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doc
《精品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摘 要】 文章阐述了鲁迅性格落寞、孤独的发展轨迹:生发期、发展期、高潮期、消解期思想嬗变,但鲁迅却仍固守自身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一贯秉持的敏感气质、怀疑精神、忧患意识和孤独情怀。阐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孤独,例如“狂人”“单四嫂子”“孔乙己”“夏瑜”“祥林嫂”“魏连殳”“涓生”等这些文学形象无不于孤独中透显出深深的悲凉。鲁迅极有分寸的调侃笔法,在对其言行的描述背后,体露出深深的同情。体悟到作者深挚的关切,透显出一代文豪的“责任意识”“渡人情怀”。 【关键词】 鲁迅;孤独;笔下;孤独者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在考察巨擘鲁迅的思想嬗变及其凸显表征时,我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绕开或
2、遮蔽、误解或曲解他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并且于这方面缺乏系统审视和扎实探究。文艺心理学强调:文学乃著者内心情感、价值理性外化、展示的呈现物,任何作品无不深度关涉作家的内在冲动、思想脉搏。概言之,孤独情结是生发、激荡鲁迅创作深层欲望而信念持守的一种强大内驱力,“内因是变化的条件”。 一、鲁迅的孤独 1、鲁迅一生踽踽独行 2、鲁迅孤独意识的纵向考察 (2) 发展期。发展期即自“幻灯片事件”(1906年1月)至新生杂志创办受挫(1907年夏)。“幻灯片事件”让鲁迅深入骨髓地感受到国人极度麻木不仁而极端震怒、无比愤慨,而新生杂志流产导致鲁迅对“将来的好梦”顿生破灭感、灰心感、失望感。接下来,一腔热血
3、的鲁迅,素怀慷慨激昂的浪漫主义英雄气慨,欢呼辛亥革命成功,而革命的结果却朝着所热望的相反方向发展,一切如晚清。此情此景,致使鲁迅的孤独意识再一次得到了强烈显现。此时,鲁迅一方面对过去一切重新审视、深刻反省,同时也沉溺于“读佛经”“钞古碑”之中。 (4) 消解期。消解期即自约于20年代中后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普照之光”生发思想质变,至1936年10月19日去世。彻底革命性和严格科学性兼具的马克思主义让鲁迅的“进化论”便“因此轰毁”,开始“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使得先前那种近于封闭式的强烈的孤独意识有所式微、消解、淡化,但并未烟消云散。认知之维,鲁迅借用马克思主义“放大镜”“显微镜”,而精神
4、之维,鲁迅却仍固守自身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一贯秉持的敏感气质、怀疑精神、忧患意识和孤独情怀。 3、正确认识鲁迅的孤独 古今中外“伟人多寂寞,圣贤常孤独”,鲁迅更甚。鲁迅的孤独并非与生俱来,儿时的他也曾有过天真烂漫的梦境。鲁迅的孤独从一开始就绝非个人的患得患失或怀才不遇,而是源于他对人、对事、对社会、对国家的深透体悟、清醒认知和渡人情怀。鲁迅正是在“黑暗”与“虚无”、“孤独”与“悲凉”、“希望”与“绝望”的彷徨、纠结中走向孤独,完成了自身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人格塑造、精神超越。一言以蔽之,鲁迅是孤独的、忧愁的巨人,孤独乃其气质、精神。“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鲁迅 孤独 及其 笔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