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推进新课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师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生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生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呢?师北京市中心城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历史文化因素。师很好。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就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那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昔日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学科%网生否。师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许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因此说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师(承转)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各种因素中
3、,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影响最显著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请同学们思考,多数城市中,它们的中心地区都是什么功能区呢?生中心商务区。师那么,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呢?合作探究生(讨论后回答)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的消费群,而且交通通达性强,商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离开市中心,就只愿付很低的租金。师(精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受付租能力的影响,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如何布局的呢?课件展示:图片:生(观察图片后回答)A为商业区,是城市的中心,因为商业付的地租。B为住宅
4、区,靠近市中心附近,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住宅区选择这里,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C为工业区,由于这里不是位置,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师请同学们读教材图25,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生建筑物以高层为主。师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建筑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都高度集中。课件展示:中心商务区主要功能示意请同学们再观察上面一组图片,谈一下城市中心商务区主要有哪些功能。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主要功能有商业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等。师可见,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功
5、能很多,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中心商务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也都具有显著影响。师(承转)从图中看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市区,在景观特色上,表现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筑集中成片分布,也叫城市的建成区。城市除了建成区外,在周围还有一部分环状分布的郊区,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问题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成下列几个问题:1.分析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2.谈一谈郊区的景观特色。3.分析郊区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农业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
6、旅游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资源库(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讨论问题1,二组讨论问题2,三组讨论问题3)学生讨论后回答:一组: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服务,郊区为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二组:郊区在景观上,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如粮食种植、蔬菜花卉种植及乳畜养殖等。三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旅游游览、蔬菜花卉等园艺种植基地、养殖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等。师(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承转)在历史、经济、交通、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请同学们
7、看教材P32的阅读材料,了解西方城市结构学说。生(阅读材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观察三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图,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结构。生同心圆式、扇形式、多核心式。师(承转)这几种模式,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主要由资本和市场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实,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阅读材料。思考: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生(阅读并思考后回答)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2教学目
8、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
9、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
10、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值;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早晨和黄昏为0度)昼夜交替周期:24
11、小时地方时的教学1.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射的太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2.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
12、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3.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4.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5.板书: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时区:经度间隔15的区域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1.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2.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江口水道分为南、北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的淤积,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
13、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探究活动【活动主题】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活动步骤】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小孩
14、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似)。(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成果展示】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15、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资料: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
16、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
17、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
18、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板书:1、概念、表现、分类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19、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过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
20、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21、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
22、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课堂总结: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概念、表现、分类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反馈:
23、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4太平洋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这里所讲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C酸雨侵蚀D臭氧
24、层空洞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学设计】一.地球在
25、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提问)什么是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如,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天体概念其他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
26、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彗星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组成其他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月
27、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简称星系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知的一级天体系统(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地月系月球太阳系银河系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
28、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下图)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讲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3)体积和质量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4)平均密度的是
29、地球,最小的是土星。(5)九大行星中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补充)九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2)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保存地球大气(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上一篇:2021高一地理的公开课教案 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