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简答题全套(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级心理咨询师简答题全套(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咨询师简答题全套(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绪论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答: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2、心理过程。(2)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心里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它们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也就是说,心理现象既是脑
3、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答:人的心理的本质体现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1)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它们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因此它们只有
4、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有了各种感觉器官,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而到了人类,神经系统和大脑结构的高度发达,使得人类有了思维,有了意识。(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
5、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这种映像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3)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研究。人
6、们认识到,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结束了学派之争,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二战之后,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发现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产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
7、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2、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8、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是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3、简述大脑的主要结构。大脑也叫端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大脑中间的裂缝叫纵裂,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纵裂的底上有个大的横行纤维束胼胝体,把大脑两个半球连接
9、起来。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或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叫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4、简述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脑干网状结构有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
10、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的现象。左右手的分工形成之后,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言语功能便会发生障碍,而且难以在右半球再建立起言语的中枢。6、简述布洛卡的发现。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患者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
11、,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个发现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所以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被叫做布洛卡区。7、简述Spery,R.W的割裂脑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即切断病人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把两个半球分裂开来。两个病人都是右利手,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写字和画画,但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写字,左手画画的能力。因此这时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该结果进一步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8、巴浦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规律是什么?(1)条件反射的抑制 条件反射并不是在
12、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有时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2)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3)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4)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2、简述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不是
13、固定不变的,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I/I=K。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3、简述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也增加一个单位。费希纳认为可以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S=Klg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
14、等强度的刺激。4、简述视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780nm之间的可见光。视觉适应中最典型的是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由于长时间在暗环境下工作而使得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一般要3040分钟,光适应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暗适应后不小心受了光刺激,暗适应就被破坏。光适应的过程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暗适应就是视紫红质重新合成的过程。5、简述色觉异常及其成因。有些人分辨颜色有困难,甚至分辨不了颜色,这就是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途径:男孩的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只有当父母都是色盲时,女儿才会是色盲。
15、所以男性色盲远远多于女性色盲。6、简述人类听觉感受性的特点。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内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但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听觉感受性可以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7、简述生理零度的含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
16、度不同,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8、简述内脏感觉的主要内容。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各种内在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9、简述痛觉的生物学意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即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所以,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没有痛觉是很危险的。10、简述知觉的基本特
17、性。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11、简述双眼视差的概念。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12、简述似动现象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现象。13、简述错觉的种类。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第四节 记忆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答: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和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叫做识记的过
18、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识记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能把识记过的内容存储在大脑中,识记的遍数越多,知识经验在大脑中保持得越牢固;从大脑中提取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是它重现时有种熟悉感,这个过程叫再认;识记是回忆和保持的前提,是记忆的开始,没有识记就不可能有保持,没有保持就不可能有回忆和再认;没有识记不可能有保持,识记了如果没有保持也不会回忆得起来,所以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和保持的结果,回忆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而且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
19、可能实现。2、简述遗忘进程的规律。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方法对记忆的保持进行了系统研究,它根据实验取得的数值绘制成一条曲线,以间隔的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进程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不均匀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发展速度较快,后来逐渐缓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也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及时复习。3、简述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一、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又叫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称感觉登记,
20、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感觉记忆的特点:感觉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一般只有0.25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较长,可以达到4秒;记忆容量较大,信息的存储量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二、。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的记忆,主要以语音形式编码。短时记忆是当前正在经过加工的信息,因此是可以被人们意识到的,因此可以通过复述转为长时记忆。三、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端的时间一
21、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是将新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这种编码方式有两类。一种是语义编码,另一种是表象编码。3,长时记忆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不会意识到。4,长时记忆的遗忘可能是自然衰退或者因为干扰造成。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1、简述思维及其特点。答: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思维的种类分为一,动作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三,再造
22、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答: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言语借助于语言实现,语言也离不开言语。(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具体地说: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语言和言语不仅有区别,更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和言语是静态和动态的联系,概括和具体的联系,系统和形式(现象)的联系。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人们
23、听到和看到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言语”。语言源于言语,语言的生命在于广大社会成员的运用,不被运用的语言就没有生命力。言语依赖于语言。语言作用于言语,在实际的交际中,表现得很明显。语言对言语有着强制性的规范作用。3、简述言语中枢及言语中枢的功能。答: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言语活动包括说听写读等几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大脑皮层上也分别存在参与这些言语活动形式的皮质部位。言语中枢包括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 别称 障碍言语运动中枢 (法)布洛卡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 (德)威尔尼克中枢 接收性失语症视觉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级 心理咨询 答题 全套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