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doc
《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一、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
2、述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
3、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5、责任感缺乏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
4、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5、。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习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调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
6、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
7、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二)社会因素。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8、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
9、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
10、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
11、。”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三、加强
1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学校层面(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
13、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1、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2、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3、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
14、评价、自我调控。(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
15、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 建设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