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启示(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启示(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启示(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启示一、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背景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重心、宁波市的经济强区,近年来北仑区接纳了大量流动人口。截至2011年7月20日,北仑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53.6万人,相比35万户籍人口,呈现人口比例的“倒挂”现象。大量集聚的流动人口,给北仑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政府管理带来新挑战。一是随着社会开放性、动态性的增强,社会管理盲区增多,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突出,治安管理任务加重。二是由于流动人口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较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为公共服务带来系列难题。为了有效地服务管理庞大的流
2、动人口,北仑区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得到省、市乃至国家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二、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1、转变服务思路,提升管理理念。从以公安派出所为主的、过分侧重治安管理和整治打击犯罪的防范型控制管理理念,转变为寓管理于服务、从管理体现服务的服务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方式,围绕满足该群体全方位需求目的,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提供服务,使该群体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与户籍人口等同的安全和权力保护。在新型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北仑区提出“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新老北仑人”等口号,加快了流动人口由之前的“入侵者”身份,转变为当前的“新市民
3、”身份,极大地增强了该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转变服务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引入整体治理理念,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一是在党委领导层面,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各级党委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上负有引领、组织、管理责任,严格把握发展方向。二是在政府负责层面,形成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三级服务管理网络。建立一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配备741名专管员,及时做好流动人口登记作证、出租房屋管理、计生服务等基础工作。三是在社会协同层面,形成各类群众组织、基层自治组织
4、、社会组织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服务管理的局面。一是通过党的组织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通过“独立式”(对在非公经济组织务工、大市场设摊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建立支部),“挂靠式”(对零散流动党员按企业挂靠,隶属关系和就近原则,分别划入有关支部)和“综合式”(对临时务工、流动性强的党员,依托居住地综合建立党组织)等方式,实现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是通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通过在企业内部组建工会组织、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监督的方式,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流动团支部在青年流动人口群体、流动人口妇代会在流动妇女群体中也相应地都发挥重大作用。三是通过其他社会组织实现对流动人口
5、的服务管理。如全面实施社会融合组织标准化建设,在村、社区、规模企业和集中居住区四个层面建立182个流动人口融合组织(和谐促进会),选择部分有能力、有威信的流动人员担任副会长,形成和谐促进会、和谐促进小组、和谐促进员、流动人口人民调解员四级服务管理网络。四是在公众参与层面,通过组建新北仑人讲师团、新北仑人志愿者服务队、民间文艺团队等志愿者队伍的方式,使该群体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3、转变服务方式,改善管理手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创新服务管理内容。根据区情实际,形成“1+X”政策体系。“1”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X”为包括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就
6、业服务、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职业健康安全、治安管理、社区服务、工会维权、户籍迁入、法律援助、流动党员服务与管理、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融合组织标准化建设、志愿服务、困难帮扶、积分落户、技能培训等21项配套政策。在“1+X”政策体系指导下,北仑区主要从劳动就业、社会治安、权益保障、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素质提升等六方面为流动人口扫除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居住创业环境。一是优化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扶持。实施与本地居民一致的就业政策。流动人口凭身份证在区职业介绍机构免费登记求职,享受与本地求职者同样的就业服务、求职指导等待遇。2008年至2010年,北仑区举办劳动力招
7、聘会299场,为个新增外来劳动力提供全程免费职业推介和引导性培训服务。重视技能培训。确定18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电工、焊工等22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培训工种(项目)。2008至2010年,流动人口在岗技术培训累计 1.29 万人,其中取得初、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0.6 万名。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流动人口,可享受150至1200元不等的补助。二是严格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重视信息采集。切实增强基层警力,充分依靠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站、流动人口专管员和群众的力量,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保证流动人口的暂住登记做证率和人户一致率。截至2011年7月
8、,北仑区登记做证数人,年度登记做证率为90%,人户一致率为86%。强化管理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口的管控,强化巡防力度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遏制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多发态势。截至2010年10月,全区刑事案件发案数3955件,较2009年同期4095件下降3.42%。治安案件发案数11052件,较2009年同期12529件下降11.79%。全区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505人,其中流动人口3448人,占总数的76.53%,同比下降2.12%。三是重视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服务。开展“春暖行动”。全面推进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开展预防和处置企业拖欠流动人口工资专项行动,
9、建立全覆盖的流动人口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截至2010年底,北仑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55.3%,全区财政共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2.4亿余元;2008至2010年,北仑区立案查处涉及流动人口劳动违法、劳动争议案件5504件。推广社会保险。全力推广“五险(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合一”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至2010年底,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人,实际缴费人数为96900人。改善居住条件。一是建造居住房。自2006至2010年,北仑区批准并下拨了200多亩土地指标用于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房,全区10多万流动人口住于各类特地建造的居住房(包括村、社区、企业和个人建造)。其中,北仑
10、区企业集体公寓面积35万平方米,居住8万余人。二是开展“村企结对”流动人口住租房服务管理工作,实行企业与村(社区)的统一租房制度、分档租房补贴激励制度、优秀员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制度。目前,北仑区36个村(社区)开展了这项工作,覆盖率达100%。四是优化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将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病问题纳入到北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全盘考虑,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截至2010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90%以上,全区流动儿童接种疫苗人(2009年11月底数据),0-7岁流动儿童建卡10772人,五苗全程接种率92.06%。优化计划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北仑区 流动人口 服务 管理工作 实践 启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