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高三物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高三物理知识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_高三物理知识点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1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
2、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
3、反)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2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7.电压是
4、形成电流的原因。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 220V100W 的灯泡比 220V40W 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3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
5、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3、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
6、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说明: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
7、以确定。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4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8
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
9、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三种射线(、),其中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68、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
10、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5一、功的定义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
11、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平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功的单向性。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三、力与位移的夹角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当=0,cos=+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cos=-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2时,cos=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
12、。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1功和能的关系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
13、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2动能定理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3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第八部分功率这部分详见另一篇专题功率小品。第九部分物理的七窍,即能、力、数、率、度、量、衡深刻理解这七窍,能够把物理知识贯通。高三物理2020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