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能否顺利实现转变,是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3、范围:生物圈。(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具有循环性。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2、(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五)温室效应
3、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3、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
4、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4、缓解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开发清洁能源。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
5、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
6、上来源于Na+和Cl。、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作用原理:、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CO2+H2O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
7、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H2CO3NaHCO3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植物的激素调节1. 达尔文的实验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2. 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 拜尔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 温特的实验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
8、生长素。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 植物激素?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解惑 (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3)上述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
9、韧皮部进行。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 芽 茎?发育程度:幼嫩 衰老(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行分析?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所以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若植物水平放置,
10、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8、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9、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10、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见图)(1)协同作用的激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2)拮抗作用的激素器官脱落种子萌发易错警示 与各种植物激素相联系的5点
11、提示:(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4减数丝同点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次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
1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精子由于细胞质不均等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逐渐退化消失;无变形作用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
13、互换;减数第一次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3、激素的特点: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
14、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
15、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16、语句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
17、名为“生长素”。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