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重点(共10页).docx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重点(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重点(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心理学一、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是始于19世纪末,即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1903)为标志。2.教师素质构成与教师成长历程构成成分:职业倾向性: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必备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论知识、教学实践知识。基本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职业能力、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三个历程: 关注生存期 关注情境期 关注学生期五个阶段:新手水平:刚毕业师范生;学习一般教学原理、教育方法;熟悉教学步骤。高级新手水平:两三年
2、教龄;获得教学策略、教学事件知识;教学活动带有盲目性与偶然性。胜任水平: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教学实践的助词;较强的自信心,但教学技能没有自动化。熟练水平:对课堂的敏锐观察力;教学模式识别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效控制教学活动。专家水平:以直觉做出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任务;对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二、学生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内容与特征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塑料箱中找玩具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得到发展。(2)前运算阶段(2-7岁) 水杯实验,兄弟对话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操作。特征:动作图式符号化、守恒概念
3、缺失、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认知结构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有弹性,能够理解物质的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但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教育:多做事实性、技能性训练。(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特征: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青春期自我中心(与2-7岁“自我中心”相反)(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
4、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获得的同样多,从那里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合同型性。如果缺乏儿童的主动同化作用,这种社会化作用将没有效果。(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认识活动的是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该级水平发展。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而引起迁移或概括。皮亚杰对其的定义为“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
5、或思维模式”即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程序教学2.普雷马克原则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他们不喜欢的活动。或者说,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后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故这一原则又称为祖母的法则。(例:先写作业才能看电视)3.强化及其操作方法强化: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后果。强化物是指能增加反应率的刺激或事件。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负强化:也成阴性强化,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的频率提高。四、认知学习理论1. 认知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提出者3.上位学习与下位
6、学习上位学习:新知识比旧知识具有更高的概括、包摄程度的学习,故又称为总括学习下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包摄或概括水平上高于新知识时,新旧知识构成了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这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下位学习”。4.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学习观2.最近发展区儿童在独立活动中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2.人本主义学习观七、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分类方法与表征方式人类知识非常复杂,分类的方法也很多。按照认识方法可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按照其稳定性可分:主观
7、知识和客观知识;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个体知识和公众知识;按照其结构完整性可分:结构良好与不良知识;Anderson按照其表征形式可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Mayer按照知识的状态和作用进一步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条件性知识;按照其表现形式可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教学方法11、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环节及相应的教学操作原型定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原型操作(学生实践/教师指导)原型内化(学生总结/教师引导)教学方法: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从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描述开始的,即首先学习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规则,然后再学习将陈述性规则转化成实际操作技能,并经过大量练习和反馈,提高准确
8、度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1)向学生展示完整的精细的程序操作过程;(2)选用典型的、特殊的变式,并连续呈现多个变式,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概括化;(3)提供正例和反例,促进概括和分化,提高准确性(4)适度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5)强调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八、自我调节学习1.学习策略分类 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内涵1.按组成成分分为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策略,如记忆策略)和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心理状态的策略,如集中注意策略)2.按任务指向分为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有助于有效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类方法和技术。1.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教育 心理学 复习 参考 重点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