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名师手记之:历史篇(二)_.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09高考名师手记之:历史篇(二)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考名师手记之:历史篇(二)_.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高考名师手记之:历史篇(二)_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清朝设军机处: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
2、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真题再现】例题1 (2008 江苏卷) 齐人 、 鲁人 、 楚人 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鲁国、燕国等,后又分封了楚国等。 齐人 、 鲁人
3、、 楚人 的表述显然是因分封而来。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应选C项。【名师点睛】此题考生出错的原因是分不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瓦解,理解分封制的消亡和郡县制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考生要注意从制度的变化来理解社会现象的变化。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出来,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加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天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例题2 (2009 苏州五市三区
4、高三调研)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答案解析】C 此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皇权的不断加强而造成的。【名师点睛】此题考生出错的原因是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唯物史观
5、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演变及影响,而君臣关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考生要在复习中要注意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时,它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后期腐败的根源;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愈来愈加强,并且趋于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复习思路】复习本讲要一要注意理清两条线索:一是雅典民主制的孕育、发展;二是罗马法的创立、完善与发展。二注意把握这两个大方面的相关知识: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特点和影响;罗马法的创立、发展、意义和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高考 名师 手记 历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