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共14页).doc
《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编制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一、农村环境形势(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农村环境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2、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农村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的起草工作,制定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产品安全、小城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工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中南和湖南株洲等地区已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积极开展污染土壤的修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工作已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各地积极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试点示范,探索建立了“户分
3、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3.7万处。积极开展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到2006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260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1%。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工程3600余处。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国600多个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效地减少了不合理用肥。积极采取了高毒农药削减措施,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等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秸秆禁烧
4、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加强,部分地区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控制。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十五”以来,逐步形成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生态示范创建体系。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6个生态市(县、区)、32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42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进一步推动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二)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
5、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形象写照。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畜禽养殖
6、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吨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而是被焚烧或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造成土壤污染。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
7、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三)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
8、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我国目前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据有关调研结果,西部部分省区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到5;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区域的15个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不足40,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0;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江、浙地区建设垃圾转运站的乡镇也很有限。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
9、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境意识淡薄。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
10、治结合。对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村镇生活污染、工矿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面源污染等问题,应区分污染类型和特点,重点建立污染的事前预防机制,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污染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城乡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分类指导,模式多样。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治理经验与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成效。示范引导,整体推进。选取典型地区,开展污染防治试点、示范,为同类地区开
11、展农村环保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实现区域整体推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发挥各级政府保护当地农村环境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大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三)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基础调查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到201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
12、发达地区力争完成以下目标: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30、20和1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分别达到35、25和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55、45和3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0和80。2、远期目标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2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力争完成以下目标: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60、50和3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60和4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
13、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95和85。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地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警示标志。要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原已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水源地环境要求的,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划分。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2、开展饮用水水源
14、地环境状况调查,摸清污染状况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污染原因不清等问题,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重点查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现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等,为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专栏一 “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调整范围1、海河流域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于桥水库、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岳城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大西洋水库、王快水库等湖库型饮用水源地要界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
15、标志。2、淮河流域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板桥水库等湖库型饮用水源地,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范围,树立明确的界限标志;淮河干流等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要设置饮用水源河段界标;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3、辽河流域二龙山水库、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闹德海水库、汤河水库、柴河水库等湖库型饮用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要设置饮用水源河段界标;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4、黄河中上游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万家寨水库、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的饮用水源一级
16、、二级保护区范围,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在兰州、白银、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乌海、包头、郑州等9城市以黄河干流为水源地的河段设置饮用水源河段界标;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5、松花江流域松花湖、尼尔基水库、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海龙水库、镜泊湖等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松花江干流上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要设置饮用水源河段界标;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6、太湖流域太湖、贡湖、梅梁湖、阳澄湖等湖库型饮用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对嘉兴平原
17、河网等逐步丧失水源地功能的河道要尽快改善水质,恢复其使用功能,同时寻求合适的备用水源。3、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治理加快制定颁布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标准、污染防治及管理要求。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建设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印染等类企业。对于违反有关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结合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开展,重点推动江苏、安徽、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饮用水环境安全威胁较重地区,以
18、及海河、辽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治理工作。推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的地区落实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逐步改善饮水环境质量。4、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强农村地表及地下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估,完善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提升县级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源水质常规指标的监测能力。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并及时公布水环境状况。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制订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二)农村聚居区生活污染防治1、加强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要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
19、活垃圾,逐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对于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统筹处理生活垃圾;对于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的村庄,可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电子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处置。2、综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海河、辽河、淮河、太湖、滇池、巢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黄河小浪底库区及上游等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和区域,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村镇,应建设
20、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理范围内的村镇,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散处理。应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3、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在农户分散养殖畜禽的区域,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在靠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料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区,推
21、广应用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沼气工程;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4、建立村庄环保规章制度加强规划指导作用,积极推动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物业化管理模式,在试点示范基础上,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费的标准由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并专款专用。以村为单位建立环保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三)农村地区工矿污染防治1、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重点在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湖南、河南、安徽、河北等农村工业集聚分布的中东部地区,强化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
22、治工作。把农村工业的发展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对污染实行集中控制。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企业的合理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严格控制重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在贵州、四川、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较大的地区,加强农村地区矿山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2、严格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和落后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准入门
23、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以造纸、酿造、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为重点,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四)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1、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立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要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宜养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并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的数量。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 规划 纲要 2007 2020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