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同学们要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提高生物成绩?必要的一点是,课本里的知识一定要记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植物的激素调节一、生长素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
2、长(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
3、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二、其他植物激素名称主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
5、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
6、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
7、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三、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4、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5、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四、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高中生物 必修 会考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