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内向的自己.doc





《我更喜欢内向的自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更喜欢内向的自己.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更喜欢内向的自己我更喜欢内向的自己你呢 我喜欢独处我喜欢安静我喜欢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这使我感到快乐;我讨厌嘈杂我讨厌面对很多陌生人这使我感到不安。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喜欢我自己的性格也许不符合主流也许不被理解但我相信内向性格背后的力量强大而坚韧。我希望做一个“沉默”而“坚定”“刚毅”而“谦逊”的人。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我告诉你你并不孤单世界上有接近一半的人是偏于内向的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吧你不用成为社会需要的傀儡想想那些跟你一样的拥有内向性格的人看看这些同伴的名字: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马丁路德金(Martin
2、Luther King, Jr)、拉里佩奇(Larry Page)、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J.K.罗琳(J. K. Rowling)。 我从不厌倦这个世界只是需要从内心获取能量 我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理解:外向代表乐观、自信、勇敢、能言善辩反之内向代表悲观、自卑、懦弱、沉默寡言。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误解。 很多人格类型理论(例如著名的MBTI指标)都有关于内向和外向的区分而这种区分大多参考了荣格(Carl Jung)所提出的外倾-内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性格分类当然现代心理学对内倾和外倾的理解已经与最初荣格的理论不一样了荣格的学说认为
3、内倾者主观的解释世界外倾者客观的解释世界而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此的解释是: 外倾者主要从自身以外获取满足感常表现为热情、健谈、自信且善于社交;内倾者则更专注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常表现为更含蓄和自省。 这个表述给了我们一个对性格倾向性的感性表述而如果想要更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内向什么是外向我们需要先了解另一个心理学名词-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Mental energ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通常被定义为一种介于生理和意识行为之间的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心理能力。很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此进行过细致的定义和阐述例如:佛洛依德将其定义为本能的能量并阐述为“生能量”和“死能量”。而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定义来自朱利安赫胥黎(J
4、ulian Sorell Huxley)他将心理能量定义为: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psyche, emotional as well as intellectual 这个定义抛开了复杂的哲学解释拨云见日心理能量就是一种内心驱动力驱动着我们的精神、情感和理智驱动着我们做出各种行为。 那么心理能量有什么用呢? 可能大家都体会过这样一种感受:经历一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紧张压力后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什么也不想做甚至什么也不愿想感觉到“心累”这就是心理能量被消耗的感觉。 心理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耗懦弱、胆怯、退缩是人的本质真正的勇士是没有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和绝望等恶
5、劣情绪都在消耗着大量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足够多的人在遇到这些负面消耗的时候还能够维持内心的平衡然而心理能量不足够被过度消耗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还是使用内向和外向这样的表述而不是用内倾者和外倾者这种大家不熟悉的表述方式它们在语义上的差别不影响本文意思的表达。) 说了这么多有关心理能量的概念跟内向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谈到心理能量的获取方式了。外向的人从外部世界从与他人的交往以及他所关注的客体中获取心理能量而内向的人从自身独处从内心的思辨中获取心理能量。内向和外向只是获取心理能量的来源不同并无高低。 我闭上眼睛耳边的嘈杂渐渐遥远我看见一片海潮水声就在耳边我知道那是
6、我内心的另一个世界。 我想你并没有真的认识我 首先内向不等于害羞。害羞实际上是因为不安全感(insecurity)和社会焦虑(social anxiety)所致。内向的人只是觉得周围有很多人在身边呆很久的话经常会感到精疲力尽这不是害怕只是心理能量透支而已。 想要真正了解内向性格也许我们应该先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比如一些心理障碍的表现:社交恐惧、焦虑症相信我很多人都分不清这其中的区别。记住内向的人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内向者有时候表现出的类似社交恐惧的状态是由何而来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理论:唤醒理论(optimal arousal theory)。 要搞清楚唤醒理论我们需要了解什
7、么叫做唤醒: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如高唤醒既可能使人兴奋、激动也可能使人焦虑不安低唤醒水平既可能使人放松愉快也可能使人厌倦冷漠。 简言之唤醒就是一种人在一定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生理状态而唤醒理论阐述的大意就可以表达为: 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optimal arousal level)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状态都不会是最好。 方便表述表述这里借用苏珊凯恩(Susan Cain)对这个中等强度刺激水平的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喜欢 内向 自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