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三章ppt课件(完整版).pptx
《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三章ppt课件(完整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三章ppt课件(完整版).ppt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三章ppt课件(完整版)第一编 古希腊至新古典主义时代第三章第三章 中世纪中世纪第一节 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发展第二节 奥古斯丁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本章概要 第一节是从文化观念上界说中世纪的精神特征,然后根据当时与古典文化关联最密切的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三种人文学科,分别讨论其中引申出来的批评模式和文论意义,特别是希腊思想影响下的讽喻批评传统。 第二节以中世纪前期教父哲学的最主要代表圣奥古斯丁为例,介绍其融合了柏拉图思想和基督教神学的美学观念。 第三节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主要代表托马斯阿奎那为例,介绍其借助亚里士多德思想对基督教神学的重释,以及其中的美学和文论
2、意义。第一节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发展一、中世纪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核心观念 通常认为 “中世纪”之说来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用以区分他们自己的时代 (文艺复 兴)和此前的时代。但是据研究者考证:这一概念其实是源于中世纪神学家德尔图良 (),在他 看来相对于 “来世”的 “此世”都是暂时的 “中间时代” (tempus medium),于是才有 “中世纪”之谓。 无论如何,中世纪本身并非忽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而文艺复兴的思想和文化在很 大程度上也是对于中世纪的继承和发展。 中世纪文论比较复杂,与基督教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可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讨 论:一方面是中世纪神学背景下的世俗文学
3、批评;另一方面是中世纪哲学神学的美学思想。一、中世纪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核心观念 相对而言,中世纪文学作品的读者确实比较少,遑论其文学批评。但是这并非对中世纪文论研究不够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民族国家的观念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之后,中世纪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变得越发难以界说。从欧洲主要语言在中世纪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文学、文学批评乃至整个文化,都与后世以民族为主体的文化模式明显不同。正如研究者所说:“中世纪文学是国际的,而不是民族的。”但是按照民族和国别的线索进行文学分类,已成现代人的积习。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的有关研究不仅较少,而且大都不能尽如人意。直到近十几年,才
4、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中世纪文论的重要性及其价值。他们发现中世 纪文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还从来没有被提出过,即 “中世纪的” ()与 “古典的” ()之间究竟有何区别?此西方研究者注意到:所谓的 “古典”和 “中世纪”并不是时间上的概念, 而是指两种不同的文化观 ( )。了解这一点,应当是研究中世纪文论的基础。一、中世纪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核心观念 基督教的与世无争,其实是一首彻底征服西方人的前奏曲。如果说,希伯来人还只是力图 颠倒希腊文化的价值系统,那么基督教对于犹太教的改造,则蕴藏着更大的野心。尽管它最早 的成员不过是几个渔夫、税吏、引车卖浆之徒,耶稣却使他们坚信:人既有肉身也有灵魂,既 有
5、短暂的存在也有永恒的本质。 当耶稣申明 “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路得记:)时,他 绝不仅仅是在巧言答对 “文士和祭司长”的刁难,而是暗示着一种入世而出世、功利而理想 的价值取向,暗示着一种新型的、基督教式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在肯定现实利益的同时否 定一切世俗权威,用一种设定的存在弥合肉身与灵魂的裂痕。这正是中世纪的欧洲人身处俗 世而无视世俗权威、顺应环境却向往精神超越的力量所在,这也是所谓基督教文化观念的 核心。二、语法学与诗学 中世纪文学批评不仅与神学密切关联,它还有另一条线索,而那是同人文学科在中世纪的发展以及早期欧洲大学的创办分不开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学科,是得益于罗马
6、人的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 中世纪文学批评的三条主要线索,即语法学与诗学、修辞学与诗学、逻辑学与诗学。语法、修辞和逻辑或辩证法这三种学科在中世纪构成了人文科学中涉及语言艺术知识的主要内容,被称为 “三艺”。 除了这 “三艺”,还有沿自古希腊的 “四艺”(),即天文学、几何学、算术学和音乐学。 受查理曼大帝之托编撰教材后,这 “七艺” (自由七艺, )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二、语法学与诗学 “七艺”在中世纪的确立,也是同基督教的学校 和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起源于修院的基督教教育并不是要培养某种专门技能,而是要 塑造整体的心智;但没有整体的知识,也就没有整体的心智。所以这种后来被译为 “博雅
7、”的 教育方式,在中世纪成为一种实在的制度。 最早将诗歌与语法学相联系的,是古罗马的修辞学家昆体良。他将 “语法”定义为 “正确 言谈和解读诗人的学问”。至世纪,语法曾一度遭到冷落,而在世纪,它又重新 受到人文学者的重视并一直延续到宗教改革时期。二、语法学与诗学 诗歌与语法学的联系,在中世纪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 首先是评注或集注式批评 ( )。这种评注或集注,通常是评论作品的形 式和风格,甚至专门针对个别的词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多纳托 对泰伦 斯的评论、赛维 对维吉尔的解说以及波菲利 对贺拉斯的注 释。 其次是诗法批评 ()。希腊、罗马的古典语法包括三个基本内容:拼写方法 ()、音节
8、划分 ()以及 “元音音步”( )。而音步后来又成 为对诗韵 ()的讨论,所以语法似乎也是读诗的一种准备。 另外一种是诗人研究 ( )。其实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对诗人的研究就含有某 种 “比较”的成分。如普鲁塔克曾对泰伦斯和米南德 ()加以比较、对维吉尔和品达 加以比较,等等。二、语法学与诗学 大约到世纪,“品藻作者”的传统趋于规范化。我们可以看到的最为完整的文献,是本 尼狄克修院的康拉德 所著的 前贤集 。其中提到 “古人 读书时的七个主题”,即作者、题目、诗歌类型、作者意图、条理、韵律,以及对文本的解释。 康拉德根据上述七个主题,梳理了古希腊文论中关于散文与韵律、诗人与文体的论述,区 分了悲
9、剧诗、喜剧诗、讽刺诗、田园诗的各自特色,同时还生发出一种对于 “诗人”的定义: “诗人被称为创造者,是因为他说假话而不说真话,或者将假话混之于真话。”这一定义似乎 包含着智者学派,特别是高吉亚斯的明显痕迹。 康拉德对诗人本身的讨论,也最为典型地体现着一种西方的 “品藻作者”传统。他按照昆 体良以来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作家从易到难地排出座次,而完全不论时间顺序。比二、语法学与诗学 如果说中世纪的欧洲面临着语言的再发展、族群的再组合、文学的再建构,那么从语法分析到人物品藻,似乎已经预示了其文学的进程,即从民族语言的形成到文学的本土化,进而产 生更为更成熟的文人化文学。 上述的 “语法学批评”大约是
10、在世纪曾经再度繁荣,不过这时的 “语法学批评”其实 也带有浓厚的新柏拉图主义味道。比如杰弗里 ( )的 新诗学,被视为新 柏拉图主义影响 “语法学批评”的一个例证。 新诗学,大约在年前后用诗体写成,共行。杰弗里显然更重视诗人的后天训练和正确的鉴赏,所以书中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讨论诗歌语言的表现方式、辞藻色彩以及选材 ()、布局 ()、风格 ()等。但是它所蕴涵的艺术观念,却似乎是在重述柏拉图的学说。三、修辞学与诗学 相对而言,中世纪语法学批评的线索比较清晰,而修辞学批评则不然。西方学者认为:在 古希腊、罗马的 “古典时期”,修辞学与诗学的相互联系比中世纪更为密切。在整个古典时期 的文献中,
11、只有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使诗学独立于修辞学。一般认为:直到世纪,西方的诗学与修辞学才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学科。 在整个中世纪,修辞学理论都影响着文艺批评。最明显的例子如多纳托讨论修辞文采的著 作 语法艺术。 中世纪人确实可以读到的两种修辞学批评,是世纪末多纳托的 释维吉尔以及世纪的马可比乌的 农神节 第五、第六两卷关于 维吉尔的长篇讨论。三、修辞学与诗学 从世纪开始,能征善战的日耳曼人开始南侵,年西罗马帝国亡于他们的铁蹄之下, 已有一定模样的中世纪文学批评几近中断。与此同时,这也使基督教被迫经历了一个重建阶 段。如果说君士坦丁大帝支持下的早期基督教基本上已经被 “罗马化”,那么此时的困境才促 使它
12、向罗马帝国的边缘地带拓展。 直到公元年,查理曼登上法兰克国王的宝座,加洛林王朝的统治宣告开始,文化传统 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史称 “加洛林文艺复兴”。在加洛林王朝时代,修辞学批评一度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语法学批评,然而此时的语法 学批评被认为从修辞学之中汲取了许多内容。以至在世纪的 “诗艺” “诗法”研究中, 大都会包含几项相似的内容:布局、叙述、文体、摹仿、艺术与才能等。三、修辞学与诗学 作为两组不同的技艺,“三艺”旨在教导心智和与心智相关的东西,即那些在思考和表达 时所应遵从的规律和法则,以使人能够正确地思维和表达。因此,它们与解释和意义直接相 关,由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形式上的、抽象的、推
13、理的东西构成。所以被称作 “交谈技艺或交流 技艺”,或统称为 “逻辑学”。相反,“四艺”包括的都是与事物相关的知识,目的是使人对外 在现实的和主宰这些外在现实的规律和法则有所理解和认识。天文学、几何学、算术学和音乐 学各自涉及的是星宿的法则、空间的法则、数字的法则和声音的法则;因此,其所包含的技艺 被称作 “实际技艺或实践技艺”或者就称为 “物理学”。 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三艺” 和 “四艺”有不同的取向:前者面对人的心智,后者面对实在世界中的事物。由此我们也可以 看出,现代西方教育的一些特征的来源。比如,被称作古典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两大分支,以及 由涉及人的真理的人文科学和涉及事物的
14、规律的自然科学所构成的两大学科,以及二者为争取 主导地位而展开的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世纪人来说,“三艺”是从罗马人继承来的, “四艺”则是希腊人的思想。这样,当希腊人的 “四艺”得到恢复时,后来人们所说的文艺复 兴便已经开始了。四、逻辑学与诗学 将诗歌与逻辑相联系的,始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一些评注者。马修 大约写于年的 论散文 艺术、杰维斯 大约写于年的 诗艺,据认为这两部作品所透露出来的逻辑学兴趣,标志 着逻辑学批评成为世纪欧洲文学研究方法的主流。自此以后,经院主义的文学批评便根据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体系来划分修辞格,而不再注重辞藻的色彩本身。 当时在巴黎的新兴大学中,逻辑学和辩证法逐渐
15、成为主要课程,也成为经院主义思想家所 依据的基本的方法论。他们嘲笑以奥尔良为首的旧式教会学校,嘲笑它们陈旧琐碎的语法学课 程,并主张逻辑学应该成为语法、逻辑和修辞 “三学科”之首。按照他们的看法,诗学也应当 成为逻辑学的一部分这甚至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四、逻辑学与诗学 其实正是在那些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影响的新兴大学之中,集中着经院主义时期最虔诚的 神学思想家。经教皇批准并且托庇于罗马教廷的早期大学,开设了神学、逻辑学、辩证法、艺 术、法学以及医学、数学等课程,同时以一种自由辩论的学术氛围成为经院主义的主要阵地。 不过我们可以从中世纪后期看到:神秘主义解经理论对于 “逻辑”的最终冲击是致命
16、的。 根据以 “逻辑”论诗的思路,诗所能蕴涵的意义和道德教训,当然不如直接的神学阐释。 所以热衷于知识秩序化的经院哲学家,在学科体系的分类中把诗歌和诗学归入逻辑学,认为文 学的独特方法也不过是 “想象性的推理”。一旦对 “诗学”做出这样的界定,也就否认了诗歌 历来被宣称的 “既提供快感又提供教益”的功能。而在整个中世纪, “读诗”的主要理由就是 从中得到有益的 “教训”;与逻辑学过多联系的诗学,虽然可能在客观上削弱基督教文学的说 教意味,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诗歌的人文价值。四、逻辑学与诗学 这样,可能我们通常的印象恰好相反:当中世纪的新兴大学强调逻辑学,并似乎由此才让诗歌和诗学在 “人文
17、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时,后世却有研究者指出,经院主义的 “人文学 科”观念使文学蜕变为 “工具”或 “能力”,其中可能恰恰暗含着反人文主义的因素。后来,托马斯阿奎那和罗吉尔培根 ( ,)都转而肯定诗歌在 科学体系中的双重地位:从技艺的方面说,它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活动,它又是一种 伦理教训或者树立道德范式的方法。 但丁在 致斯加拉亲王书中更明确地宣称: 神曲就 是一种道德哲学。意大利作家默萨托 ( ,)和薄伽丘都同意但丁 的看法,认为 “诗歌教人以美德”,并且还引证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 “诗歌 与神学同源”。这样,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关联及互动,最终既提高了基督教文学的
18、 地位,又从不同的方向上丰富或改造了神学批评的主流。五、希腊思想影响下的讽喻批评传统 圣哲罗姆是拉丁文 圣经的译者,其译本的权威性至今仍然被 天主教会所认可。作为基督教徒,他又反对纯粹的美学和世俗的艺术。不过,他所受的教育和他本人的学识和修 养,使他无法放弃对于古代学术和文学的迷恋。 基督教作为新的主流信仰,一方面深深影响了希腊 罗马的古典传统,一方面又从古典文 化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在加洛林王朝建立前的世纪之间,已有一些涉及文学批评的文字 明显带有了这一特色。其主要的模式既是以古典传统为根基,又毫不掩饰基督教自身的信念和 趣味,甚至有些批评直接服务于神学的目的。 这一时期基督教对古典批评传统的
19、影响,首先是在于基督徒对希腊 罗马文学的读解和取 舍。五、希腊思想影响下的讽喻批评传统 圣奥古斯丁通过 忏悔录追悔自己早年对古典文化的痴迷,也是从中体悟着新的启示。 而还有更多的基督教思想者致力于古典文化的重新阐释,使得上一节所述的评注式批评、诗人 批评等不仅形成风气,而且直接成为 “解经”的铺垫。 另外,基督教信仰的确立,使西方人不得不接受 圣经所提供的一套始于 “创世”的历 史纪年体系,而这与古罗马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历史的描述大不相同。五、希腊思想影响下的讽喻批评传统 而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影响下的 “讽喻 说”,则从另一个方面构成了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批评传统。 一般认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
20、代表普罗提诺,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督教神 学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等思想熔为一炉,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思考 铺平了道路。 西方文学的讽喻传统,在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深刻的根基。早期的基督教 解经学者不仅看到 圣经本身的丰富寓意,也知道古希腊文学包含着 “宗教上的启示录”。 与此同时,世俗的文学批评也受到了讽喻传统的影响,并沿着类似的途径向前发展。五、希腊思想影响下的讽喻批评传统 西方学者将犹太教的释经活动归纳为四种基本方法,即文字的诠释 ( )、经学的诠释 ( )、神秘的诠释 ( )和 寓意的诠释 ( ,或译 “讽喻的诠释”)。 文字诠释的方法,被认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三章ppt课件完整版 西方 文论 概览 第二 第三 ppt 课件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