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共7页).doc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 目的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第1.0.2条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第1.0.3条 与其他规范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第1.0.4条 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 100年以上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 50 100年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 25 50年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 15年以
2、下 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 3层为低层;4 6层为多层;7 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第1.0.6条 建筑热工设计(略)第1.0.7条 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综合开发和综合
3、性建筑;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放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在国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第1.0.8条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略)第二章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第一节 建 筑 基 地第2.1.1条 基地与道路红线一、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
4、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二、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三、除符合本章第2.2.3条规定外,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第2.1.2条 基地高程一、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制定的控制标高设计。二、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第2.1.3条 基地安全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第2.1.4条 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一、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
5、己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邻连建造。二、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三、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第2.1.5条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米;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米;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6、20米;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六、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第2.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
7、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六、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不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在门等障碍物。第2.1.7条 停车空间新建或扩建工程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在建筑物内、或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设置停车空间。第二节 建 筑 突 出 物第2.2.1条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二、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第2.2.2条 允许突入道路 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在
8、人行道地面上空:1. 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并不应大于3M宽减1M,;3. 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 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4. 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二、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1. 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2. 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三、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四、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注:人行道上空突出阳台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
9、部门的规定。第2.2.3条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第2.2.4条 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第三节 建 筑 高 度第2.3.1条 建筑高度的限制下列地区建筑高度的限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一、城市各用地分区内的建筑,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各用地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二、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应根据面临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高度;三、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
10、术作业控制区范围时,应按有关净气要求控制建筑高度。第2.3.2条 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略)第四节 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第2.4.1条 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一、建筑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按用地分区制定的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二、在既定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的建筑基地内,如建设单位愿意以部分空地或建筑的一部分(如天井、低层的屋顶平台、底层、通廊等)作为开放空间,无条件地、永久提供公众交通、休息、活动之用时,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确认,该用地内的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可予提高。开放空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实施条例。第三章 建 筑 总 平 面第一节 建 筑 布 局 第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标 民用建筑 设计 通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