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病的发生_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刘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病毒病的发生_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刘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毒病的发生_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刘勇.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10. 16847/j. cnki. issn. 1672-4542. 2003. 02. 006 辣椒杂志 C 季刊 ) LAJIAO ZAZHI 2003 年第 I期 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刘勇 1张 战 泓 2 (1.砌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 410125 2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长沙 410125) 摘 *病毒病引起农业生产中的严重损失。目前用于病毒病防治的方法主要有 :种质资源的利 用、利用杀虫药剂防治病毒传毒介体一昆虫或诱导 植物产生抗病毒物质、通过遗传修饰的方法获 得抗病毒病作物品种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 关键调 :植物病
2、毒发生与防治 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 病毒病是发生于许多作物上的重要病 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病毒病为害造成的 直接损失达 150 亿美元以上。我国许多重要 的经济作物,如烟草、花卉和多种蔬菜作物, 每年因病毒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 亿 美元以上。 病毒为害植物与其它病原物有显著的差 异:即病毒粒子借助其它因素 ( 如昆虫、人为 或自然因 素造成的植物的伤口等 )进入植物 体内后,利用植物细胞的信息、能量和酶系 统,完成病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植物病毒的 这种增殖机制给病毒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 困难。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传统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措施主要有: 1 有效利用巳有的抗源材料
3、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能抵御某些病原物的特殊性状, 这些性状一旦稳定即可遗传给子代。直接利 用这些抗病特性,可以培育出符合生产实际 需要的抗病新品种。但利用抗病资源培育抗 病品种,育种周期很长,而且抗病性与产量、 品质等性状往往很难协调统一。 2 利用化学药剂控制病毒病 通过杀虫剂杀死传毒昆虫介体 ,对防治 某些病毒病有一定的效果,但颇费人力、物力 和时间,对非持久传播的病毒效果较差。 有些化学物质对病毒侵染或病毒在植物 体内的繁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或者被 植物吸收后,可诱导植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抗 病性。Schustei研究出的 E30 制剂,通过喷 施到植物表面后,
4、很容易被植物所吸收,吸收 到植物体内的 E30 对侵染植物的多种病毒 具有较好的钝化作用。这些病毒包括 TMV、 CMV、 PVX、PVY、 马铃薯 A 病毒 ( potato virus A, PVA)、甜菜坏死黄脉病毒 ( 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BNYVV)、 番前 花叶病毒 (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 黄 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 green mosaic vims, CGMV)、红三叶草斑驳病毒 ( red clover mosaic virus,RCMV)等,防治效果可 达 40% 90%。雷新云
5、等的研究表明, NS83 增 抗剂可有效地防治侵入烟草等植物的 TMV 和 CMV, 其效果可达 30% 50%; Schuster 等 的 研 究 表 明 , DHT (2,4: 一 dioxohydro _ 1, 3, 5, triazine)对侵染植物的 多种病毒具有治疗作用,但病毒种类不同,其 治疗效果差异很大。目前化学药剂尚无法根 治病毒病,而且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生 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 忧。 收稿日期 2003 3 11 作者简介 :刘勇 ( 1966 ), 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保和无公害蔬菜选育与栽培研究。 13 2003 年第】期 LAJIAO Z
6、AZHI 辣椒杂志 (季刊 ) 3 通过组织脱毒法获得无病鸾病种植材料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性繁殖的农作 物。将未被病毒侵染的植物组织材料 (如茎 尖,芽尖等),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无病毒 的健康苗,而后再移栽到大田。但是由于成本 高,工作量大,特别是由于田间的再侵染,使 得植株的无毒期不长,往往二三年后“旧病复 发”,具有一定的局限。 总的来说,目前的防治方法尚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病毒病的危害。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植物基因工程问世的初期,科学家们即想通 过基因工程的办法来改良作物的抗病毒特 性。目前,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已经取得了 一些可喜的成效。 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20 世
7、纪 50 年代 DNA 双螺旋结构的阐 明和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 DNA 体外重组技 术,为人们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提供了一 条新途径,即利用遗传工程的技术手段改良 现有作物,以培育抗病、优质的新品种。 1986 年, Beachy等人首次获得了抗烟草花叶病毒 感染的烟草,此后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方 面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植物抗病毒 基因工程中采取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由病毒编码的蛋白所介导的抗性 1.1 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 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培育抗病毒病转 基因植物的设想来自于“交叉保护”。“交叉保 护”的概念告诉我们:当植物受到某 一 种病毒 侵染后,可免除
8、其它同源病毒的侵染。许多试 验证明交叉保护和病毒外壳蛋白有关。有的 研究者提出,采用适当的技术或手段,使植物 获得产生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并且能正常 表达时,即可使植物具备类似于人或动物的 免疫功能。 Powell 等的研究表明这一 设想是 完全可行的,而且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他们 将 TMV 的外壳蛋白 ( CP)基因反转录成互 补 DNA(cDNA), 体外扩增后构建到质粒 中,形成嵌合质粒。在嵌合质粒中 ,TMVCP 14 基因位于花椰菜花叶病毒 ( CaMV) 的 35SmRNA 强启子的调控之下。将嵌合质粒 转移至农杆菌 ( Af , 含嵌合质粒的农杆菌与烟草叶盘共培养,将 TMV
9、CP 基因转入烟叶细胞的染色体,形 成转化细胞,转化细胞进一步形成愈伤组织, 最终 分 化 为 完 整 的 转 基 因 植 株 。 通 过 Norrhern blot 测定: TMV CP 基因在烟叶 片中可被转录,其 mRNA 占烟叶片总 RNA 量的 0 005% 0. 01 % Western blot 测定结 果表明 :CP 翻译产物一外壳蛋白占烟叶可溶 性蛋白总量的 . 1% . 2%;以 0.5ug/mL 的提纯TMV 接种转基因烟草测定抗性,结 果表明所有转基因烟草植株均有不同程度的 耐病或抗病性,不少植株接种后 40 50d (天)不显示任何症状,极少数植株 2 3 个月 内未
10、表现症状 -Powell 等认为:转 CP 基因的 植物的抗性是 CP 积累的结果而不是 CP 基 因转录产物积累的结果。他们采用点突变的 方法 获得能阻断 TMV CP 基因转录产物 翻译的突变体,并转化烟草,在转基因植株 中, CP 基因转录体大量存在而没有 CP产 生,转基因植株对 TMV 的侵染没有抗性。 1.2 病毒基因组上的其它基因的产物 (1) 复 制 酶 人 们 根 据 Beachy 的试验 结论推测 :病毒基因组中的其它基因或其衍 生物(如缺失突变体等 )导入植物可能会具有 同样的特征。 Golemboski 等将 TMV U1 株 系核酸第3472 4916 处的一段 RN
11、A 序列 (据推测它编码复制酶复合物的一种成份即 54KD 蛋白)的cDNA 转入烟草后获得了转 基因植 株。利用TMV U1 接种测定转基因 植物抗性,结果表明 :这 种 转 基 因 植 物 不 仅 对 高 浓 度 TMV UHlOO/ig/mL) 具有高抗作 用,而且对TMV/ RNA 接种物同样具有髙 度抗性,甚至当 TMV/RNA 浓度达 300 叫 / mL 亦如此。后来,在 PEBV、 CMV、 PVX、 PVY 等病毒中均报道过类似利用与复制酶 基因有关的组分转化植物获得抗性。 (2) 病 毒 移 动 蛋 白 基 因 病 毒 侵 染 植物 辣椒杂志 (季刊 ) LAJIAO ZA
12、ZHI 2003 年第 1 期 以后,如果仅局限于侵染点, 不产生系统性侵 染 ,则对植物不会形成大的损害。因此,病毒 必须从侵染点向植物其它健康细胞扩散,方 可形成系统侵染。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分 为主动扩散与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由细胞 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或细胞本身新陈代 谢时,病毒粒子通过维管束组织完成的 ;主动 扩散则是由病毒本身的某些因子,主要是移 动蛋白 ( Movement Protein )和植物细胞间 (主要是胞间连丝及其中的一些蛋白)与植物 细胞内的一些因子的互作下,通过胞间连丝 进行细胞间的传播。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 TMV的正常株系缺失突变后,使其 失去产 生移动蛋白
13、的能力,再接种健康普通烟草,不 会产生系统侵染 ;而对照(即正常的 TMV) 则可发生系统性侵染。 Ziegler 等的研究表 明,用 TRV 的正常的移动蛋白基罔所获得 的转基因烟草,对 TRV 不仅没有讀现出抗 性,反而更加容易发病。 Patricio 等将缺失的 移动蛋白基因置于 CaMV35S mRNA 启动 子之下,转化烟草,然后用缺失移动蛋白基因 的 TMV 攻毒,转基因植物不会产生系统侵 染 ;当用正常的TMV 攻毒时,也不会产生系 统侵染,但产生局部枯斑。 Cooper 等将 TMV 的移动蛋白基因缺失后转化烟 草,获得的转 基因烟草不仅对烟草花叶病毒组的多种病毒 具有抗性,同
14、时对烟草脆裂病毒 ( tobacco rattle virus, TRV)、 烟草环斑病毒 ( tobacco ringspot nepovirus,TobRV)、 ALMV、 花生 裡 绿 线 条 病 毒( peanut chlorotic streak, PCSV)及 CMV具有抗性 .用马铃薯 X 病毒 的移动蛋白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获得的转基因 植株,对 PVX 和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potato aucuba mosaic potexvirusPAMV) 均具有抗性,但 是对非三分体基因组病毒 PVY 的侵染没有抗病性。 2 RNA 介导的抗病性 2.1 利用病毒的卫星RNA 卫星
15、RNA是一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 复制的低分子量 RNA, 包含于病毒外壳蛋白 内,它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可以减轻或加 重辅助病毒引起的症状,卫星 RNA 实际上 是病毒的分子寄生物。田波等利用卫星 RNA 作为生防制剂,控制 CMV 引起的病害获得 了成功 生防制剂 CMVS51, CMVS52 在防 治辣椒和烟草病毒病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周雪平等从田间分离获得了 CMV 卫星 RNA, 并证明可用于番茄和烟草田间病毒病 的防治,Baulcombe 等将 CMV 的卫星 RNA 的 cDNA的单体及双体插入 Ti 质粒,构建 了含CaMV35S mRNA 强启动子、蓝曙红合 成酶终 止 序
16、 列 和 CMV 的 卫 星 RNA 的 cDNA的杂合质粒,成功地转入烟草并获得 了转基因植株,能产生卫星 RNA 的转录产 物,转基因植物对 CMV 的侵染近于免疫。赵 淑珍等 14将 CMV 卫星 RNA 的 cDNA 转 入番茄中获得的转基因番茄对 CMV 具有很 强的抗性。利用病毒卫星 RNA 时,卫星 RNA 只箱低水平表达并且不需要产生新的 异源蛋白就可使转基因植物产生较强的抗 性,可避免 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产生异源蛋 白而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但利用卫星 RNA 也存在着局限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存在 着潜在的危险。因为减轻病毒的症状的卫星 RNA 和增重病毒症状的卫星 RNA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病毒 发生 为害 防治 研究进展 刘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