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通电试验操作手册(共13页).doc
《降温通电试验操作手册(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温通电试验操作手册(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一 实验目的和具体内容二 总体实验步骤三 外杜瓦抽真空1 准备和检查2 充气捡漏、粗抽捡漏3 启动涡轮分子泵机组4 启动低温泵5 决策是否降温四 降温1 降温部件2 降温前提条件3 降温过程及控制4 决策是否通电五 通电和磁场位形测量1 室温通电2 低温(超导态)通电2.1 必要条件2.2 TF磁体通电2.3 PF磁体通电2.4 TFPF联合放电3 其他通电及测量(?)六 装置回温1 停止抽气2 缓慢升温3 充干燥氮气4 开真空5 总结七 安装内部部件,准备进行第一轮正式放电附件:通电实验的几种典型放电波形 降温通电实验操作手册 (2005年11月29日 讨论稿)
2、一 实验目的和具体内容: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主机、相关分系统及关键部件设计及研制的正确性、可靠程度和安全性;验证各种安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为正式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可靠的基础;为今后安全运行和进一步实验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参考的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机安装的全部工作和子系统提供指导性意见。实验具体内容1 完成下列系统的集成运行,在降温过程中检验各个系统的工作状况并最终实现降温。涉及到的系统是:1.1 控制阀箱和低温传输线;1.2 电流引线和超导传输线;1.3 2 KW制冷机包括制冷机、压机、回路和控制系统;1.4 内外冷屏;1.5 冷质部件支撑系统;1.6 外杜瓦及其抽真空系
3、统;1.7 纵场磁体系统;1.8 极向场磁体系统;1.9 装置技术诊断测量系统1.10 纵场电源1.11 12组极向场电源1.12 水冷系统1.13 部分电磁测量系统;2 获得降温过程和降温之后托卡马克装置各系统的运行数据,具体是:2.1 降温前后外杜瓦的真空度和总漏率;2.2 降温前后电流引线箱的真空度和总漏率;2.3 磁体各重要支路的流阻,压降及可控性;2.4 可以达到的磁体系统最低稳定运行温度;2.5 在上述条件下磁体系统上的温度分布;2.6 在上述条件下磁体系统的热负荷;2.7 13对超导传输线、电流引线及相应接头的流阻、热负荷、接头电阻;2.8 内冷屏和外冷屏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的热负荷
4、;2.9 纵场磁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3 检验全部放电系统的工作状况,获得判定可否安全升级放电的重要系统性能参数,具体是:3.1 达到降温要求后所有接头电阻值;3.2 达到降温要求后每个极向场线圈系统承受xxx伏电压性能测试;3.3 达到降温要求后纵场线圈系统承受xxxx伏电压性能测试;3.4 检查所有电器部件(传输线,引线,测量线等)的绝缘性能;3.5 真空室的时间常数3.6 冷屏和纵场线圈盒绝缘隔缝的有效性;4 测量主要磁场系统的对称性及其杂散场和性质,确定装置重要工程参数,具体是:4.1 整个环向纵场:(高斯/安培) 数据;对称轴位置;赤道面位置;波纹度;(平均)水平杂散场;4.2 中心螺
5、管线圈:对称轴位置;赤道面位置;赤道面倾斜度4.3 每对极向场(反串联):对称轴位置;赤道面位置;赤道面倾斜度;4.4 在外杜瓦外围空间数个特定位置测量极向场线圈产生的磁场(?);5 在实验完全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内部组件一期安装和最后总装,具体是:5.1 焊接所有真空室颈管;5.2 安装所有电磁测量单匝环和磁探圈;5.3 安装快控线圈;5.4 安装内置低温泵;5.5 安装定位基准系统;5.6 安装高场侧第一壁系统(支撑、热沉、管路和石墨瓦)5.7 安装活动限制器5.8 安装ICRF清洗天线;5.9 安装辉光电极;5.10 安装低场侧第一壁系统(支撑、热沉、管路和石墨瓦)5.11 安装一期偏滤器系
6、统(支撑、热沉、管路和石墨瓦)二 总体实验步骤 1 外杜瓦抽真空;2 装置降温;3 磁体通电及磁场形态测量:3.1 纵场系统通电和磁场形态测量3.2 极向场系统通电和磁场形态测量3.3 部分极向场与纵场系统联合放电4 装置回温;5 总结和安排下步工作。三 外杜瓦抽真空1 准备和检查1.1 封装外真空室前进行清洁卫生检查;1.2 封装外真空室前低温冷却管道充正压氦气检查;1.3 封装外真空室法兰密封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把关;1.4 安全阀检查;1.5 完成电流引线、低温阀箱、传输线真空机组安装、调试、检漏;1.6 完成外抽机组安装和检查。1.7 人员培训。2 充气检漏、粗抽检漏2.1 充气检漏(查排
7、外真空室大漏):外真空室封装完成后,关闭所有与真空室相连的阀门,对装置内部充氮气到0.115 Mpa,观察所有密封法兰是否有漏气音,如有,紧固法兰排除特大漏;再用肥皂水查排大漏;此后,装置放气到0.1MPa,关闭充气阀转入下一步运行。2.2 粗抽检漏:2.2.1 准备工作:检查水、电、动力气供给是否正常;所有真空阀门处 于关状态;两液氮冷阱加满液氮;运行的2X-70机械泵(1#-6#)通冷却水;2X-70机械泵旁通蝶阀供动力气;2.2.2 启动1#、4#机械泵:开启1#,4#两只机械泵旁通蝶阀,开启主抽管下部分子泵机组旁边F-150高真空旁通阀,开启分子泵机组每台分子泵出气口手动蝶阀;用控制柜
8、手动操作模式启动1#、4#机械泵。缓慢部分打开冷阱顶部手动F-150高真空阀。冷阱顶部手动F-150高真空阀的开启程度以使机械泵顶部的真空压力表始终保持在低于20000Pa;若表压过高泵出气口会喷油,过低抽气效率太低;2.2.3 观察:抽外真空启动后要有专人在装置周围和上下观察和听声,判断有无异常现象发生。如有异常应停止抽气。如无转入下一步运行。2.2.4 启动其余机械泵:1#、4#机械泵运行稳定后,参照上述B程序分别开启相应的旁通蝶阀,启动2#、5#,3#、6#机械泵,6台机械泵同时抽气,继续调节冷阱顶部手动F-150高真空阀开启程度,压力表始终保持低于20000Pa;运行过程中随时观察和补
9、充冷阱液氮;做好电子版和手写记录;如果装置没有大漏,维持机械泵抽气过程(约3-5天)将装置抽到低于1000 Pa。2.2.5 启动罗茨泵:压力低于1000 Pa时,ZJ-600罗茨泵(1#-6#)通冷却水;进出气口蝶阀供动力气。关闭1#机械泵旁通蝶阀,开启1#机组罗茨泵进出气口蝶阀(在机械泵与罗茨泵之间,罗茨泵与250汇集管之间),启动1#罗茨泵。以此类推,启动2-6#罗茨泵。2.2.6 粗检漏:如装置无大漏,维持罗茨泵抽气(约2-3天)使装置抽到10-1 Pa量级;开启检漏仪节流阀和差分质谱仪节流阀,监测检漏。用氦气喷吹外真空室密封法兰、焊缝,排除大漏。3 启动分子泵机组:当外真空室抽到好的
10、10-1 Pa量级时,4台F-1500分子泵通冷却水并依次启动分子泵;当F-1500分子泵完成加速转为正常运行时,关闭主抽管下部分子泵机组旁边F-150高真空旁通阀,依次开启各分子泵顶部 250超高真空阀门。记录阀门开启前后真空度的变化。如果装置没有大漏,维持分子泵机组抽气(约3-5天)使装置抽到10-2Pa量级。用检漏仪和差分质谱仪继续对外真空室所有焊缝和密封法兰仔细检漏。同时依次为各低温冷却管路通氦,记录当时的室温,真空度,检漏仪输出数值。4 启动低温泵:外真空室抽到好的10-2 Pa量级时,SHI-APD低温泵通冷却水,启动低温泵。当低温泵温度降温到位(12K)后,开启低温泵顶部400超
11、高真空阀门。记录阀门开启前后真空度的变化。注意实时再生。5 开始降温的判据:5.1 当外真空室达到好的10-2 Pa量级,可以为装置通冷气降温。刚开始降温时,实时准确记录冷质部件温度,真空度,检漏仪输出数值。5.2 如果总漏率低于510-7Pam3/s (or 10-8 Pam3/s),且真空度越来越好,可以继续降温。整个降温过程中真空值班人员密切注意漏率的变化,维护真空机组正常运行。四 降温1 降温部件(系统): 低温传输线,冷屏,支撑,磁体,线圈盒,超导传输线和超导引线;2 降温前提条件:2.1 所有真空室系统(外真空室,超导传输线及电流引线箱和控制筏箱)的真空度均要达到好的10-2 Pa
12、量级;2.2 整个制冷机系统已成功进行了预调试运行并证明:制冷机,控制和控制筏箱系统均能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2.3 用俄罗斯纯化器对将使用的工作气体进行纯化使投入2KW 制冷机闭路系统内氦气纯度达到:H2O7 ppm;O+N+CH 3 ppm ;Oil 10 ppb ;3 降温过程及其控制3.1 室温吹除:3.1.1 目的:(1)用纯净氦气吹除冷却管路内的杂质;(2)在增加吹除气体压力的过程中检测系统在室温条件下不同管内压力时的漏率;3.1.2 过程:3.1.2.1 对控制阀箱和装置所有管路系统抽真空到 10 Pa 3.1.2.2 通过分配阀箱阀门的控制,用纯净氦气依次分别对冷屏系统;TF磁体
13、系统;TF线圈盒系统;PF磁体系统;超导传输线共5个子系统进行阶梯升压吹除(压力为1bar,5bar,10bar,15bar,最高不得超过16 bar):3.1.2.3 在每一个压力平顶段测量并纪录上述5个被测子系统的漏率;3.1.2.4 确认:所有子系统总漏率满足要求,整个总漏率 510-7Pam3/s (or 10-8 Pam3/s ?);在线测量全系统总出口气体纯度达到: H2 O 7 ppm ;O+N+ CH 3 ppm ;Oil 10 ppb ;则:系统可以开始降温3.2 降温顺序:低温传输线,冷屏,支撑,磁体,线圈盒同时开始冷却;适当时候开始冷却超导传输线;电流引线在开始通电实验前
14、冷却; 3.3 降温目标:3.3.1 冷屏温度稳定达到 7080K 3.3.2 磁体温度稳定达到 4.2K 5.5K 3.3.3 常规电流引线下端温度 5.5K3.3.4 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下端温度 5.5K;上端温度7080K;3.3.5 开启油环泵,探索将磁体温度降温到3.8K 温区的可能性3.4 降温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和检查:3.4.1 真空度是否越变越好,否则进行外漏和内漏(内部管路)检查。如果真空度在降温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出现较快变坏,应暂停降温,进行分析;3.4.2 每四小时测量和纪录装置的总漏率,纪录的内容应包括:磁体、冷屏进出口压力及温度,装置真空度及其测量位置;3.4.3 通过控制
15、阀箱内的阀门,调节重要支路液氦和冷氦气的流量,使所有部件均匀降温。要求在任何时候磁体上的最大温度差被控制在 50K和冷屏上的最大温度差被控制在 30K直到降温到稳定均匀的目标工作温度。为此,要求随时提供所有温度数据,特别是磁体和冷屏上的温度测量数据,3.4.4 根据4.3.3的要求,磁体上进出口温差最好应 40K;冷屏上进出口温差最好应 2030K;3.4.5 在降温初始阶段(70 K前)要求(建议)冷盘的温度比磁体的温度超前10 K3.5 降温过程中其他重要数据的采集:3.5.1 每一可测冷却回路的流量、压降和出入口温度。用这些数据分别计算出内冷屏、外冷屏、整个冷屏系统、各磁体系统、超导传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降温 通电 试验 操作手册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