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工程管理规定(共23页).doc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藏工程管理规定(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气藏工程管理规定目 录 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气藏工程管理,加强气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依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气藏工程管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气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气田科学开发。第三条 气藏工程管理的任务是在气藏评价和气藏开发过程中,深化气藏认识,搞好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把握气田开发趋势,搞好气田开发调整,确保气田取得好的开发效果。第四条 气藏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环
2、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陆上的天然气开发活动。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第二章 气藏评价第六条 气藏评价阶段开展的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特征描述、地质模型建立、储量评价、储层渗流物理特征、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等。第七条 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构造特征。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二)储层特征。开展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
3、分布、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三)气藏流体特征。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油气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四)气藏类型。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第八条 气藏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一)在气藏开发评价第一阶段,根据气藏地质特征初步认识,建立气藏概念地质模型,为编制气藏开发概念设计提供基础。(二)在气藏探明储量和取得试采成果基础上,深化气藏特征的认识,建立气藏地质模型,为
4、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编制提供基础。第九条 储量评价。充分利用勘探资料及开发评价过程中新增的静动态资料,开展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可采储量评价。(一)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根据探井、开发评价井资料及气藏地质特征描述成果,采用容积法按储量计算单元计算天然气地质储量。根据储层物性、储量丰度、气层产能、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储量进行分类,评价储量可动用性,确定方案可动用储量,作为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的储量基础。(二)可采储量评价。根据气藏类型,采用经验法、类比法、物质平衡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计算技术和经济可采储量,并进行可采储量风险评价。第十条 储层渗流物理特征。根据岩心开发实验分析,评价岩石的润
5、湿性,分析毛管压力曲线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开展储层敏感性分析、流体相态特征研究。第十一条 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利用试气试采资料,描述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包括气井产能及其影响因素、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地层的连通性与井控储量、地层水的活动性等。以气藏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编制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第三章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第十二条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是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钻井工程方案、采气工程方案、地面工程方案、经济评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储量评价、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布井方式、气井配产、采气速度、开发指标预测、风险分析
6、等。通过多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和二个备选方案,并对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设计提出要求。第十三条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先进适用工程技术,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充分动用储量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量和气田稳产水平,促进气田安全开发,保障气田合理开发指标的实现。第十四条 气藏开发方式要结合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区别对待,具体要求为:(一)气驱或弱水驱(水驱指数小于或等于0.1)气藏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的开发方式。(二)中强水驱(水驱指数大于0.1)气藏根据水体大小、活跃程度及储层特征,制定气藏整体控水的开发方式,尽量降低地层水对气藏开发的不利影响,提高
7、气藏稳产水平与气藏采收率。(三)凝析气藏应从气藏储量规模、储层特征、凝析油含量及相态特征、开发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选择合理衰竭式或保压的开发方式。(四)带油环气藏要根据油、气储量规模和分布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油气开采次序。第十五条 开发层系划分应在综合研究储层特征、压力系统、驱动类型、流体组分、隔(夹)层条件等基础上,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气井产量与气田稳产能力。(一)每套开发层系应控制一定规模的探明储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能。(二)含气井段长或多产层气田应结合多层合采、油套分采、多管采气、分层采气等工艺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开发层系。第十六条
8、布井方式要立足于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单井产量及采收率,论证各开发层系的井型、井距及井网。(一)井型。根据气藏地质特点与开发要求,确定气藏合理井型。(二)井距。根据储层及储量分布特征、单井控制储量、试气、试井和试采资料,采用类比法、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经济评价,综合确定气藏的合理井距。低渗气藏应加强极限井距的研究。(三)井网。根据气藏构造、储层物性与储层非均质性、储量丰度、流体分布等因素确定井网。非均质性较强的气藏,一般采用非均匀布井方式,尽量使气井部署在构造、储层有利部位。第十七条 气井配产应考虑储层条件与地层水活动性,考虑气藏稳产要求,合理利用地层能量。(一)在只有试气数据或少量试采数据的情况
9、下,应结合不同类型气藏特点,采用经验方法初步确定气井产量,一般按无阻流量的1/51/3配产。(二)随着试采井动态资料的不断增加,应采用物质平衡法、节点分析法、采气指示曲线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建立产能方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确定气井合理产量。疏松砂岩气藏、有水气藏、凝析气藏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临界出砂压差、气井的携液能力、水侵速度、地层凝析油析出等因素。(三)对于采用井间接替实现气田稳产开发方式的气井配产,应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合理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气井配产。第十八条 采气速度。根据气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综合考虑气田储量规模和资源接替状况、稳产要求、气田开发经济效益、采收率等因素,确
10、定气田合理的采气速度。具体要求为:(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藏采气速度、稳产年限和稳产期采出程度的关系,预测并对比不同采气速度下的气藏开发指标,优选合理的采气速度。(二)大型中高渗气田需要保持1015年的稳产,一般采用34的采气速度;储层物性与连通性好的中小型气藏,要求稳产710年,可采用45采气速度;低渗低丰度气田及水驱气藏的采气速度一般应小于3;高酸性气田可适当提高采气速度。(三)气田开发资源接替条件好,供气区储采比20以上,在对采收率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较高采气速度。第十九条 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方案应在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布井方式、气井配产、采气速度等气藏工程论证基础上,进行多方
11、案预测与优选,确保推荐方案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一)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方案的主要开发指标进行20年动态预测,主要包括井数、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井口压力、稳产年限、稳产期末采出程度、预测期末采出程度等。(二)根据多方案开发技术指标预测结果对比,推荐最优方案和二个备选方案。并对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设计提出技术要求。第二十条 风险分析。应对储量、产量和地层水活动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开展风险分析,提出相应削减风险的技术措施或建议。第二十一条 特殊类型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应突出重点。(一)带油环气藏。当气储量系数大于或等于0.5时为带油环气藏,应纳入气藏管理。应制定合理的油气兼顾开发方式,加强油
12、气界面监测与控制,避免油、气互窜,使油、气开发均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二)凝析气藏。对凝析油含量大于50g/m3的凝析气藏,开发方式、开发井位部署、井型、单井配产、采气速度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对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凝析气藏,应论证注入介质、注入时机以及压力保持水平,确定合理注采比和注采周期。(三)水驱气藏。应研究水驱特征、水体能量,确定水体活跃程度。对水驱指数大于或等于0.3的强水驱气藏,重点研究射孔底界及裂缝(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对地层水活动的影响、气井极限产量与生产压差,确定合理的采气速度、井网与井型,以防止边、底水指进和锥进。(四)酸性气藏(天然气H2S含量达到0.02g/m3以
13、上或CO2分压高于0.021MPa)。应结合钻采及地面工程防腐技术效果,确定合理的气井产量与采气速度;布井方式及井位部署要充分考虑HSE标准及要求;对气田安全生产构成危害的有关信息,应在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中作出必要的提示;对高含硫(天然气H2S含量大于30g/m3)气藏,研究流体相态及硫沉积对气田开发的影响,可考虑提高采气速度,在气田生产设施寿命期内,有较高的采出程度,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气田开发经济风险与安全风险。(五)异常高压气藏(压力系数大于或等于1.8)。加强岩石形变及对产能影响的开发机理研究。气井合理产量论证时,应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层能量和气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六)低压气藏。对压力系
14、数小于0.9的气藏,应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预测地层压力、井口压力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实施增压开采提供依据,确保低压气藏开发获得较好的采收率。(七)特低渗气藏(储层空气渗透率小于1mD)。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对储量动用、气井产能的影响,论证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单井经济控制储量等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气藏可开发储量及开发规模,优选富集区,确定合理的稳产接替方式,优化布井,优选井型,提高单井产量。(八)煤层气藏。重点研究煤层厚度与分布、渗透率、含气量、含气饱和度、解吸条件以及天然气从煤层中解吸过程的渗流机理,选择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井网、井距、井型,确定合理排水
15、降压开采工作制度。(九)非烃气藏。非烃组分(H2S、CO2、N2等)大于70%的气藏,应充分论证市场需求、开发技术安全可靠性、开发经济效益及环境可行性。第四章 方案实施第二十二条 气田产能建设阶段,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实施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开发井位,进行开发井地质设计、跟踪对比,补充录取资料,及时调整方案部署,完善地质模型。第二十三条 开发井位确定。按照方案设计井位,通过现场勘察,确定开发井的地面与地下井位。后续开发井井位,需要结合已实施开发井跟踪分析适当调整优化。第二十四条 开发井地质设计。开发井位确定后,编写钻井地质设计,包括地层概况、构造描述、储层描述、资料录取、取芯设计、测井设计等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管理 规定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