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共6页).doc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2. 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3.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4. 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5. 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6. 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认识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 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1)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
2、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领的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以下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是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由两条途径实现,一条是有声的言教,一条是无声
3、的身教。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技术 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其中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的班级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2)
4、 教学反馈技术 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各个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教师的监控过程是从其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反馈技术实现的。(3) 现场指导技术 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第二章1. 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2. 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3. 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4.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5.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6.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7.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
5、的能力差异进行教育培养1. 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1) 胆汁质:特点是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 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他们心里活动的准确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 多血质:这种人的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易适应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转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3) 粘液质: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 这种人常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注意稳定且难转移。给
6、人的外表敢接为态度持重,沉着稳健,不爱空泛的清谈。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因循守旧,不宜合作。适合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4) 抑郁质: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 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优柔寡断,面对为先常常恐惧退缩。这种人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心体验则相当强烈。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2. 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1) 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的某些要素的偏爱。2、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3、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
7、括:认知、情感、意动三个方面。3.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前提。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扬长策略,即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和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补短策略,即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和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4.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1)自学能力(2)表达能力(3)操作能力(4)适应能力(5)创造能力5.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1)教育
8、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善于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的品质。(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相结合。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6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人格(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7.试述如何根
9、据大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教育培养(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应该传授知识和能力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应多用启发式,减少注入式;在考试考查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勤奋。(2) 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设计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统。第三章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2.简述学习的类型3.简述加涅学习过程
10、的八个阶段4.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特点5.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6.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7学习的实质1. 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2. 简述学习的类型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3. 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保持阶段(4)回忆阶段(5)概括阶段(6)动作(作业)阶段7、反馈阶段4. 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特点控制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概括了这四个子过程的基本成分:
11、1)注意过程调解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2)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3)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4)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5. 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1) 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3) 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4) 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法(5) 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6.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1)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12、实质: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材料本身的影响,又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客观条件,后者为主观条件。4、认知同化理论7学习的实质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发生相对一直变化的过程。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2、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的见诸行为,有的见诸思维。3、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学习的变化都以为着学习的存在。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类和动物也在学习。第四章1.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2. 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3. 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4.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5. 试述如
13、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6.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7.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2)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动机,二者是辩证的关系。(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总一致。 总之,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2. 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发展性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3. 简述阿特金
14、森成就动机理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都是有三种因素造成的。1、动机2、期望3、诱因。4.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1、原因的划分,维纳认为外原因仅仅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他提出了一个与前任不同的三个维度八种原因特性的归因模式。2、原因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韦纳在1986年的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3、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4、
15、归因训练思想。期望变化和稳定性维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行为结果之后,期望变化收到知觉到的原因的稳定性影响。5、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要从三个维度六个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三个维度:稳定性、原因源和可控性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动机的形成是指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把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本身的需要,转化为对待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即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形成既受制于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受制于一定的客观条件。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1)年龄。随着学
16、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世界观的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正确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动机。(2)志向水平。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自己设立的学习标准,并以此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志向水平是个人的主观估计,它可能高于个人的实际水平,也可能低于个人的实际水平。(3)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是学习动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先决条件。能力水平高,其学习动机往往也高;反之,能力水平低,其学习动机的强度也往往较弱。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客观因素(1)家庭影响。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和愿望。温特
17、保特姆曾采用谈话法询问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另一方面测验其子女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愿望。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的成就愿望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愈高,子女的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也愈高。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往往鼓励子女探索新事物,尤其希望他们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相反,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喜欢子女围在自己的身边,限制他们的自由。因此,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平也高;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平也低。(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原有的低级的学习动机得到完善和升华,使已经形成的正确动机更加巩固和深化。因此,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动机形成过程中起
18、主导作用。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之外,社会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文学等随时随地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远大而高尚的学习动机。最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虽有其共同的特点,但由于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且在智力、品德等方面都有差异,因而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者应该区别对待。7.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答:(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之前,都
19、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景。因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愿望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产生的 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让学生在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效果不断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四)
20、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得以提升的,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校中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的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矫正。第五章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3、试
21、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4、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1.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1) 学习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2) 学习迁移使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是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的调节人的心理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3) 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与品德转化的关键。2.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1)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特征(2)原有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特征(3)原有认知结构的可稳定性特征3. 试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条件)(1) 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元认知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4、定势的作用
22、5、学习情境的多样性是提高迁移效率的重要手段4. 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1) 掌握有关的原理或原则 。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基础。(2) 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3) 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迁移有重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论述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