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校企合作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校企合作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企合作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摘 要 文章提出单片机原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介绍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对单片机原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的实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 单片机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张国旭,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河北 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6-0075-0002 一、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而课程作为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核心纽带,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
2、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是传授知识技能、形成思想观念、培养行为习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1。因此,课程建设也需要向校企合作转变。以唐山学院单片机原理精品课建设为契机,课程组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使学校和企业都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将两者的利益诉求有效连接,这有利于单片机原理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特色的彰显、课程质量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出现是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经济时期和哲学思潮的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影响人学
3、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等因素。如果设计课程内容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要使学习完全成功几乎不可能发生,就会出现教与学两张皮。因此现代教育的悲哀在于,教者洋洋洒洒、披肝沥胆播撒知识,学者昏昏欲睡不予接受。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由学习者主动地建造到自己的头脑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等四大要素。 基于上述理论,本单片机课程组认为,在单片机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
4、企业的情境教学和项目教学是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的特色所在。需要强调的是,在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同于定向培养,不能因为要求学生符合企业的需要就牺牲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摆在应有的位置。 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内涵与实践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实现“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生产技术、岗位任务、职业能力都是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而对这些情况最熟悉的人就是企业的实践专家。因此,本单片机课程组在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首先多方调查并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多个用人单位,如大唐国际陡
5、河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大黑汀水电站、蓝迪公司等、汇中仪表等,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由此归纳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创新的课程培养模式。 同时,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不定期的专题学术讲座、现场参观等多种途径把企业所发生的最新情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还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使师资队伍得到建设。 第三,可以构建适合教育特点的科研、教学实训基地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能力,强化专业建设的有力
6、保障。本单片机课程组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场的双赢式实训基地,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大力深入企业,让学生和教师长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工作尤其是项目研发工作中,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缓解企业用人压力,又推进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还能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学校带来横向课题,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由于教师熟悉教育心理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学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知道教育教学最需要怎样的课程。因此,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任务更适合以学校为主体,课程建设必须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由教师负责将企业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在课程
7、中加以实现。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要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因素。 教师要了解影响校企合作课程目标的因素都有哪些,掌握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本单片机课程组首先分析了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环境,在对学校环境有了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的课程内容尽量偏向钢铁、化工产业,以适应学校所处地域(唐山)的特色。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实际,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学生服务,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在课程开发上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包括高考成绩和选修课程;分析学生的需要,包括就业意向。再次,要注意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课程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学校的整体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当然还
8、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确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综合性和针对性。综合性是指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将学校、企业的因素考虑进去,围绕校企需要、需求的实际,合理安排材料,从而形成系统性、知识性很强的校企合作课程。针对性是指选择和组织校企合作课程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状况、企业的需求,并按照开发课程的逻辑顺序进行,以此来开发出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本单片机课程组收集了大量企业项目中的实际项目案例,以这些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并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对这些课程材料进行取舍、整理并按照课程知识点重组。尽量保证课堂使用的材料贴近企业实际、符合由易
9、到难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学会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从而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从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看,教师本身的素质使其能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课程资源。长期以来,课程模式将教育教学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课堂是课程资源的唯一使用场所,而作为辅助教学的实验室、图书馆等则利用率非常低。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场所的课程资源,从这里寻求智力支持、技术支持,从而丰富课程开发的内容。本单片机课程组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一是论证选取优秀的单片机教材、补充完善实验室教学设施,使学校的教学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深入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科研院所等社会文化场所,寻找为我所用的课程资源。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网络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四是通过企业兼职、学习培训,获取实际操作技术,从而丰富完善课程资源。 四、结 论 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教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企业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的,这是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的必然结论。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单片机课程组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课程模式,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