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12章 公司治理教学ppt课件.ppt
《(本科)第12章 公司治理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第12章 公司治理教学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第12章 公司治理教学ppt课件Contents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概述12.1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12.2外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12.3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12.43.3.了解基于价值创造的公司治理了解基于价值创造的公司治理2.2.理解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理解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了解公司治理的现状了解公司治理的现状1.1.熟悉公司治理的概念,了解公司治理的模式熟悉公司治理的概念,了解公司治理的模式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引导性案例 巴林银行的倒闭读者不妨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去阅读本章: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巴林银行事
2、件进行分析?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12.1 12.1 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概述狭义: 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内部治理。12.1.1 1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 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
3、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其中,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Internal Control SystemInternal Control System)指的是在一个企业的资源计划范围内,可以用来实现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股份、股东、股东会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External Control External Control SystemSystem)是指公司的出资者(股东和债权人)通过市场体系对经营者进行控制,以确保出资者收益的方式。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是通过市场的外
4、部制约而发生作用的,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控制权市场、债权人治理、产品和要素市场等方面。12.1.2 12.1.2 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因素不尽相同,公司治理的模式也有不同。就决策、执行和监督三部分权力的分配方式来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二是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三是家族控制主导型模式。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 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又称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治理模式。该模式存在的前提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强的资本市场、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实行该模式的典型国
5、家有美国和英国。 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市场的有效运行来制约经理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首先,一般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比较淡化;其次,公司不设监事会,由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责;第三,激励经理人员的主要手段是股票期权制度。 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有利于形成对经理人的有力鞭策和监督,促使董事会和经理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的主要奋斗目标。其缺陷在于经营者迫于股东分红的强大压力,只能偏重于追求短期盈利,从而导致公司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内部控制主导型 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又称为网络导向型模式,是一种股东(法人股东)、银行(一般也是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模式。适用于资本市场不是很活
6、跃、资本流通性相对较弱的国家。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和日本。 在治理结构方面,公司分别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具体而言,在德国公司中,监事会是公司股东、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有权任命和罢免董事会成员并决定其报酬;董事会就法定事项向监事会报告,董事会在执行公司章程或监事会规定的业务时,要经监事会同意。两者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而日本公司的监事会和董事会是平行机关,监事会只有监察权,无权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经营管理。 基本特点是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公司大量股份,并与公司形成了固定的控股关系,内部股东数量想对较多,可以从企业内部直接获取信息,以此来直接制约经理人。大股东的影响则主要通过监事会来实现。
7、该治理模式的有利于保证决策与执行的一致,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成本少。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公司长远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使公司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缺陷在于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容易导致关系融资。家族控制主导型 这是指家族占有公司股权的相对多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家族在公司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一种治理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或不完全分离,公司与家族合一,公司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即较典型的物资资本单边治理型治理结构。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可以归纳为下表: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股份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的关键外部主导型强
8、管理层 弱股东内部主导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合家族主导型强家族大股东 经理层弱小股东12.212.2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 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又称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即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其目的是协调公司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维护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公司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其主要特点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构成的内部治理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
9、制。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一种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设的治理机关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四个部分,各机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监督聘任监督任命任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职工代表12.2.1 董事会董事会概述 董事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 Director)董事是指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管理公司事务的人员,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进行经济活动。 董事会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组成,股东大会对董事有撤换和罢免权。董事一般由本公司的股东担任,有
10、的国家也允许有管理专长的专家担任董事,以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董事会的类型 单层董事会制单层董事会制:单层董事会的执行和非执行董事均由股东直接选举产生,二者被纳入单一结构里,以确保所有董事都有平等的地位,共享集体决策的责任。这一类型董事会属于由股东导向型。另外,由于设置了强有力的非执行董事,这一类型董事会可以负起广泛的职责。这一模式普遍存在于英国及其他受英国传统影响的国家,见图:监督职能执行职能股东会董事会双层董事会制双层董事会制:一般来说是由一个地位较高的非执行董事会来监管一个代表相关利益者的执行董事会。监督董事会由股东选举产生,成员全部是非执行董事(包括该董事会的主席),其职责在于督导公司
11、的管理层。管理董事会由执行人员组成(主席就是企业的CEO),由上层的监督董事会选聘。监事会具有聘任、监督和在必要时解聘执行董事会成员的权利。该模式属于社会导向型,可以在欧洲大陆国家找到,因此又称为欧洲大陆模式。见图:股东会监督董事会执行董事会决策、监督职能执行职能业务网络模式业务网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日本,又称日本模式。其治理的特点是:公司之间通过内部交易、交叉持股和关联董事任职等方式形成非正式的网络关系,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非常大,可以达到30多人。董事会通常包括四五个层级组织,其一般执行程序化的功能,权力由主席、CEO和代表董事掌握。执行职能股东会执行董事会监督董事会监督职能董事会的
12、职能行使监督职能。具体包括:提名CEO,批准CEO提名的其他经营管理人选,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评价经营管理者的绩效,确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对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制定公司章程,设计和修订交由经营管理者实施的政策目标。确保法规被遵守。具体包括:熟悉新的法规、制度,确保公司遵守每一项相关的法规,以合法的手段回避不利于公司的法规。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具体包括:监督产品质量,致力于员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检查劳动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保持公司良好的公共形象,同时与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几个、民间团体保持密切联系。服务于股东的利益。具体包括:保护股东的股权收益,促进公司资产的保
13、值、增值,保证股东在选任代表时有平等的机会,以及对公司信息的知情权。12.2.2 12.2.2 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Berle和Means(1932)指出,随着股份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股权的高度分散化,股东对公司的经营与决策已无力施加直接的影响,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已转移到职业经理的手中。这样,股东的利益可能受到经理层的掠夺,导致公司的行为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此产生了关于委托代理的问题。 此时,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出一套机制来激励和约束高层管理者。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合理分配所有者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防止高层管理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确保股东利益的最
14、大化。管理者激励机制公司对管理者的激励主要是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如今的激励机制在这两个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内容也更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报酬激励福利激励经营管理权激励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针对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而采取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和督导的行动。约束机制分为公司内部治理的约束机制和公司外部治理的约束机制两部分。公司内部约束 公司的内部约束主要包括组织制度约束和管理制度约束两个部分。公司外部约束(将于下节介绍)12.2.3 12.2.3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
15、ureOwnership Structure)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各投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所拥有的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表现了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所有权构成。 股权结构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查:一是质维,即股权属性(即持股者的身份),主要考查的是持股主体(即股东)的类型及其构成与持股比例,这个维度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企业之间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另一个是量维,即股权集中度,主要考查的是公司股份的集中或分散状况。就股权集中度而言,股权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集中型股权结构 所谓集中型股权结构
16、,就是指股权高度集中于一个或者几个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所占的份额很少。集中型股权结构下的公司则是相对封闭的企业组织,稳定型的股东群体,尤其是银行特有的股权债权双重性的大股东身份,使其非常注重公司的长期效益以及所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经营目标既要满足所有者,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从公司内部的治理来看,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公司的经营者一般是大股东的直接代表,直接保护大股东的利益,而中小股东由于力量微弱而缺乏行使权力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大股东和经营者勾结在一起,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从公司的外部治理来看,股权的高度集中限制了资本市场治理效用的发挥,很难形成有效地治理机制。分散型股权结构 分散
17、型股权结构,是指股权分布分散,股东数量较多,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分散型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是开放型的企业组织,“不在的所有者”通过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机制传导信息并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在社会化的、不稳定的股东群体看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是盈利率和股票价格的高低,这就使得经营者在股东追求短期回报和高收益率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注重短期效益,并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 但是分散型股权结构也存在问题,从公司的内部治理来看,分散型股权结构下,单个股东的作用不明显,股东普遍不愿付出成本监督经营者,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造成公司内部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在外部治理上,这类公司受市
18、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在股票市场较为发达、信息披露真实、股权流动性较强的环境下,分散的股东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卖掉其持有的公司股票的方式对公司经营者施加压力。但是,在股票市场不太发达、市场信号失真的环境下,股东就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对经营者实行监督,导致外部监督的缺乏。阶梯型股权结构 所谓阶梯型股权结构,是指股权相对集中于一定数量的股东手中,股权的分布呈由高到低的阶梯形态,即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优势的股份,成为核心股东,其他股东的地位依次下降。各个股东以其持股水平为依据,决定其行使权力的努力程度,由于各股东持股差距适当,能够实现各股东适度参与,形成对大股东的权力制约。 同时在股票市场不太发达
19、,股权流动性较差的情况下,股权相对集中,不仅可以提高股东直接监控公司经营的动力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银行经营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许多研究都表明: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行为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股权结构不仅会对公司的价值和行为产生影响,而且也会成为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间的桥梁和纽带。12.2.4 12.2.4 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利益相关者导向下的内部治理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终极产权,即剩余索取权。 管理者作为股东的代理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股
20、东收益的最大化。 而债权人、消费者和雇员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已经通过其他形式的契约获得回报,并不会对管理决策产生太多影响。 这种以所有者为重心发展起来的公司治理理论被称为股东价值导向治理模式。 但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公司财务丑闻让这种价值导向的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质疑这种以股东价值作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股东利益至上论扩展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得到关注:Cochran &Wartick(1988)认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的问题。 即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放在同等的地位进行关注。 我国学者钱颖一(1
21、995)曾具体地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包括: 一、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二、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 三、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结构来降低代理人成本。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国有企业中扮演着所有者角色,在股东价值导向下,国有企业就形成了有别于内部人控制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这种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由股东价值导向转为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公
22、司治理模式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也更适合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治理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与股东价值导向治理模式的单一的目标相比,利益相关者导向带来的诸多目标使得经理人难以明确管理目标和方向。除此之外,如何对这种标准的经营绩效进行度量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导向下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董事会治理的改革 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治理中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董事会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经理人,监督效率低下。因此,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外部董事(outsider directors),是指除了
23、担任董事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家族、商业关联的董事会成员,又称为独立董事(independent)。 Jensen(1993)认为董事会应当保持较小的规模,除了CEO为唯一的内部董事外,其余都为外部董事。 Fama和Jensen(1983)曾经提出,作为其他公司关键决策者的外部董事,通常较为关注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因此,与内部董事相比,更可能成为经理人的有效监督者。 Noe和Rebello(1997)在考虑董事会构成的基础上,指出外部董事占大多数足以导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也有学者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讨论,Hermalin和Weisbach(2001)把董事会理解成一个用来缓和代理问题的制度
24、安排,研究显示,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其独立性的影响,而其独立性则取决于已有的董事与CEO关于薪金和增补董事会人选等问题上的讨价还价。 总的说来,现有的研究仍然肯定了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尽管董事会对经理人的监督主要体现在经理人的事后更迭上,但是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董事会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经理人实行事中监督。激励合约设计 在对经理人的激励上,传统的激励合约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在激励合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个因素: 第一,在强调合约的绩效衡量的可证实性时,不要忽略关系性合约(隐形合约)的激励作用。关系型合约是指各种非正式协议、尚未形成文字的行为规则,以及供需
25、双方达成的谅解等。 和正式合约相比,关系型合约允许交易双方充分利用对特殊形势的指示,及时采纳新的信息,但这种合约的有效前提是必须依靠自我实施。 第二,经理人在工作中的努力可能是多维的,但是相应的绩效衡量可能不完备,这时就涉及不同激励方式的冲突问题。 Holmstrom和Milgrom(1991),Milgrom(1999)认为,在绩效衡量不完备的情况下,当个体同时从事不同的任务,必然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产生配置努力程度的激励冲突。 对于这种冲突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借鉴次优理论(the theory of second-best),即在提高某种任务的激励时,或者可以增加该项任务本身的回报,或者通过降低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第12章 公司治理教学ppt课件 本科 12 公司 治理 教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