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疗法.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疗法.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理论与技术,第一部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1930),新行为主义 (1930-1960),行为主义的发展史,新行为主义的发展(第三代),笛卡尔和拉美利特的机械唯物主义 不承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认意识的存在与不可知性。 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 一切科学在根本上都是物理学,坚持可证实性原则。 操作主义(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结合) 一切认识都来自经验,而经验就是人的行为遭遇。,一、哲学背景,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别赫切列夫的生理学 主张采用条件反射等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反对内省主义。,二、自然科学背景,在进化论的思想影响下的动物心
2、理学研究,消除对动物行为的一切主观解释(吝啬律)。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只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而贬低意识作用的倾向。,三、心理学背景,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心理学博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被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是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代表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1914)、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29)等。,代表人物,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哲学博士,新行为主义代表。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提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间变量”的概
3、念和行为函数关系。 行为B=f(S.P.H.T.A)B代表行为,S代表刺激,P代表内驱力,H代表遗传,T代表经验,A代表年龄。,代表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1932),战争的内驱力(1942)等,代表人物,赫尔(C.l.Hull,1884-1952)是美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他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把人类的行为看成是能够还原为物理学术语的东西。他依据数学模型来建立行为体系,形成一种逻辑行为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代表作:行为原理(1943)、行为要义(1951)、行为体系(1952)。,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哲学博士,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操
4、作条件学习(或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被称为操作行为主义。代表作有:有机体的行为(1938)、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言语行为(1957)等。,新行为主义的发展,新赫尔派关于诱因动机理论 (零星期待目标反应机制理论)新托尔曼派的行为认知理论 (S-S*期待和R-S*期待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与模仿理论、观察学习理论),中国本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习以成性。 孔子鸡鸣而起,孳孳(zi)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趾之徒也。 孟子性尤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分
5、于东西也。 孟子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墨子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 荀子,第二部分,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要点,以普通心理学中的学习原理为基础,认为无需引入特别的理论假说。,1、学习原理,2、教育原理,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一切。,在研究题材上只重视可观察的外显行为(acts),认为即使是内隐的语言习惯也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3、可测量原理,变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之间并没有质的区别,而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即过剩和不足;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4、量积累原理,治疗只需就事论事,不必考虑深层的原因。治疗就是去其有余,补其不足
6、。只要当事人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其认知和情绪就会改变。,5、治疗原理,行为治疗的程序,确定需要治疗的靶行为是什么?性质如何,即过剩还是不足?确定“去其有余,或补其不足”的原则;具体描述靶行为出现的强度、频率、时间、环境、有关的人物和条件等。,行为治疗的程序,如果有多个靶行为,则要分清主次和相互关系,确定治疗的先后顺序与最佳方案;与被治疗者一道确定治疗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预定时间表,确立对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指导当事人怎样做、什么时间做、做多久。,第三部分,经典学习模式,1、条件学习前,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2、条件学习中,非条件刺激(UC
7、S)+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3、条件反应形成,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实验性神经症的形成,恐花症,猫将花瓶打碎,发出响声,经典条件学习的基本规律,习得律: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与一种无条件反射(即CS和US的配对出现)。消退律:假如CS重复多次而无强化,CR便逐渐减弱并消失(但CR不是永久被消除,而只是习惯的钝化,在适当的情况下CR就可以被恢复。泛化律:CR一旦被确立,就可能有类似最初的CS的刺激所诱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典条件学习的基本规律,分化律:两个条件刺激,如果一个总是由US相随(即受到强化),而另一个没有受到强化,那么,通过学习能建立对
8、差异的分辨。而超过能力的辨别即可引起实验性神经症。高级条件作用律:某CS1在获得引发CR的能力以后可能获得强化的特性(即通过CS1与CS2配对实验,CS2也可单独诱发CR)。,治疗方法之一:系统脱敏疗法,1、交互抑制原理:一种反应的出现,抑制了另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称为交互抑制。如肌肉的放松状况可以拮抗焦虑情绪。2、消退原理:肌体对某种刺激的过敏性反应可以通过刺激由小到大,由远至近的过程,而使反应逐渐递减直至消除。,评定主观焦虑分,分 级 SUD 举 例极度焦虑 100 看到试卷高度焦虑 75 进入考场中度焦虑 50 考前天晚轻度焦虑 25 考前一周心情平静 0 考前一月,按当事人在不同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主义 心理学 行为 行动 疗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