育社会学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A斯滕豪斯 B泰勒 C施瓦布4美国的施瓦布提出的课程理论,通常被称作是:c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
2、式”5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属于哪个层次:b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经验的课程6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来源,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泰勒所指的目标的来源之一:cA对学生的研究 B学科专家的建议 C家长的意见7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是:cA厘清学校面临的问题 B学校情境分析 C教育目标的确定8强调“集体审议”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9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目标中,属于“目标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aA“理解” B“
3、营养” C“重要事实和原理”10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特点是:bA以课程目标的厘定为起点 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 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1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拓展性课程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学科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13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与“逻辑顺序”相对的原则是:bA经验顺序 B心理顺序 C社会顺序14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bA忠实取向 B相互调适取
4、向 C创生取向15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整合性”、“连续性”外,还包括:aA顺序性 B一致性 C和谐性二、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做分析,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课程就是教学科目。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是使用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其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2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里的选修课程。错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
5、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尽管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两者在内涵上、功能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异。二、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总计30分)1古德莱德曾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执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结合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学习领域(如“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较详细地说明这五个层次各是什么意思?以品德与社会为例:理想的课程是指:课程专家就社会发展、学生的需要及课程本身的角度,提出的应当如何设计和应当达到什么水平或标准的设想。正式的课程:是品德与
6、社会的课程专家或研究者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性的文件,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悟的课程:是一线教师由于各自得经验和知识的差别,对于文件课程所反映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个教师对正式课程的领会。执行的课程:就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往往与文件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别,与教师所领悟的课程有密切的联系。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际得到的东西,一般认为是在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经验。2一般认为,课程内容选择有三个主要的资源,即“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在我国以往的课程编制中,较为注重“学科”而忽略“学生”和“社会生活”,新近的改
7、革中开始强调“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太过注重“学生”和“社会生活”有可能降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你认为,以我国当前的形势看,三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更为合宜?不论 课程内容、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只有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成为相应得课程目标,课程发展史上也从未走极端,只是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不同,每一种课程内容的取向均有各自得合理性和局限性。现代的课程理论的发展上倾向于以比较广义的方式理解课程的内容,不是把他们对立起来,而是辩证地考虑与处理这几方面的关系。从选择的基本原则上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贴近社会生
8、活和学生生活。为此我国当前在课改背景下,由于培养目标和方式等的转变,基础教育原先的质量标准有所变化,所以质量的降低还有所探讨,但从各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看,课程的编制中处理三者关系具体表现为:1、课程更好地适应地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2、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探究性;3、注重学生的发展,贴近生活实际;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三、论述题(共1题,总计20分)泰勒认为,课程开发必须要回答四个问题,基于这四个问题,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试简述泰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实践,对这个模式进行评价(比如,这个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据你了解,一般学校在开发课程时是
9、依据什么程序?与泰勒的模式一致吗?)。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它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开发的必读书目。1、“泰勒模式”: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
10、到这些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评价教育计划)。四个问题的关系: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主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确定目标即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1)“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基本框架,他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2)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可课程开发的诸
11、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模式,模式简洁明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圣经”。这四个问题因而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泰勒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泰勒原理在课程探究领域受到多方批评却仍能长盛不衰,与过程模式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要思路还是借鉴泰勒原理居多。(2)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在于: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 姓名: 学号: 成绩: _ 一、基本知识题(
12、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5题,总计30分)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始于博比特的哪部作品:aA课程 B课程论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A斯滕豪斯 B泰勒 C施瓦布3强调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4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泰勒所列的“筛子”:cA学校教育哲学 B学习心理学 C教育社会学5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cA以课程目标的厘定为起点 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 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6美国的施瓦布提出的课程理论,通常被称作是:cA“
13、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7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在课堂里实际实施的课程”属于哪个层次:bA理想的课程 B执行的课程 C经验的课程8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来源,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泰勒所指的目标的来源之一:cA对学生的研究 B学科专家的建议 C家长的意见9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是:cA厘清学校面临的问题 B学校情境分析 C教育目标的确定10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目标中,属于“目标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aA“理解” B“营养” C“重要事实和原理”
14、1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拓展性课程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综合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c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13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整合性”、“连续性”外,还包括:aA顺序性 B一致性 C和谐性14在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中,通常有“单一学科”、“相关课程”和:cA多学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融合课程15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bA忠实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创生取向二、辨析题(
15、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课程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这种定义往往有忽略系统知识再儿童发展中作用的倾向。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即学科的理解。2课程评价就在于对学生进行鉴别和分类。错课程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或对课程研制过程,课程计划及课程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课程评价的功能:1. 检查.目标达成情况,课程与教学质
16、量.2. 反馈.向课程管理者,编制者,教师,学生等反馈信息,进而改善管理,改进课程,提高教学,促进学习.3. 激励.激发和强化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4. 研究.科学的探索活动,引发思考.5. 定向.评价指标对教学与学习具有导向作用.6. 管理.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提高管理水平.三、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总计30分)1、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展,许多过去不大为我国教师熟悉的课程术语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各种文件和报刊中,如“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拓展型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等等。试从上述名词中,选择你比较熟悉的两个,说明它们
17、的涵义。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必修课程中内含着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要素。功能是多方面的:选择和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儿童获得某一教育程度的文凭和某种职业的资格;促进儿童体质、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等。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首先,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其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学科课程:具有知识安排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它偏向于社会本位和理性主义,看重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获得。在实践中学科课程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具
18、有过程的实践性、活动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几个特点。更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与创造,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活动课程在实践中的弊端。首先,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系统知识的忽略,。其次,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发展的忽略。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学科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优点:有助予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嘭胀。第二,束缚了学生能思维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理论 课程 理论 模拟 试卷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