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BSH项目为例陈育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江苏南京;)摘要: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话题,主动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结合点,发挥优势互补,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BSH项目为例,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实施”的合作平台,实现校企育人与用人“无缝对接”,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关键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元制;BSH;无缝对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2、,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南京建筑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国家教育部在职教领域与德国最早合作的学校,率先引进世界先进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理念。二十多年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内化并推行“双元制”办学理念,构建集理论教学、工种实训、教学见习、毕业设计和实习就业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积极创新并融合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了“重实践,重技能,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办学特色,实现教室、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即“教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
3、。截止目前,学校与博世、西门子、吉博力、布德鲁斯、菲斯曼、新加坡南洋公司、新加坡CBM公司、中兴通讯、上海大众、金鹰国际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双元制”联合办学,共同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都走在同类学校前列,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免检”人才,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其中BSH(博西华)项目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一个典范。 一、政府主导、校企实施,完善“双元”培养体系 1983年6月至今,在国家教育部和德国外交部的直接关心下,南京市教育局和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八期合作协议,并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
4、体实施,联合培养“双元制”专业人才。学校与博西华电器有限公司、基金会签订了联合办学的“三方”协议,培养工业电子、操作电工和工业机械工的熟练技术人才,实施德国原版“双元制”培养,该班被冠名为“BSH”(博西华班)。按照“三方”协议,规定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学费仅2400元/年,享受国家补贴1500元/年,企业为每位学员提供200元/月的“带薪”学习制度,设立最高5000元/学期的BSH奖学金奖励制度和免费企业培训制度,完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学费”上学,甚至可以有不少结余。这些都为“双元制”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和经费保障。 二、校企联动,确保“双元”培养质量
5、1、校企合作共同选择培养对象。采取“以企为主,校企联动”的择生方式,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派出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专员共同选拔培养对象,通过口语交流、技能展示、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生活习惯等综合素质测试,择优确定培养对象。 2、校企合作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在德国原版的“双元制”教学计划框架下,校企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比例权重等内容上进行协商,确定教学计划以1:1的时间配比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比重为3:7,同时为每个BSH配备两名接受过德国专门培训的教师担任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备有企业实践和德国培训背景的工程师担任校外实训教学,采用“技能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授
6、课,两个月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基础实验学习,两个月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实施“校(理论)企(实践)校(理论)企(实践)”的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并引入德国工商行会的AHK证书考试。整个培养过程,紧凑合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让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让培养对象接受原版的“双元”培训,提前进入岗位角色。3、校企合作共同创造教育资源。一是实施基地资源共享,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校坚持“企业建在学校,学校搬进企业”的基地建设要求,与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该公司先后投资千万元在校外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BSHEA家电园区
7、企业培训中心和校内BSH客户服务培训中心、机加工培训中心。学校还与博世力士乐、吉博力、布德鲁斯、菲斯曼等企业共建传感器与自动控制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实训中心、SMT教学工场、建筑综合实训中心等66个国内先进的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万余元,位列全省首位。这些实训基地可以同时接受和满足学生和员工的继续教育、校内实训和产品维修、研发等专业培训需求。二是实施师资资源共享,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校建立把行业企业专家(基金会还派遣长期驻校专家6人,短期专家40多人来校进行教学理念、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请进来”教、校内教师“送出去”学的教育制度,打造系级领导班子有“老总”,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实现 合作 无缝 对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