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高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三.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三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就详细的介绍了高考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三。一、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全国高考题)“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拜见”。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二、从读音入手根
2、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徇”与“殉”读音相同,“徇”是“殉”的通假字,“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三、从成语入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意义。例如:1、“善才绳之”(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绳”字的意思可以根据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高考 文言文 实词 推断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