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书.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板书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教学目标:一、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二、 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教学设想:一、 安排一个教时。(十三分钟)二、 这首诗语言比较浅显,在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三、 在诗句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同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的方式展开。四、 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调合适,读出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2、、 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 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三、 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 诗
3、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二)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阙(qu):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hu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四)分析诗句:1、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
4、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3、 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4、 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5、
5、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6、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7、 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8、 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
6、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7、。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四、 教学效果评价:(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2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预习作业: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4.提
8、出一至三个疑问。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送别他人的经历吗?是否会将送别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呢?生自由发言预设: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引导:这样的习惯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送别”作为题材,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自己送别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诗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绪的起伏变化,感悟他的志趣与胸怀!二、 预习交流(一)课文朗读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纠正字音与节奏。2.两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以举手提问,全班交流解决。3.请生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一生单读(生评价)全班齐读(二)说
9、说诗意请四位同学每人一句说一说大概意思。全诗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将分别的离情别意啊,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邻一样。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给沾湿了。三、 品诗悟情引导:跨过刚刚的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与诗人同行,走进他的内心了!1.读全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题目(解题)、“离别”、“在歧路”以及书下注释。2.王勃在哪儿送别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引导:送别之地是长安。可以从首联及书下注释得知。(读首联)3.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到蜀川赴任。从地理角度看,
10、两地相隔千里。诗人在此用一个什么字将这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了起来?“望”字。诗人为什么要“望”呢?引导: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风烟犹言路途遥远、艰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内心有一份不舍与惜别,有一份淡淡的惆怅与离别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与其说诗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说诗人是用心在望啊!4.试读首联,想想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重音等,才能读出这份淡淡的离别之情。请一生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一联的朗读的。(生评价并再请一生读)全班齐读,试着读出这份情感。板书: 不舍离别5.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有的情感体验,别离是古今诗词歌咏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家来读一下我们知晓的一些有关别离的古诗句。出示:
11、全班齐读一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面对离别,人们通常充满了不舍的深情,进而生发出悲苦凄楚之态。那么,诗人王勃的送别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他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带着思考读全诗。你从哪里读出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说一说。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们可以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先讲哪一句,视课堂学生回答情况而定。)预设:同是宦游人诗人对友人说道:“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啊!”相同的身份,使得诗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时,他也是在劝慰友人不要伤感,因为他俩这次分别也是客中之别,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离别而已。可以说,这时诗人的感情已经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怅与不舍,转为释然!试着读颔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请生展示读,生评价,全班齐读。女生读前半句“与君离别意”(读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读后半句“同是宦游人”(读出一份释然之情)。板书:不舍 释然离别 宦游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