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台州市路桥学校施仙素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运算定律简洁的运用。详细内容结构显示如下:教学目的1. 在同学原有学问体会中引导同学探究和懂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和安排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育同学依据详细情形,挑选正确和适当算法的意识与才能,进展思维的敏捷性。3. 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数学”。
2、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教学重难点:1娴熟把握五大运算定律。2娴熟运用五大运算定律。编排特点1. 五大定律集中,认知结构完整。原省编教材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安排律分别置于第七册的其次单元和第四单元,本单元突破了以往的“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的格局。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
3、法安排律这些学校中普遍运用到的 运算定律学问集中于一个单元,并结合现实情形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同学感悟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 在这样完整的学问结构中,有利于同学通过系统学习,构建并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 情形抽取定律,背景感知剧烈。原省编教材通过一个个零散的情形,再通过几组算式,让同学通过运算,发觉规律,进 行概括。 而我们的新教材主要是结合同学熟识的连贯性的问题情境,帮忙同学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这是本单元最大特色。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支配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轻轻松松的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加法安排律贯穿成线。 再如:乘法运算定律就支配
4、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就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连成一片,便于同学懂得和应用。每种运算定律都要解决一个与相应的情境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如加法交换律解决的就是李叔叔一天一共骑多少千米, 其中所需的信息在主题图中,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列式,由此得到加法交换律的 一个实例。 在此基础上, 教材让同学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觉什么。由此概 括出加法交换律。其他运算定律也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同时, 教材在练习中仍支配了一些实 际问题, 让同学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熟识运算定律。P35“做一做” 第 2 题“每
5、瓶 2 元。买这些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元?”。3. 重视定律活用,有利才能培育。原省编义务教材留意让同学结合详细式题说明如何运用所学运算学问进行简便运算,是一种纯数学的应用。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是将简便运算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运算学问进行简便运算。充分重视了简便运算在现实 生活中的敏捷应用,有利于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如连加运算中常通过凑整使运算 简便,教材不是单独出式题进行说明,而是在解决问题中表达。P40 买书左边一问“这四本书中, 哪三本的总价在100 元左右?”就是运用连加运算解决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方法不止一种, 教材出现了两种,第
6、一种是从四本中取三本看哪三本的价钱在100 元左右, 有四种情形, 在运算每一种情形的三本书的价钱时,都用了凑整的方法,实际上运用了加法运算 定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在解决问题中敏捷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既培育了同学敏捷运用学问的才能,又使同学体会到了所学学问的作用,从而养成自觉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意识。详细编排本单元分为
7、三小节。1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主要创设了李叔叔骑车旅行一周的情境,分别支配了3 个解决相关问题的连贯性的例题。主要用意是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在连加运算中的应用。例 1:教学加法交换律。求李叔叔上下午的路程和,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列式,由此得到加法交换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同学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觉什么。同时让同学试着说出这个规律,明确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再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有不同的方式: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育,且便利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问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8、例 2:教学加法结合律。求李叔叔前三天的路程和(前三天每天的路程在李叔叔放大的笔记本上可以看到)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加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观看、比较、概括、表示出结合律,整个过程同例1。例 3: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运算中的综合运用。仍旧是由主题图引出的,它是在例 2 已经运算了李叔叔前3 天所行路程和的基础上,给出李叔叔后4 天的方案, 让同学求4 天方案行程的和。教材设计的四个加数,其中两个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可以凑成整十数,旨在让同学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算中。这里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运算过程,而是适当留白,并
9、提出2乘法运算定律教材以同学们参与植树活动的情境为载体设置主题图,主要用意是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分别支配了3 个例题。由图引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例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和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与了这次植树活动”,为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供应详细的事例。这样编排,能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觉、感悟、 描述规律。 三个例题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与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两个例题类似。这一节,虽然没有专设例题讲解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但在得出乘法运算定律的例题 中已有所孕伏, 在练习中也有所表达,使同学初步体验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到下一节,再集中学习运算
10、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算中的应用。3简便运算在懂得和把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整数四就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教材一共支配了五道例题。例1 和例 2 争论加减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运算,例3 和例 4争论乘除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运算,例5 主要争论乘加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运算。也就是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例 1 至例 4
11、 只涉及同级运算,例5 就涉及两级运算。连减、连除常见的简便运算,是一个数连续减去或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义务教材也有,主要是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来说明,试验教材继承了这一编排方式。但连减比原先敏捷性更大了,仍有依据数据特点进行简算。其它三道例题,争论的不是怎样运算比较简便,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敏捷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运算是为解决问题服务。它们的情境较为新奇,解决问题的策略较为敏捷,它在过去的学校数学教材中比较少见。例 1:以李叔叔看书为题材,争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以三位同学正在板演的插图, 展现了上述三种算法:依次减去两个数,
12、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其次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详细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运算的?你喜爱哪种方法?明显,前一个问题是让同学摸索、懂得三种算法的运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同学比较各 种方法的特点,摸索它们的适用范畴。如有必要,仍可以把这本书的总页数改成266,使同学看到这时依次运算也比较简便,而第三种方法(先减其次个减数的算法)就不合适了。做一做第 2 题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场景的实际问题,是典型的连减运算题目。有必要先介绍照片中的内容,简要说明有效票共有三种情形,以及赞成、反对、弃权的主要含义。也可以
13、先让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懂得,老师再适当加以修正或补充。懂得了题意, 列式运算一般不会再有困难。例 2 是书店一角的画面。 题中包含两个问题: 左边出现了4 本书的价钱, 让同学算算 “哪三本的总价在100 元左右?”右边给出了两套书的价钱,让同学算算“这两套书买一套,付100 元,应找回多少元?”明显,这是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运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敏捷性。P40 买书左边的问题 “这四本书中, 哪三本的总价在100 元左右?”,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思路,但同学遇到的困难是, 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形?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
14、 假如直接从 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摸索难度较大。 同学一般只想出满意条件的一种情况就不考虑其他情形了,对此老师应引导同学通过争论沟通,找出全部的情形。假如反过来摸索, 四本取三本, 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简洁得出共有四种情形。这种反过来摸索的间接思路,用于运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其次种算法。右边的问题,同学简洁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因此,教材只提示了比较奇妙的方法,把 100 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奇妙。假如没有同学想到教材提示的算法,可以让同学看书,再完整说出运算过程。也可以出示两张50 元钞票加
15、以启示:假如付出的100 元是两张 50 元的,买 48 元、47 元的两套书,怎样口算比较简便。考虑到这些算法,即解题策略,都具有肯定的思维难度,所以教材提示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小组争论。例 3 以本单元第2 节主题图的内容为载体,争论可用连除运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给出了两种解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
16、数的积。同时通过两位同学提问的插图,引导同学摸索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 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引导同学比较两种 算法, 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与例1 比较,例 3 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由于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 1250 5),联系实际作出说明较为困难,对同学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例 4 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用乘法解答。运算时可以敏捷运用乘法结合律,或者把因数25 用 100 4 代换, 使运算简便。第三个问题与例3 类似。可见整个例题具有肯定的综合性。教材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部分解答,留白部分让同学接着完成。而后, 让同学沟通
17、自己的解答方法。别名两个问题,让同学尝试完成。例 5 画面是几位科学家在野外考察的情形,图下有 3 7 月份的月历,并标出了科考队的动身日期、 方案返回日期和实际返回日期, 然后提出问题 “这次科学考察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教材介绍了按月运算、按周运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运算过程。在按月运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安排律。然后通过小精灵,勉励同学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沟通。最终让同学依据例题的内容,连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教学建议1. 利用感性熟识,促进学习迁移。本单元主要是概念运算定律,但对于学校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好在同学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
18、算规律已经有所明白,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 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忙同学把这些零散的感性熟识上升为理性熟识。2. 加强生活联系,促进学问内化。前面介绍编排特点和详细编排时,已谈到本单元运算定律的概念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简便运算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的。 其目的就是借助数学学问的现实原型, 帮忙同学懂得所学学问, 并看到数学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外, 也可依据详细情形敏捷的选取现实素材,以使同学更好的懂得与应用学问。课时划分第一课时例 1、做一做、例2、练习五1-3P27 、28、29、P31其次课时例 3、练习五4-7 、你知道吗?P30 、
19、31、32第三课时例 1、例 2、做一做、练习六1、2P33 、P34、P35、P37第四课时例 3、做一做、练习六5、 6P36 、P38第五课时练习六 3、4、7、8、9P37 、P38第六课时例 1、做一做、练习七1、 2、3、4、5P39 、P41、P42第七课时例 2、练习七6、7、8、摸索题P40 、P42第八课时例 3、练习八1、2、3P43 、46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
20、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第九课时例 4、练习八4、5、6P44 、46、 P47第十课时例 5、练习八6、7、8、摸索题P45 、 P47第十一课时养分午餐P48 、 P49课时绽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1、做一做、例2、练习五 1-3P27、28、29、P31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教材开篇就给于我们一幅“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境图,画出了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形。考虑到同学对自行车上的记录外表比较生疏,所以画了一个外表表面的放大图, 并让小精灵作提示性介绍,进而打造出三道例题,分别求李叔叔上下午的路程和、前三天的路程和、 后四天的路程和。其中小精灵说的话:“李叔叔
21、预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对于解答例 1 无关紧要,但能为后面引出例2、例 3 埋下伏笔。例1 和例 2 供应了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详细事例。例 1 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教学时可以让同学自己解答并沟通。同学说出40+56 和 56+40 这两个算式,一般不会有困难。 由此引出加法交换律。让同学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感觉表述比较麻烦。顺水推舟引出符号、图形等得出加法交换律:a+b=b+a。之后,进而引导同学体会用字母能更简 单明白的表示: 任意两个数相加, 交换位置和不变。 例 1 下面的 “做一做 ”可让同学独立完成。这样编排, 一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三 单元 运算 定律 简便 计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