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doc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 传统体制中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而内生形成的。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有性质:背负着两方面的政策性负担即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与其他现代企业一样都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这就决定了简单的私有化并不能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早已不是业主制企业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大中型企业。现代的大中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内生地导致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
2、不对等。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任务就在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切入点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难题。因为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问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克服信息不对称难题又要求企业能以公平、对等的条件在充分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中运作。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背负着政策性负担的特征没有彻底根除国有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为保护国有企业的生存宏观政策环境无法彻底理顺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建立不起来。这种状况之下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不力造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国家无从识别。20
3、多年来的“渐进式”改革中国民经济和非国有企业迅速发展而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则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此。迄今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条件下单单着力于解决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问题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即将加入WTO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不利的竞争地位将更加严重地影响其生存;另一方面加入WTO也将促进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发育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带来外部的推动力量。在新旧世纪、新旧千年纪元交替之际中国应当抓住加入WTO的契机以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同时剥离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使国家与企业经营者之间
4、的信息趋于对称最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目 录 一、前言: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 1、“渐进式”改革取得的成就 _(1) 2、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_(1) 3、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_(2) 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_(2) 2、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_(3) 3、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_(4) 3.1 国有工业企业赢利能力下降_(4) 3.2 国有经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趋于下降_(5) 三、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根源 1、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及相应的治理机制_(6) 1.1 企业一般的委托代理问题_
5、(6) 1.2 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治理机制_(6) 1.3 基于外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治理结构_(7) 1.4 内部治理机制的内生性和多样性_(7) 2、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及相应的治理机制_(7) 2.1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形成_(7) 2.2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特有的特征_(7) 2.3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及相应的治理机制_(8) 3、已有改革的着力点:企业的内部治理_(8) 3.1 放权让利和承包制的着力点_(8) 3.2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着力点_(8) 4、国有企业当前问题的根源: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软预算约束_(9) 5、私有化并不一定能解决
6、软预算约束问题_(9) 四、中国加入WTO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加入WTO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挑战和压力_(10) 1.1 结构性因素使得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_(10) 1.2 按规范的贸易规则进行政策调整带来的减利因素_(11) 2、加入WTO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机遇和动力_(11) 2.1 有利于国有企业走上按比较优势发展的道路_(11) 2.2 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外部的推动力_(11) 五、对策建议:以加入WTO为契机把握机遇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1、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_(13) 2、消除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政策负担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自生能力_(13) 2.
7、1 需要转变的观念_(13) 2.2 按比较优势调整原则对国有企业资产存量进行转产、转制 和地区间重组_(13) 2.3 大力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企业_(13) 2.4 改革金融体系发展中小银行促进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_(14) 3、完善配套改革剥离国有企业社会性政策负担_(14) 3.1 实物工资货币化和剥离社会性政策负担_(14) 3.2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_(15) 3.3 以一部分国有企业资产变现的收入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历史欠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_(15) 4、 稳妥地推进债转股改革为国有企业转产、转制赢得时间_(15) 4.1 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的直接和间接原因_(15) 4.2
8、 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的比较:债转股的政策定位_(15) 4.3 实施“债转股”的国有企业的转产转制与社会性负担的剥离_(16) 统计附录_(17) 参考文献_(19) 专栏、图表目录 专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_(12) 图1:亏损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额_(4) 图2: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_(5) 图3:国有经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_(5) 表 1:关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几种估计_(4) 表 2:财政负担的企业亏损补贴情况_(6) 表 3:中国工业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_”(1982-1992年)_(10) 表 4: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比例 (1996年)_(1
9、1) 表 5:国有企业获得补贴占GDP的比例和形式_(15) 附表1: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指标_(17) 附表2:财政收入的来源_(17) 附表3: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和税金以及国家财政用于企业的部分支出_(18) 自从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令世人瞩目。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整个经济的制度结构上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是在新旧世纪、新旧千年纪元交替之际中国的经济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如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和长远的经济发展。而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还未取得最终的成功。中国即将加入WTO这
10、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加入WTO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阐明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报告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明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未来整个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性意义;第二部分概要评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国有企业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第四部分分析加入WTO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五部分阐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前言: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本部分所引用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
1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各期资料,以及曾培炎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做的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计算而得。 1、“渐进式”改革取得的成就 中国迄今为止的“渐进式”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高速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高。19791999年间实际GDP年均增长9.71%人均GDP年均增长8.3%;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15%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都快于GNP的增长率。对外贸易占GDP的比率由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大国中最为开放的国家。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
12、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提高到1999年的22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5元提高到1999年的585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7.7%和6.3%。伴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1998年的44.48%和53.43%。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规模迅速跃升。1999年中国GDP总值82054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圆的平均汇率计算为9913亿美圆位居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为世界第七位。但国际上通常认为官方汇率低估了中国的
13、经济规模。按广为接受的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实际经济规模是按官方汇率计算结果的2.88倍。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13页。 2、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有了提高。但尽管如此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充满活力的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总的态势则相形见绌、令人堪忧。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亏损加剧、国有资产流失、负债率过高。 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的最主要力量初级工业化所需的大部分剩余来自国有企业的利润。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也来自国有企业。但改革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逆转。
14、1978年全部国有企业中亏损企业造成的亏损额为115.3亿元到了1997年已升至1420.9亿元。1978年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亏损面为23.9%,到了1997年,该比例上升为43.9%。 中国财政年鉴1998第482页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1998年 1997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亏损户为6599户 王彦田:“决战在今年”人民日报2000年2月19日第1版。 。国有经济对于国家财政的贡献份额也由1978年的86.98%下降到了1997年的71.14%。当然中国经济发展的本来意义之一就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成长。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经济对国家财政贡献下降还属正常的话那么1980年代中期以
15、来财政为国有企业支付的亏损补贴居高不下则说明了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1985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企业亏损补贴为507.02亿元到了1997仍然维持在368.49亿元的高位上。 由于国有企业赢利状况恶化和其他原因国有资产的流失状况也十分严重。根据1994年财政部对12.4万家企业清产核资的资料计算8万多家小企业中国有权益损失(包括资产净损失、经营性亏损和潜亏挂账等)占国有净资产的比重高达82.8%中型企业的这一比重为59.4%大型特大型企业为15.2%。 卢中原:积极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四期第3032页。 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也是其当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由于体制上内生
16、的原因和政策上的原因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路攀升。1980年为30%1985年为40%1990年为60%1994年更是高达75%。之后基本上维持在这么高的水平上没有什么改善。有些行业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有些企业甚至超过了100%。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7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7页。 3、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国有企业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的。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显得更加急迫。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本身的重要性上还体现在其对于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的决定作用上。 就
17、国有企业本身来看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力量。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占有的总资产为全部工业企业的68.84%国有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7.03%。1998年国有经济部门雇佣的就业量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0.61%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量占社会投资量的54.1%。 就国有企业问题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的关系而言前者又是后者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在20多年的经济改革过程中中国面临着几方面的问题。除了国有企业问题之外还包括:经济的周期波动、金融体系的弊端、贪污腐化的孳生、地区差距的扩大和粮食供给的潜力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恶化了都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更何况
18、这些问题有可能交织在一起总爆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未取得成功有关(林毅夫1999a)。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取得成功那么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否则这些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例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利率受政府控制、不能按市场上资金供需状况来决定有关。每当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实际利率下降时投资和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投资、消费增加经济就过热;每当出现低通货膨胀预期时相反的机制导致了经济低迷。利率不能市场化的原因则是国有企业的生存依赖于银行的低息贷款。而且银行的贷款7080贷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偿债能力低下。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低下金融风险加大。为维持国有企
19、业的生存而实行的低利率和某些产品的低价格政策造成了官定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进而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同样是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改革以来在放开其他产品价格的同时主要农、矿产品价格人为压低。中国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中西部在于初级农矿产业。这样东部地区经济越发展就要从中西部地区拿走越来越多的低价农矿产品。这等价于不富裕的中西部对于富裕的东部变相补贴从而拉大了地区差距。此外农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还抑制了农产品供给潜力的发挥。 概而言之上述这些问题存在且难于解决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最终成功宏观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制度中的一些扭曲是维持国有企业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只有在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以后
20、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才会最终完成。 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从1978年开始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1978年1982年简单的放权让利阶段;(2)1983年1986年实行“利改税”和增强企业活力阶段;(3)1987年1992年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4)19921997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和“抓大放小”、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阶段;(5)最近的债转股政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国有企业改革启动环节是“放权让利”。改革之初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
21、规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并允许企业保持一定的留利。但由于资源配置机制、宏观政策环境改革不配套,特别是由于不存在竞争性市场从而没有单一、充分地反映企业经营的信息指标,一旦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企业就有动机和可能侵占国家应得的利润。于是放权让利改革的实际结果就有悖于国家改革的初衷。国家的改革目标是在给予企业自主权和独立利益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以及财政收入但由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却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 为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划清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界限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与税收挂钩企业收入与利润挂钩的机制明确政企关系和企业的地位政府于1983年和1984年实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国有企业 改革 回顾 展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