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共5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以寻找“水仙花数”为例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 周世杰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从大数据到互联网+、工业4.0到人工智能,全球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中,人的思维力尤为凸显。早在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从思维的角度阐述计算机科学,通过人脑对计算及其计算机问题解决的实现等机理的认识,反映其中客观规律,并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计算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也是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学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基础型课程。在近
2、年的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文件中,上海市将信息科技学科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科目,参加学业考试并通过的学生才能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资格。把计算思维引入高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探索是中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一个新的方向和目标,但如何落实,还有很多的误区。正如华东师大王荣良教授在计算思维教育一书的序言中所言:“试图寻找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案例,在基础教育很是鲜见,还不够成熟,有待通过研究与实践来完善。”关于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如何落实计算思维理念,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对计算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在最近公布的高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讨论稿)中,将计算思维纳入四大素养之一。关于计算思维的概念,在国外,美国
3、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2006)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思维活动。它最本质的内容是抽象和自动化”;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2016)等从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面,认为:“依据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问题形式化。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组织;形成利用数字化工具自动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迭代的方式对其优化和完善。对解决问题的方案系统化,迁移至类似问题解决中。”虽然关于计算思维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但以上两种观点相对来说流传比较普遍。其实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两者虽然文字有差异,但关于
4、计算思维的本质是统一的,都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思维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问题的解决,运用计算机在计算方面的优势,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概念,通过问题形式化后寻找解决途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计算机虽然表现有一定的智能,但这种智能是靠人类赋予它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计算思维本质上是人的思维。2.问题抽象是前提。针对具体的问题,抽象就是忽略当前问题中那些无关的干扰因素,直指问题实质。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思维方法。如算法和程序设计中的用“变量”来代替具体的数据。3.自动化是目的。抽象在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应用,如信息的数字化,其实就是用数字符号来表示所有的信息。数字
5、抽象为计算机处理信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最终目的是能够一步一步自动执行抽象出来的问题解决模型,以求解问题、设计模型和理解人类行为。从操作层面来看,计算就是如何寻找一台计算装置去求解问题,即确定合适的抽象,而选择合适的计算装置去执行该抽象,就是自动化。周以真教授的定义,侧重于科学概念定义层面。任友群教授的定义,侧重于操作层面。通过对计算思维概念的学习和分析,我觉得在高中算法和程序设计章节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教学较为贴近。二、一个课例的设计与思考在当前,关于计算思维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而在普通中学,缺乏相应研究和可资参考材料。近段时间,笔者在学习有关计算思维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以高
6、中信息科技“算法和程序设计”模块中,以寻找“水仙花数”作为问题媒介,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例(下表1)。表1 寻找“水仙花数”主要教学环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初探组织学生思考:258、519、371,哪些属于“水仙花数”?计算思考:选取个别学生描述自己判断的过程。二次探究给出32个数据,组织学生思考“设计一个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水仙花数”思考分析,可能出现两种方式:1.全班同学分任务完成,分布式;2.一个一个按顺序,枚举式。深入探究组织学生尝试解决:找出100-999之间所有的“水仙花数”。运用“枚举算法”原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流程图及程序代码。思考讨论重现前面32个数据(有规律),组
7、织学生思考:能不能分析出哪些数不用前面的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知道不是“水仙花数”?在教师提示下:93=729、83=512、73=343、,思考算法优化。在以上教学设计流程中,为了渗透计算思维,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围绕问题,三重任务有序推进在教学设计中,围绕问题,我根据顾泠沅老师所归纳青浦实验的序进原理,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1)根据对“水仙花数”的定义,人工找出三个数字中的“水仙花数”;(2)尝试采用分支结构原理,找出32个数中的“水仙花数”;(3)利用“枚举算法”原理,在三位正整数中找出所有的“水仙花数”。设计中主要考虑通过个别数的判别(人力易于完成)、几十个数的判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基于 计算 思维能力 培养 高中 信息 科技 教学 实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