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021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 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仍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 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楚。劫:围棋术语。8.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9.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的,词一开头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答案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徘徊不决, 落子迟缓。(新课标卷 II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 题。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际。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 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约 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的。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9
3、.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 参考答案8. 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际”的豪迈和潇洒。诗的其次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 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冲突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衬托自己的“惆怅” 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9. 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 的。韦诗的 “灯前”透
4、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忱,主客之间无拘无术、开心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 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 题。( 7 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1. 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 分)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 分) 参考答案21. 猿声22.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
5、点明白愁。其次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其次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重庆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疑题7 分)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 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了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 故称。(1)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2) 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 分) 参考答案(1) 拟人 , 用典,虚实结合。(2) 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
6、惜衰败的感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 9 题。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 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慢慢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怜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9.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答案示例8. “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明艳,翻腾喧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
7、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的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9.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慢慢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枯萎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的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间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 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 3 题。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耀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玩胜的。杜甫作此
8、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瘦。1. 以下对本诗的懂得,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宠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耀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 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9、(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终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参考答案1.C 。2.BE。3. 要点一:借憧憬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宠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 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
10、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 注 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 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答:(2) “扫山云惊散林鸦 ”与“月出惊 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成效?请简分析。(3 分)答: 参考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布满自然乐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拂过山林(或:扫的
11、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过来。(其次问)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意思对即可。)(广东卷)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疑题。(7 分)望江怨送 别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作者简介万树( 1630-1688 ),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才思灵敏,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闻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
12、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 岁。万树是我国清代闻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奉献尤为庞大,影响深远。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形交融。望江怨.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成效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画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表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1)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2) 怎样懂得“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
13、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站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终惟见比沙鸥仍小的点点白 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涯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仍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表现韵味十足。(2) 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涯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仍要小。而此时夕阳仍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督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 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
14、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流连,足见两人友情之深。(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归:出嫁。蕡f 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蓁 zh n: 草木茂盛的样子。(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纳了的形式。( 2 分)(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参考答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 重章叠句。(2)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闹真挚的表达了
15、对新娘的赞扬和祝愿,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扬新娘漂亮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愿新娘婚后夫妻和谐、家族兴盛。联想奇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读】( 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唱歌的,所以每一篇都分如干章,如同今日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也叫“重章复唱“)。(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漂亮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盛,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愿。试卷分析:第一章以明艳的桃花比如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
16、绽蕊,而经过装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怯,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形交融,烘托了一股欢快热闹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日仍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其次章就是表示对婚后的希望。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希望新娘家庭的兴盛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盛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如,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当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如,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
17、,再由果落到叶盛。 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 运”,当源出于此诗。(江苏卷)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疑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仍。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3 分)其次首诗中从哪些的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参考答案(1) 乘兴而往怅惘不遇观赏叹慕(2) 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单。(江西卷)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
18、答疑题。8 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际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1) 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 分)(2)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解读】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考答案(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2)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际(海南),境况艰巨,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忱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悠闲、随遇而安的人生态 度。或诗人被流
19、放到万里之遥的天际(海南),境况艰巨,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忱欢迎,因此仍旧憧憬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补充:被酒带醉,刚喝过酒。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嬉戏。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 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的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的的好友。(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疑题。(8 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
20、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 分)(2)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成效。(3 分) 参考答案(1)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表达“早”。首联“灯残”说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说明天刚清晨时分,“独”说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仍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仍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2) “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21、,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孤寂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8.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9.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懂得。(6 分) 参考答案8( 5 分)此句采纳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9( 6 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上片
22、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孤寂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观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得意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闲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陶醉之情。(全国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疑题。(8 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的四周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
23、“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寂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4 分答出寂静意思的,给2 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 分。(2)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 人在随山转折、缘山查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 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 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 分。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疑题。 8 分寻诗两绝句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
24、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自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2)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 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颜色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 行为潇洒乐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宠爱喝酒可以看出他潇洒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
25、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乐趣。(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疑题。(8 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的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 意为终老山林。作者简介赵执信( 1662 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
26、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 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1.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 分)2.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参考答案1. “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转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2.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就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
27、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形,显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天津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 分)暮春 宋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 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 暮春一诗,春之“暮”表达在何处.(2 分(2)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 分(3)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 分) 参考答案(1) 表达在三月花枯萎,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 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观察,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动静结合。(3)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画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共享:15宠爱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0赠金笔阅读 1120 评论 0 保藏 6转载 14 宠爱 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前一篇: 北京植物园风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