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归纳.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归纳.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归纳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压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一、政制发展1.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2.帝制(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二、法律制度1.十二铜表法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
2、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贯穿中国古代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原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
3、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要点解析】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3、作用:积极:巩固、发展
4、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二、唐代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5、,建立北宋)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2)削实权兵权枢密院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3)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2、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历史 必修 知识点 精选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