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课程论文-《易经》与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课程论文-《易经》与哲学.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易经与哲学易经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易经是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著作。易是变化不定的方式,经是对易变化的方式而实行的方法。易和经是一体的,是万变和万法的合体。易经就是一易一经的学问。综合起来,易经就是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的书。它涉及三项内容:修行学、哲学、占卜学。易经有三大原则:1.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道至简;2.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3.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总体来说易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
2、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5.因果报应论,今世的果由前世做的因来决定,今世做的因决定了来生得到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易经包含很多的哲理,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哲学思想。一、实存的本质在易经中可
3、以看到了两个基本概念“太极”和“道”,它们描画了人类所体验到的终极实存的特征。两者都产生于人类对自然界中万物的形成以及转化的经验,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们表现了变化的一般特征以及对变化的一般本质的更深领悟。“太极”一词首次出现在“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产生于八卦的两两组合,这一生成过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仅建立起了一幅实存作为万物的世界的生成和发展的宇宙演化图景,而且提供了一个在八卦和六十四卦系统结构中符号化了的宇宙结构学思维方式。此生成过程也可以称之为“道”,其持续之源被称为“太极”。“道”是过程位相中的“太极”,而“太极”是生成位相下的“道”。它们一起指向
4、同一物,即创生、变化和转化的实存的总体。实存与神性是所有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因为二者体现了对人类的根本关切。实际上,当我们追问如何能够确证我们的生活、安顿我们的感受以及决定我们的行动的时候,神性问题就不可否认地呈现出来了。因此,如果不提出实存或者人类起源和命运的问题,我们便几乎无法碰触到任何哲学问题。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和印度对“存在”概念的各种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充分承认存在的变化这一事实,认为存在是存在的生成。二、类比等价性思维易经是以事物变化的原始经验和宇宙的创造性为基础,发挥为卦象的类比等价意义和哲学注释所要阐明、解释的理。就变化的原始经验和卦象的类比等价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论,人类
5、整个易经的历史显现出一种深刻的类比等价性科学思维方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这种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易经中各层次里这种有效的类比等价性思维一方面使它可以胜任阐释、推算、预测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宇宙间万物存在、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时代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得以丰富。易经中的类比等价性思维的内涵,使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阶段、各场合中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与易经中的类比等价性思维互补,相互支持、相互阐述,使易经得以超越时空的束缚。这就是类比等价性思维即相等性原理的魅力,这就是易经的魅力。三、忧患意识的思维方式易经如此备受推崇,盖因易经充满着人生万象的智慧,而深深的忧患意识则是易经智慧的杰出表现。人
6、的生存需要智慧,故易经的忧患意识不禁自溢,历经数千年,哺育了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爱国主义忧患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易经和后人根据易经所包含的对立统一、互相转换、物极必反等变易之理,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治国原则。“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认为君子应有“终生之忧”,并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学思想。“居安思危”更是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原则。第二,易经和后人根据易经所包含的对立统一、互相转换、物极必反等变易之理,提出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代表的革新思想,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更是
7、“易”的杰作。易经作为一部占筮之书,其本来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预测吉凶,排忧解患。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易经是一部“忧患之作”。易经的忧患意识远远超越了那种无条件的、狭隘的、自私自利的“患得患失”,而是以“身”、“家”、“国”同为忧患之指向,以“道”与“德”、“义”与“理”为忧患之统帅,并把“国”作为忧患的制高点,把“道”与“德”,“义”与“理”作为克服忧患的途径,符合人心对“善”的理念要求。易经对忧患的防范与把握达到了非常理性和辩证的哲学高度,其忧患意识中所包含的“矛盾”意识、“转换”意识、“渐变”意识、“过程”意识、“条件”意识、“能动”意识等就是集中体现。易经非常严密、有规可循的卦象设计、体系安排和相当合理的爻辞断语,体现易经具有抽象、理性、辩证、系统的思维方式。易经几千年来不仅作为描述宇宙力量的深奥典籍被人们所推崇,而且也作为智慧的源泉而为古今中外人们所推崇。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的注解和研究得到了许多的成果,但易经是哲学,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所以其中的哲学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掘和深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