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教学ppt课件.ppt





《(本科)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教学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教学ppt课件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本章讲授了货币政策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本章讲授了货币政策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概念、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传导与效应;重点在于中央银行一般性货货币政策传导与效应;重点在于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优缺点评价。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优缺点评价。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12.1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 12.2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12.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
2、机制和中介目标 12.4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12.1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 12.1.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12.1.2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2.1.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1. 物价稳定:物价稳定:3%-5%物价上涨率物价上涨率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3%-5%以下为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以下为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业和结构性失业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最终贷款人功能与市场干预(稳定金融稳定:最终贷款人功能与市场干预(稳定利率与汇率)利率与汇率)12.1.2 货币
3、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蒲斯曲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蒲斯曲线线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换关系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通货膨胀是伴随着通货膨胀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资本流入,抵消紧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资本流入,抵消紧缩效应缩效应 4.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 我国
4、当前的现实: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降我国当前的现实: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降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伴随着国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伴随着国际收支逆差际收支逆差 7.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性经济增长,机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性经济增长,机器排挤工人排挤工人12.2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12.2.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2.2.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2.2.3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12.2.4 间
5、接信用控制工具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局部性政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局部性政策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商业银行配合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
6、束力力12.2.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法宝三大法宝”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Reserve Requirement)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动。 内容:规定缴存对象,规定缴存的存款种类,规内容:规定缴存对象
7、,规定缴存的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可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可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规定计提方法(时点数还是区间数),的资产种类,规定计提方法(时点数还是区间数),规定是否付息。规定是否付息。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优缺点优缺点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1)数量机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超)数量机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影响货币乘数额储备,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影响货币乘数 (2)价格机制(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价格机制(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 国债收益率国债收益率 同
8、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存款利率存款利率 (3)具有预告效应:影响居民与企业预期,使之配)具有预告效应:影响居民与企业预期,使之配合或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需要合或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需要优缺点优缺点 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具有较强的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具有较强的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能力,快捷有力。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能力,快捷有力。 缺点:效果影响深且巨,易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缺点:效果影响深且巨,易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和大起大落,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用起来不太和大起大落,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用起来不太灵活,影响其效果;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灵活,影响其效果;引起大众心
9、理预期的强烈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强制力;对各银行影响不一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强制力;对各银行影响不一(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小);能直(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小);能直接影响利率水平,但无法影响利率结构;金融脱媒接影响利率水平,但无法影响利率结构;金融脱媒现象的存在或出现;主动负债的拓展。现象的存在或出现;主动负债的拓展。 政策分析政策分析 1.2003年年8月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院批准,从2003年年9月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从,从6%提高到提高到7%。1998年年3月(月(13%调到
10、调到8%)、)、1999年年11月(月(8%调到调到6%)两次下调后的)两次下调后的首次上调首次上调 2.2004年年3月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自2004年年4月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个百分点,执行7.5%的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依据: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依据: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内控与违规状况、支付危机等。内控与违规状况、支付危机等。 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
11、降。量等指标有所下降。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 3.2004年年4月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准,从2004年年4月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提高到7.5%。 在西方国家普遍降低或放弃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普遍降低或放弃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却将之作为经常性工具来使用,如何认识?我国却将之作为经常性工具来使用,如何认识? 政策背景:贷款过度膨胀,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经济政策背景:贷款过度膨胀,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经济有出
12、现局部性过热的苗头有出现局部性过热的苗头 差别的含义:针对贷款规模增长过快,资本充足率较差别的含义:针对贷款规模增长过快,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控制风险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低,不良贷款率较高,控制风险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较低的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2.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拓展:数量(再贴现规模)与价格(再贴现利率)拓展:数量(再贴现规模)与价格(再贴现
13、利率) 调整再贴现率、贴现窗口管理调整再贴现率、贴现窗口管理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优缺点优缺点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1)数量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数量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 (2)价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价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3)具有预告效应)具有预告效应优缺点优缺点 (1)优点: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具)优点: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具有较强的预告效果和告示作用;防止金融恐慌。有较强的预告效果和告示作用;防止金融恐慌。 (2)缺点: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只能产生间)缺点: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只能产生间接效果,能否成功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
14、映和配合,接效果,能否成功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映和配合,不能主动地影响货币和经济,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不能主动地影响货币和经济,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影响利率总的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结构;位;只能影响利率总的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结构;不宜随时变动,伸缩性较差,不具有强制性;市场不宜随时变动,伸缩性较差,不具有强制性;市场利率与再贴现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再贴现的波动;利率与再贴现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再贴现的波动;告示作用有局限性;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存在道告示作用有局限性;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德风险问题。 政策分析政策分析 2004年年3月月24日,央行宣布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教学ppt课件 本科 第十二 货币政策 教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