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克与千克的熟悉教案一教案内容:学校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熟悉及相关练习二 教案目标:1.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让同学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才能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 激发同学探究学问的意识,及相互合作学习的才能,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三重点: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让同学挑选合适的单位。四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较精确
2、的估量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五解决方法:为同学制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育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同学合作学习,人人参加、主动进展。七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 分硬币,一块肥皂, 2 袋 500 克的糖, 1 千克的称砣一个八教案过程:(一)创设情形,导入课题1 、xx 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仍知道哪些可以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2 、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 年 12 月 21 日开头,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由于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 克”是全世界各
3、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国际 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沟通汇报:你去过超市吗?师:在超市观看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说?同学汇报。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认真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了?(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2、熟悉秤问:那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1) 掂一掂让几名同学动手掂一掂(看来我们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可用手去感受一下)(2) 用秤去称(3)
4、 看食品包装袋上的标明(让同学找这两袋食物有多重) 师问:你见过哪些称?在哪里见过?今日,老师带来了许多秤,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熟悉吗?(出示主题图,让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秤)。师:今日我仍带来了一架天平,你们想熟悉一下吗? 演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天平的构造及称量的一般方法。“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支架指针刻度盘,游标尺组成。把要称量的物品防入托盘中,移动游标,直至天平平稳,这时标尺上游标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这个物体的重量。一般我们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3、熟悉“克( g)”(1) 老师用天平演示称出一个 2 分硬币的质量是 1 克师:今日我带来了一位客人一枚壹分硬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枚硬币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 认识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