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共19页).doc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2: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1 工程概况1.1 单位简介*化工厂计划在*市*区北郊镇小七里庄东,原有工业园区内建设20吨/年反式1-3二氯丙烯提纯项目。项目建设地点现为空地,周围为闲置厂房及农田,距离西面的小七里庄约1000米。1.2 工艺简述1-3二氯丙烯为无色液体,可用于医药及农药添加剂等。本项目以90%二氯丙烯粗品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制取1-3二氯丙烯,年产量约20吨。本项目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主要利用90%粗二氯丙烯通过精馏提纯制造95%精二氯丙烯。首先将粗料用物料泵打入蒸馏塔内,经过蒸汽加热到108,二氯丙烯蒸发进入冷凝器冷凝成为产品。剩余残液主要成分为二氯丙烷
2、,可作为化工原料出售。生产工艺完全密闭进行。2 评价级别的确定2.1 级别判定标准有毒有害物质及易燃物质判定、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按照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中表1要求确定,详见表2-1,评价工作等级标准见表2-2。表2-1 物质危险性标准表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D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D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D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
3、,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表2-2 评价工作级别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2.2 级别判定本工程风险评价级别判定见表2-3。表2-3 危险性物质理化特性及评价内容物质名称危险性评价内容相态闪点()熔点()沸点()自燃点()爆炸极限%(V/V)危险特性危险分类分子量毒性大气及水分析评价等级二氯丙烯液35-8410842412.2-26.0
4、可燃乙A111.0低毒二级3 评价范围本工程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为距离源点3000m。地面水环境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500m。4 风险识别4.1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该项目涉及的主要物料为1-3二氯丙烯,由于其作为产品,随产随销,年产量20吨,其一次储存量为1吨,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的规定,1-3二氯丙烯属乙A类可燃液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3二氯丙烯的贮罐构成了本项目的主要危险源,其主要特性及危险性见表2-3。4.2 风险源识别根据生产工艺及装置情况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均为液相反应,无废气产生,原料和产品
5、也均为液态物质,主装置产生废水、废气的风险事故性的可能性很小。结合同类行业污染事故情况的调查,造成该项目事故性污染的因素主要为运输、储存和爆炸事故。4.2.1 运输事故该装置1-3二氯丙烯采用储罐的方式外运出售,平均日输送量0.07吨;运输事故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储罐破裂和交通事故造成物料的泄漏。根据国内同类运输情况的调查,此类事故发生率极低。4.2.2 贮存事故该项目配套设置1-3二氯丙烯贮罐2个,储存量为1吨,贮存方式为常压封闭式储存。贮存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主要为贮罐破损或装罐过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贮罐破损事故可基本消除,但装罐过程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装罐过程中的泄
6、漏是该化工项目的主要风险源。4.2.3 火灾爆炸事故火灾事故一般是泄漏事故的延续,有泄漏的地方案就有可能发生火灾。在储罐区中潜在的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储罐着火,目前我国类似事故火灾的发生率为0.021%0.07%。5 风险预测5.1 预测项目及源强从最大限度的安全角度考虑,本项目的事故性污染的源强按下述方法确定:装卸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应急能力考虑1h,按泄漏单贮罐量10%计,泄漏的1-3二氯丙烯95%通过地表径流及厂区内污水管网,经50h后全部进入孝妇河,5%挥发进入大气。挥发时间只考虑应急过程的1h。事故排放源强祥见表5-1。表5-1 事故排放源强污染物贮存量(m3)污染物纯度(%)泄漏量
7、(t/h)排放去向(g/s)进入水体进入大气进入水体进入大气二氯丙烯21950.00190.0050.0111.395.2 风险预测及分析评价5.2.1 地表水对地表水的影响预测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其中:C为污染物浓度,Ch为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y为横向混合系数,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B为河流宽度,H为平均水深,Qp为废水排放量,u为x方向流速,x为河流下游纵向距离,y为河流横向距离。根据以上所确定的硫酸排放源强进行预测,在发生泄漏事故时,1-3二氯丙烯对孝妇河评价区段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自排污口下游500m的孝妇河水域二氯丙烯浓度值超过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
8、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二氯丙烯的标准限值浓度0.03mg/L的要求。5.2.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模式分两种情况:(1)微风时 (2)静风时 式中:C为位置在(x,y,o)的点在t时刻的浓度,Q在微风时为污染物排放量、静风时为单位时间排放量,Ci为第i个烟团在t时间(x,y,o)位置上的浓度贡献,x、y、z为扩散参数(同扩散时间t有关,x=y),V为静风时烟团扩散速度(取0.4m/s) ,H为排放源的高度,t为烟团运行时间,u为风速,n为烟团个数,假设每30s一个烟团。根据确定的二氯丙烯排放源强所预测的结果见表5-2及表5-3。表5-2 微风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风
9、速u=0.8m/s)下风距离(m)各稳定度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出现最大浓度时的扩散时间(min)ABCDEF1000.962.14.28.8322000.220.541.122.4343000.100.250.521.12364000.560.140.290.62385000.0370.100.180.40406000.0260.0620.130.28437000.020.0460.100.21458000.0140.0340.0730.16479000.0110.0270.0570.124910000.0100.0220.0460.105120000.00210.00530.0
10、110.0247230000.00050.00180.00420.01093表5-3 静风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风速u=0.3m/s)下风距离(m)各稳定度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出现最大浓度时的扩散时间(min)ABCDEF1005.28.513.525342002.03.25.19.5383001.01.652.75.0434000.651.151.753.3475000.490.851.252.4516000.360.650.951.8557000.320.500.751.4598000.260.430.651.15639000.220.370.550.9568100
11、00.190.310.450.807220000.0450.091.352.5011330000.0200.040.651.10155微风扩散条件较好时,下风向400m以内将超过居住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0.1mg/m3,若扩散条件较差(E-F类),则下风向1000m以内,可超过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100m以内甚至超过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二氯丙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静风情况下,二氯丙烯泄漏带来的污染更重,影响范围更大。即使在A-B类扩散条件,二氯丙烯也会在方圆100m以内超过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二氯丙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
12、/m3,若扩散条件较差(E-F类),则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范围可扩展至400m的范围内。5.2.3火灾和爆炸储罐中储存的液体属可燃物品,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此外,雷电和静电淤积也可引起储罐爆炸。物料发生火灾时将放出大量辐射热,同时还散发出大量的浓烟,浓烟是由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毒气、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烧物质、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它不但含有大量的热量,而且含有毒气体和弥散的固体微粒。因此浓烟对火场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危害程度远超过火灾本身,并对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另外,燃烧时的强烈热辐射还可能造成新的火灾和
13、爆炸事故。最大可信事故火灾爆炸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后果,危害范围采用危害半径进行评价。参照环境导报1995年第5期介绍的“环境风险评价中易燃易爆物品危害范围的确定”一文中推荐的计算公式: r=0.52.66M0.327式中:r爆炸圆形区域半径(m); M储罐内可燃性气体的质量(kg)。代入上式计算可得火灾危害半径最大为13米。6 风险减缓及应急措施6.1 事故原因分析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导致二氯丙烯贮存设备发生泄漏的原因(此处统称“设备泄漏事故”),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尽可能的程度。泄漏事故树见下图:设备泄漏事故设备故障管理
14、问题违章操作设备购置缺陷操作不熟练未及时发现隐患施工安装调试不准设备腐蚀未及时更换易损件设备材质不好控制仪失灵从上图可以看出,“顶上事件”设备泄漏的发生,必须两个“中间事件”即设备故障和管理问题同时发生才可能实现。以此典型风险事故树类推亦说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事故(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发生都是由于装置本身不安全及安全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因此拟建工程的风险减缓措施亦应从此两个方面着手。6.2 风险事故防范6.2.1 物料泄漏的防范泄漏事故的防止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用较好
15、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1)为避免泄漏在各设备之间的影响,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存贮较多及高压设备,均设置防火防爆墙。同时,为防止其它设备发生事故时的辐射影响,在重要的塔器上安装水喷淋设施。在罐区,均分别设置围堰,其有效容积为贮罐的容量。在贮罐也设置喷淋设施。对易燃易爆物料量大的罐区安装大型泡沫灭火系统。泄漏时可降温,火灾时可灭火。保持周围消防通道的畅通。(2)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在危险性最大的装置上安装有紧急排放装置,以便事故时,迅速将物料送往火炬燃烧后排放掉,减少装置危险性。装置配备有大型的高
16、压氮气贮罐,为易燃物料罐区及危险装置提供氮封,减少物料和空气的接触。设置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及事故处理池。保证各单元泄漏物料能迅速安全集中到事故池,以便集中处理。 (3)储罐的检查储罐的结构材料应与储存的物料和储存条件(温度、压力等)相适应。新罐应进行适当的整体试验、外观检查或非破坏性的测厚检查、射线探伤,检查记录应存档备查。定期对储罐外部检查,及时发现破损和漏处,对储罐性能下降应有对策。设置储罐高液位报警器及其它自动安全措施。对储罐焊缝、垫片、铆钉或螺栓的泄漏采取必要措施。(4)防止管道的泄漏经常检查管道,地下管道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并在埋设的地面作标记,以防开挖时破坏管道。地上管道应防止汽车碰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项目 丙烯 风险 评价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