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童晓平 (淳安县屏门乡初级中学,浙江淳安,) 摘要: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早已将环境教育纳入总的教育目标之中,但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对学生单纯的知识目标教育,忽略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存在着讲授的环保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未能在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认识环保重要性的问题;存在着以环境问题作为载体去应用科学知识,忽视以科学知识作为载体去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存在着教师因对环境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环保知识的渗透出现偏差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环境教育 196
2、8年,在美国,环境教育的先驱者贝尔.斯泰普首次给环境教育下了定义: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这样一种公民,这种公民具有知识,关注自然环境及其相关的问题,了解如何帮 助解决这些问题,并具有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工作动机。该定义暗示环境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知识、意识、问题解决技能和具有环境行为动机的公民。1975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提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能力、参与六条。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比利斯会议上对此予以肯定。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由于受“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们的无知和不关心”的思想影响,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目标停留在掌握环保知识这个层面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3、,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己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全面发展,环境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发展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未来环境教育不仅仅要解决环境知识结构问题,更重在培养人类共有的基本环境素养。而当今,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是以学科教学为主,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缺乏横向的沟通和联系,导致教师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往往只从本学科角度进行,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与全面理解。 1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8%,并且荒漠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己达国土陆地面积
4、的27%,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草地“三 彭立威.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D,湖南师范大学,2003 1 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2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气污染严重,污染造成的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南方多数城市出现酸雨,成
5、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包围城市现象明显增加;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放射性污染与电磁辐射形式严峻,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2 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 2.1开展环境教育是建设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被不断地凸现出来,生态环境正朝着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环境。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从而使我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环境的条件初步形成。但在生活、生产中,人们破坏环境的事件比比皆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大自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态道德观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
6、学科可以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朴素、准确的阐述,发挥其生态道德教育的功能。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和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使他们能关心身边的环境,对生命能从生物学角度和哲学角度加以理解,这也是科学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2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应包含如何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理性生态人”,是生态伦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基于对传统“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
7、业的专家外,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理性生态人” 应是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环保意识、科学技术、行为品质的优秀人才。他们既掌握书本知识,也掌握实践活动技能;既致力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关心物质财富,也注重精神财富;既关注当代人的利益,也关注后代人的利益;既关注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关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懂得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最终通过人意识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 刘湘溶著.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1-55 2 样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接班人,如果他们要负责建设企
8、业或工厂,他们所考虑的就不只是原料的来源、产品的销路、生产的效益等,他们还会自觉地考虑工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如果他们将来负责某种资源的开发,他们会爱惜资源、节约资源,做到将当前的开发利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他们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3现今科学课堂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环境知识的传授中未注重如何去解决环境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一般会接触到较多的图片和素材,学生对信息低层次重复往往会有倦怠感,注意力被图片、事件本身吸引而不是被问题吸引,思维无法深入;另外,教师片面地使用一些负面环境污染事件也使得学生不能客观
9、认识环境问题。教学观念的“僵化”,使老师感觉到“力气打在棉花上”, “出力不讨好”,最终导致讲与不讲一个样,效果欠佳。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讨论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方法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吸引。如以问题形式要求学生解决“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问题”、“农村农作物秸杆的燃烧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问题”等身边发生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提出的想法可圈可点。所以,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环境教育有必要做一个反思和调整。 例如在处理“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知识时,教师常要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组成、并联系合成材料的分类内容,就如何利用高聚物的性质来设计降解的塑料。这样,在教学中只是以环境问题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科学 教学 环境 教育 存在 问题 对策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