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01【HS】路面设计总说明(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S4-01【HS】路面设计总说明(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4-01【HS】路面设计总说明(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洪安(湘渝界)至上官桥段路基路面及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专心-专注-专业 一、初步设计批复及施设外业验收会议纪要的执行情况对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洪安(湘渝界)至上官桥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如下:1 路基2 路面执行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维持初设面层结构不变,即表层采用4cmSBS改性AC-13C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采用5cmAC-16C与7cmAC-20C的沥青混凝土结构,中短隧道采用复合式路面,根据重庆市高发司对重庆待建高速公路隧道铺装的要求,本线特长隧道由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整为复合式路面。五、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1
2、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1.1 路基排水系统1.2 路面排水系统 行车道路面排水:一般路段的双向路拱横坡为2,路面雨水可经坡面漫流直接汇入填方排水沟或挖方边沟。超高路段的弯道内侧采用超高横坡直接将水排出路面,弯道外侧路面雨水经超高横坡排入汇水沟,汇水沟纵向流经50m再通过15cm横向短管进入中央分隔带集水井。 整体式路基中间带排水:中间带汇水通过种植土竖向渗入下底32cm,上底72cm,高度40cm的纵向梯形碎石盲沟,为加大过水面积,盲沟底部纵向铺设10cm透水软管,碎石盲沟汇水纵向流经50m(超高段)或100m(一般段)进入中央分隔带集水井。集水井采用圆形明井,集水井净高100cm,内径72cm
3、,底部与井壁采用M7.5浆砌C20预制砼块,顶部现浇C20井帽,搁10cm预制井盖。中间带与超高外侧汇水沟的汇水进入集水沟后再通过15cm的砼封PVC-U管横向排出路基,在反向超高等特殊路段当横向排水管出口低于边沟底面高程时,可利用路线纵坡形成合成坡度将水排入边沟。 分离式路基中间带排水:对于隧道进出口的分离式路基,宽度渐变的中间带两侧为1:10的路基绿化坡面,坡面(与超高路面)的汇水通过设置在中间带中部的弧形排水沟汇集,纵向每间隔50m(超高路段)或100m(一般路段)进入分离式中间带双室集水井(单室:60cm60cm110cm,顶面培土绿化),再通过30cm的砼封PVC-U管横向排出路基。
4、 路肩排水:硬路肩的路拱横坡与排水方式均同于车行道;土路肩横坡为4,表面铺草皮绿化。填方路段土路肩回填种植土,外侧用砖砌加固。纵向每隔5m设置宽25cm的土路肩横向砂砾盲沟,路面结构层间水可渗入砂砾盲沟再经砖砌的预留泄水孔排出;挖方路段土路肩采用种植土回填,部分路表水及路面结构层间水在盖板边沟处则通过沟壁预留横向水管排入边沟。七、路面设计1 技术规范1.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3-95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
5、J D40-2002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如在提交正式设计至工程开工这一过程中出现规范更新,则以上所列的相应旧规范应废止,施工技术要求及其质量控制与检测均以最新发布的规范为准。2 设计原则2.1 路面结构主线路面面层采用三层沥青混凝土结构,互通立交匝道及其连接线采用双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主线收费广场、互通立交收费岛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被交叉与改线二级公路采用沥青碎石路面,被交叉与改线四级公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全线基层均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结构,垫层均采用未筛分水泥碎石结构。2.2 桥面铺装主线与互通立交匝道桥梁
6、铺装采用与路基段相同的双层沥青混凝土结构,下部采用防水混凝土调平层,支线上跨桥梁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2.3 隧道铺装所有隧道均采用复合式路面,复合式沥青面层采用与路基段相同的双层沥青混凝土结构。3 设计标准3.1 标准轴载:BZZ-1003.2 设计车速:80km/h3.3 设计初始年:2010年3.4 设计年限:15年(沥青路面)、30年(水泥路面)4 设计参数4.1 自然条件 自然区划:V3区 气候分区:1-4-1区 自然条件本线位于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沿线主要分布沉积岩,土质覆层较薄,地面蓄水丰富,挖方路基排水问题比较突出。当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路线经
7、行区域全年平均气温150C16.50C,极限最高气温为39.60C,最低气温-8.50C,多年平均降雨量1151.51181.5mm。4.2 交通量与设计弯沉路面计算用交通量数据来源于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酉阳至洪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计算车型组成中货:大货:拖挂:大客 38:26:2:34 NJ-131 : EQ-140 : JN-362 : XMQ6115 交通量增率:110.9(20102015),29.1(20152020),39.2(2020年以后) 沥青砼路面初始年标载次数:1,724次累计当量轴次:10,366,520次设计弯沉:23.7(0.01mm) 水泥砼路
8、面初始年标载次数:635次累计当量轴次: 9,049,261次强度控制指标fcm:5.0 Mpa4.3 材料计算参数表7-1 材料计算参数表材 料 名 称150C回弹模量(Mpa)200C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容许应力 (Mpa)细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砼表层200014001.20.44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砼中层180013001.00.36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砼下层160012000.80.29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5.5%)13500.450.2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4%)10000.350.18未筛分水泥碎石垫层填土路基(挖方路基) 35(40)注:容许应力中的抗拉强
9、度结构系数按主线累计标准轴次计算。5 结构组合根据路面设计专用程序的计算结果,考虑沿线路面材料分布及国内路面施工技术与经验,并结合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确定本线的路面结构组合如下:5.1 主线路面4cm SBS改性AC-13C5cm AC-16C7cm AC-20C0.8cm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2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23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 未筛分水泥碎石垫层路面结构总厚度H=81.8cm,在沥青面层之间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基层顶面设置液体沥青透层。5.2 互通立交匝道路面4cm SBS改性AC-13C5cm AC-16C0.8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0cm 水泥稳定
10、级配碎石基层20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 未筛分水泥碎石垫层路面结构总厚度Hz=64.8cm,粘层、透层的设置均与主线路面相同。5.3 桥面铺装4cm SBS改性AC-13C5cm AC-20C混凝土防水剂涂层10cm C50防水纤维砼调平层铺装总厚度Hb=10cm,面层之间及防水剂涂层顶部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4 隧道铺装 一般隧道:4cm SBS阻燃改性AC-13C 5cm AC-16C 26cm 普通混凝土面板 16cm 贫混凝土垫层,铺装总厚度Ht251cm。沥青面层间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EN防水粘结剂,面板平面尺寸为5m4m,纵横接缝处铺设宽50c
11、m的防水卷材。 无仰拱或富水隧道:4cm SBS阻燃改性AC-13C 5cm AC-16C 1cm改性稀浆封层 26cm 钢筋混凝土面板 15cm 贫混凝土垫层,铺装总厚度Ht251cm。沥青面层间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EN防水粘结剂,贫混凝土垫层顶面纵向间隔5m在面板接缝以下位置设10cm宽碎石盲沟,内埋50mm软式透水管,接入车道右侧边沟。5.5 其它路面收费广场、收费岛及被交路的通道与桥面均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被交二级路采用沥青碎石路面,详见路面结构图。为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复合式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衔接部位的破坏,在过渡处沥青层下设置长3m的水泥砼埋板,采用拉杆与水
12、泥砼路面相接。6. 材料要求6.1 垫层(未筛分水泥碎石) 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级。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 碎石: 压碎值应不大于35%,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其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 石屑: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屑或粗砂,具适当级配的颗粒,含泥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 强度:未筛分水泥碎石混合料的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
13、度不应小于1.0Mpa。 级配:垫层的级配组成应满足表7-2所列要求。表7-2 垫层颗粒组成范围通过下列方孔筛的质量百分率()液限(%)筛孔(mm)37.531.5199.54.752.360.60.075未筛分水泥碎石10083100548429591745113562101028注:未筛分水泥碎石的细料塑性指数6。6.2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
14、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 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30,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基层)、37.5mm(底基层);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或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表7-3 基层集料颗粒组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基层10090100679045683540183882205257底基层10090100-708848653050203582007 水:凡饮用水均可使用。
15、强度: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Mpa,底基层为2Mpa。6.3 透层(液体沥青)用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顶面的透层应采用中凝或慢凝道路用液体沥青,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4所列要求:表7-4 透层沥青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中 凝慢 凝AL(M)-2AL(S)-2粘 度(S)C25,520C60,5515蒸馏体积 (%)225前7315前25360前60物浮飘度 (50) (S)6570含水量不大于 (%)0.22.06.4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改性乳化沥青、集料、矿粉与水组成,各类材料的规格与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改性乳化沥青采用拌合用慢裂型路用BCR改
16、性乳化石油沥青(重交AH-70),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7-5的要求:表7-5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 术 指 标单 位技 术 要 求电荷类型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 %0.1标准粘度C25,3 s1260恩格粘度E25330贮存稳定性5d 51d1与矿料拌合试验 均匀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量 %60(25) 针入度 0.1mm60100(15) 延度 cm65溶解度 (三氯乙烯) %97.5 集料用当地石灰岩轧制而成,粗集料形状应饱满且接近正方体,石质应洁净、坚硬、粗糙,细集料宜采用洁净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使用天然砂。集料的规格与级配要求应满足表7-6的技术要求。表7-6 集料的技
17、术指标要求技 术 指 标单 位技 术 要 求原石集料压碎值 %28原石洛杉机磨耗率 %30集料的坚固性损失 %12粗集料的吸水率 %3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15(D9.5mm);20(D9.5mm)4.75mm集料的砂当量 %500.075mm水洗法颗粒含量%1软石含量%5 矿粉可选用不含杂质的石灰石粉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填料,用量由试验确定,以不影响稀浆的性能为度,并符合矿料的级配组成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组成要求表7-7 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范围稀浆封层类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油石比(%)9.54.752.361.180.60.30.150.075ES-2100
18、90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7.513注:油石比是指水分蒸发后的沥青含量,乳化沥青用量应据乳液浓度反算确定。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性能要求表7-8 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性 能 指 标单 位技 术 要 求可拌合时间(250C)s机械摊铺120,人工摊铺180稠度 cm23负荷轮碾压试验的砂粘附量(LWT)g/m2540粘结力试验初凝(30min)Nm1.2开放交通Nm2.0湿轮磨耗损失(WTAT)浸水1hg/m28006.5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沥青采用重交70沥青掺4SBS进行乳化,粘层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9。表7-9 粘层沥青技术要求性 能 指 标单 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S S4 01 路面 设计 说明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