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教学ppt课件.ppt
《(本科)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教学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教学ppt课件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会计学中的货币会计学中的货币 4.1即期外币交易会计即期外币交易会计 4.2远期外币交易会计远期外币交易会计 4.33掌握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远期外币交易折算的掌握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远期外币交易折算的 基本方法和程序。基本方法和程序。 2熟悉记账本位币、列报货币与功能货币的内在联系;熟悉记账本位币、列报货币与功能货币的内在联系; 1了解货币在会计学中的不同作用、外币兑换了解货币在会计学中的不同作用、外币兑换 与外币折算的区别;与外币折算的区别;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 外币兑换与外币折算的区别,即外币兑换与外币折算的区别,即
2、期外币交易与远期外币交易折算中的期外币交易与远期外币交易折算中的折算汇率的确定、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折算汇率的确定、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及选择。法及选择。4 4.1.1 会计学中的货币会计学中的货币 4.1.1 作为商品的货币作为商品的货币 从货币商品的价值形态来看,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于货币“价值形式”,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方面,货币具有流通领域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货币又超越了一般商品,包含着、发挥着资本的某些基本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等。而从货币商品的运动形式来看,货币商品的作用:一是为实物商品运动提供前提或基础;二是为获
3、取价值增值或利润。 立足于货币商品这一经济现象,其职能的完善和运动形式的扩展,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表明社会经济正不断向前推进。但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国的主流经济活动不断向国外扩展,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计量和结算往往与一种或多种外币有关,从而引发了非记账本位币与记账本位币(account standard currency) 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从而,需要引入一种中介汇率(exchange rate),即在特定日时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交换的比价或比率。4 4.1.1 会计学中的货币会计学中的货币 4.1.2 会计计量中的货币:计量尺度与计量单位会计计量中的货币:计量尺度与计量单位 货币
4、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会计学,是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上的复式簿记体系。货币计量假设实质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二是通常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不变。会计计量是计量尺度与计量单位的集合。根据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在计量尺度上,以货币为主,这就是说,相对其他计量尺度(如计量重量的千克,计量里程的公里千米,计量实物量的个、辆等)而言,货币占主要地位。但在国际经营中,使用的货币不止一种,此时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同一会计主体的账簿体系中,面对经济活动中使用的多种货币,会计上究竟用哪种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其中为主的计量货币就是记账本位币,其他均为非记账本位币。一个会计主体只能有一种记账本位币。 至于计量单位
5、,则是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包括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前者是会计学常假设的状态,即在任何时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不变。但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单位价值量在不同时期会受生产力水平、货币供应量、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伸缩性,这种伸缩性的存在必然导致计量结果的差异,向会计计量提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会计计量究竟是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还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4 4.1.1 会计学中的货币会计学中的货币 4.1.2 会计计量中的货币:计量尺度与计量单位会计计量中的货币:计量尺度与计量单位 名义货币单位又可称为变动的货币单位,即无论在哪个会计时(日)期,无论货币的购买力如何发生变动,会计计量都采用业务
6、发生当时的货币单位,也就是不调整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现行会计实务普遍采用的计量单位几乎都是名义货币单位,其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上下波动可以相互抵销,也符合“币值稳定”假设,此外,还能避免调整货币购买力较繁重的工作量,简化会计计量手续。 名义货币单位也有其内在的缺陷。币值稳定假定本身就使物价变动下会计计量的可靠性大打折扣,货币购买力上下波动的相互抵销只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也掩盖了个别物价变动的某种真实性。这就是说,必须以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以一般物价指数近似地表示)调整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单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单位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又称为固定的
7、货币单位或不变的货币单位。较之于名义货币单位,能够反映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见,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的存在是以物价变动为前提的。4.1.4 记账记账本位币本位币 4.1.3 功能货币功能货币 4.1.5列报货币列报货币 主要经济业务的主主要经济业务的主要计量尺度要计量尺度 一个会计主体反映的经济实体,也许不止一种货币,起主要计量尺度作用,或者说被大量使用的货币,才是其功能货币。功能货币一经选定,就成为企业计量现金流动和企业经营成果的统一尺度。账务处理的主要计量尺度账务处理的主要计量尺度 记账本位币是企业经营所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也就是在记账时用来统一计量和记录会计
8、事项的计量尺度。其他货币就为非记账本位币。为了汇总地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多种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需要将非记账本位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转换成以记账本位币来计量,进而记录在会计账簿中,这一会计过程就是会计“折算”。 会计报表使用的计量尺度会计报表使用的计量尺度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无论该企业是国际性的还是国内性的,无论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或者是外商投资的,也无论它在哪个国家,都必须向所在地政府的管理部门以当地通货报告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用来综合地计量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货币,就是该企业的列报货币,可见,在国际企业中,列报货币不一定就是记账本位币。 4.1
9、会计学中的货币会计学中的货币1)外币交易与即期外币交易、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与即期外币交易、外币兑换 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以及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和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即期外币交易和远期外币交易。前者是指交易双方按当天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成交,并在交易日或以后两个工作日(T+2)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后者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未来交割的货币种类、金额、结算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 国际经营中常常需要将一国货币转换成另一国货币,这是货币间的实际交换 2)汇率汇率 汇率
10、是指两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在特定时间相互交换的比价或比率,也就是一国(地区)货币与另一国(地区)货币的交换价格。汇率表现形式:(1)从银行买卖的角度看,汇率可分为买入价、卖出价与中间价。(2)按外汇管理情况的不同,汇率可分为法定汇率与市场汇率。(3)按外汇买卖交割日期的不同,可分为即期(或现货)汇率和远期(或期货)汇率(4) 按汇率与资产负债表日的关系不同,汇率有历史汇率(交易日的汇率)与现行汇率(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之分。 4.2 即期外币交易会计即期外币交易会计4.2.1 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外币兑换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外币兑换 3)汇兑损益汇兑损益 【例4-1】承上例,某国际企业欲用人民币
11、买入10 000美元,此时银行美元的买入价是¥634.5/$100,卖出价是¥635.5/$100。假定该国际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此笔外币兑换的折算汇率是中间价¥635.0/$100,换而言之,该企业花费了¥63 550获得$10 000,该$10 000的记账本位币等值却是¥63 500,则形成借方差(汇兑损失)¥50。借:银行存款美元存款($10 000) 63 500 汇兑损益 5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存款 63 550 一般地,汇兑损益是指同一外币项目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记账本位币等值的差额。从是否实现的角度看,包括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和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从性质看,包括汇兑收益和汇兑
12、损失。已实现汇兑损益,又叫已结算交易损益(gains and losses on settled transactions),是指由于记录原始交易时所应用汇率与记录结算时所应用的汇率不同,而形成的汇兑损益。未实现汇兑损益,也叫未结算交易损益(gains and losses on unsettled transactions),是指由于在交易结算之前为了编制会计报表而形成的汇兑损益。由于已结算交易的汇兑损益实际上已经发生,故一般在会计处理上应将它列入当期收益表。 在如何确认未结算交易的汇兑损益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论,主要有三大理论:递延论、当期损益论和稳健处理论。4.2.1 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
13、外币兑换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与外币兑换 递延论认为递延论认为,未实现汇兑损益不能在业务发生时就计入当期利润表。对损益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递延但不摊销,就是把汇兑损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累积列示,不在收益表上反映。(2)递延且系统地摊销,就是采用递延方式把汇兑损益首先记入“递延汇兑损益”科目或其他有关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中,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在既定的时期内,分期予以摊销。当期损益论认为,当期损益论认为,企业应分期确认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债权债务的记账本位币等值的变动,真实地反映汇率波动所跨越的会计期间的实际过程。在实际中,期末对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等值进行调整,并把
14、该调整额计入各该期的损益,就是对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谨慎处理论认为谨慎处理论认为,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包括未实现的汇兑收益和未实现的汇兑损失,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是多变的,在一个多变的经济世界中处理经济问题,宜采用稳健主义,即对未实现的汇兑损失在当期全部予以确认,对未实现的汇兑收益则予以递延。当然,也有人从会计处理逻辑上的一致性出发,批评谨慎处理论只主张递延汇兑收益,如果汇率逆转,这样的处理是不合逻辑的。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1)几乎每一个理论,都会受到批评;(2)对单项交易观点和两项交易观点,其赞成和反对的依据正好相反;(3)无法在理论上一贯地说,递延论正确,当期损益论错误,或者反过来
15、。这样,只要符合会计基本机理的任何有关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都有存在的可能,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例4-2】设某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先将US500卖给外汇银行,当天美元的买入价是¥6.40/US1,卖出价是¥6.50/US1,设该企业以当日汇率为折算汇率。在这一外币兑换中,该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的人民币金额应按美元买入价计算,折算汇率是当日美元的中间牌价,有关会计分录是: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存款 3 200 汇兑损益 25 贷:银行存款美元存款(US500) 3 225又设上述企业以US500从银行换取港币,设港币的银行买入价为¥0.90/HK1,卖出价为¥1.00/HK1,则可获取的港币
16、金额可如下计算:(US500 ¥6.40/US1)/(¥1.00/HK1) = HK 3 200这HK 3 200应按港元当日中间牌价折算成记账本位币等值,因而,有关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港币存款(HK 3 200) 3 040 汇兑损益 185 贷:银行存款美元存款(US500) 3 2254.2 即期外币交易会计即期外币交易会计4.2.2 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1)单项交易观点 单项交易观点,就是把销售(或购货)及嗣后的账款结算视为单一交易的两个阶段,从而,(1)处理外币业务的基准是账款是否已结算,只有在外币账款已经结清时,该外币交易业务才最终完成;(2)在销售日(
17、或购货日)与外币账款结算日之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应作为销售日销售收入(或购货日购货成本)的调整项目。【例4-3】设2025年11月8日中国某出口公司将一批作价US$100 000的商品销售给美国一进口商,双方约定按美元进行结算,账款交割日为206年1月8日,有关汇率如下:205年11月8日美元汇率中间价6.28元,205年12月31日美元汇率中间价6.27元,206年1月8日美元汇率中间价6.30元。依照单项交易观点,该出口商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1)205年11月8日,交易发生日。应按当日汇率折算外币收入与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US$100 000) ¥628 000 贷:主营
18、业务收入 ¥628 000(2)205年12月31日(会计期末)。应按会计报表日汇率调整已入账的外币“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记账本位币等值。由于原入账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元,而资产负债表日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7元,因此,应调低记账本位币等值1 000 元,有关会计分录是:借: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经过这一调整,“应收账款”的账面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7元,记账本位币等值为人民币 627 000元。(3)206年1月8日,账款结算日。应将原“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记账本位币等值调整到按该日汇率计算的基础上来,但由于上一会计年度已结束,故发生在上一年
19、的“销售收入”已转入了“留存收益”,因而,在此应调整的事是“留存收益”而不是“销售收入”的年初余额,其调整额是调增¥3 000,有关会计分录是:借:应收账款 ¥3 000 贷:留存收益 ¥3 000同时,记录收款的会计分录是:借:银行存款(US$100 000) ¥630 000 贷:应收账款(US$100 000) ¥630 000 显然,单项交易观点不是以产品或劳务销售是否实现为标志来确认收入的归宿期,违背了收入实现原则;同时,单项交易观点将自交易发生日至账款结算日之间的汇兑损益计入销货收入之中,似乎给人一种这样的假象:汇兑损益是因为赊销或赊购而产生而不是汇率变动的结果,这又有违经济事实。
20、 4.2.2 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2)两项交易观点 两项交易观点,以交易发生作为交易完成的标志,认为交易的发生及嗣后的账款结算是两项不同的经济业务。在销售(或购货)交易中形成的应收(或应付)外币账款,应承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的记账本位币等值决定于销售日的汇率与外币金额的大小,嗣后不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这样,若在账款结算日汇率发生变动,应确认这笔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结算日在下一会计期间,在本期末应按照期末汇率调整外币账款的记账本位币等值。调整额,即为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依照各国的处理方法(递延法或当期损益法)处理,不再计入有
21、关的销售收入(或者购货成本)之中。根据两项交易观点的基本原理,上例4-3中的中国某出口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见表 4.2.2 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即期外币交易账户设置及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即期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4.2 即期外币交易会计即期外币交易会计4.2.3 中国的即期外币交易折算中国的即期外币交易折算 4.2 即期外币交易会计即期外币交易会计4.2.4 IASB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 早在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就针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所普遍存在的外币交易业务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
22、币汇率变动影响(IAS No.21),并分别于1994年以及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后的2003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使其逐渐趋于完善。1)以)以“功能货币功能货币”和和“列报货币列报货币”替代替代“报告货币报告货币”改进后的IAS NO.21认为,企业在确定功能货币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主要影响企业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货币,以及竞争力和法规主要用于确定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国家的货币;(2)主要影响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费用和其他费用的货币。 改进后的准则还认为:(1)以发行债券和股票筹措资金的融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收入通常所使用的货币,也是在确定功能货币时
23、可以参考的因素;(2)除非企业潜在的交易、事项和状况发生改变,功能货币一旦确定,就不应随意改变。2)不再区分)不再区分“ 国外经营国外经营”和和“ 国外实体国外实体” 改进后的IAS NO.21由于采用了“功能货币”的概念,理事会认为主体应与“构成报告企业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具有相同的功能货币。因为若两者的功能货币不同,就意味着“构成主体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与主体处在的基本经济环境不同,那么就与其“是报告主体经营业务的延伸”的假设相矛盾,从而使之不成其为构成“主体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因此,不再区分“构成主体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和国外实体,前者与主体使用相同的功
24、能货币,且并入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折算,如果使用的功能货币不同于其主体的功能货币,则其为国外实体。 4.2.4 IASB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 3)列报货币及其自由选择性)列报货币及其自由选择性 由于主体的“功能货币”是要根据其经营的主要经济环境确定,而列报货币是否可不同于主体的功能货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列报货币应当与功能货币相同。第二种观点是允许列报货币与功能货币不同,但应当有所限定。第三种观点是应当允许主体以任何货币列报其会计报表。此外,有些管辖区要求即使主体的功能货币不是当地货币,也要按照当地货币列报会计报表,比如当主体在另外一个国家上市时。鉴于上述理由, 他们认为,如果
25、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要求主体以功能货币列报其会计报表,有些主体将不得不列报两套会计报表:一套是按照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规定的功能货币列报的会计报表,另一套是按照当地法规要求的其他货币列报的会计报表。 考虑到某些大型跨国集团对理事会的影响,新准则最终采纳了第三种观点主体可以以任何一种或几种货币列报其会计报表,如果该列报货币与主体的功能货币不同,应当将以功能货币计量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为列报货币。改进后的准则对列报货币的规定较好地适应了这些主体的需要。4)以功能货币报告外币交易)以功能货币报告外币交易增加了初始确认后的计量指南增加了初始确认后的计量指南 改进后的准则规定,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第4章 外币交易会计 教学ppt课件 本科 外币 交易 会计 教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