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审定本).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审定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审定本).doc(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七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审定本).精品文档.设计证书等级:乙 级证 书 号:A142001361湖北省 石首市七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定本)二O一三年十一月批准:周 无 极核 定: 王 正 全项目负责人:何 佩 诗校核:杜 庆 燕编写:何 佩 诗 王 丽 容 李 识 凯参 加 人 员: 何 佩 诗 杜 庆 燕 王 安 翀 白 金 玲 王 丽 容 李 识 凯项 目单位现状除险加固后水文特征承雨面积km20.330.33设计重现期年1010洪峰流量m3/s4.977.65校核重现期年5050洪峰流量m3/s6.9411.16
2、水库特征设计洪水位m57.9557.91校核洪水位m58.2558.21正常高水位m57.0557.05死水位m48.4348.43总库容万m314.7514.64其中调洪库容万m31.722.54兴利库容万m312.5311.60死库容万m30.500.50大坝坝型均质土坝均质土坝坝顶高程m59.0259.32最大坝高m10.7211.02溢洪道型式明渠明渠进口高程m57.0557.05渠底净宽m33输水涵管型式m无压方涵方涵内衬钢管方涵尺寸m0.40.50.3进口底高程m48.4348.43进水口形式梯级斜卧管梯级斜卧管闸门型式/平板铸铁闸门(0.50.5)输水方涵长m45.0045.00
3、斜卧管长m21.0022.00设计流量m3/s0.300.30工程效益灌溉田亩万亩0.0410.041保护田亩万亩0.050.05保护人口万人0.030.03施工工期月10个月工程总投资万元255.20七顶岩水库工程特性表目 录1综合说明11.1绪言11.2水文21.3工程地质31.4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5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1.6金属结构71.7施工组织设计81.8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占地101.9工程管理101.10环境保护设计111.11工程概算122水 文132.1基本概况132.2洪水计算132.3施工洪水283工程地质303.1坝区工程地质条件303.2坝体填筑土物质组成及工程
4、特征323.3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53.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374工程任务和规模394.1工程存在的问题394.2工程任务404.3工程规模404.4坝顶高程复核455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485.1设计依据485.2工程等级和标准485.3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形式及存在问题495.4除险加固方案及项目内容495.5除险加固设计505.6泄水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665.7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685.8安全监测设计716金属结构726.1金属结构基本情况726.2金属结构除险加固设计726.3金属结构日常管理727施工组织设计737.1施工条件737.2施工导流737.3主体工
5、程施工747.4施工工厂设施767.5施工总平面767.6施工总进度777.7主要材料供应778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占地以及房屋拆迁788.1水库淹没范围及淹没损失788.2工程占地及补偿标准789工程管理799.1主要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799.2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799.3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799.4管理设施809.5水库调度与工程运行管理809.6环境美化与绿化819.7综合经营与渔业8110环境保护设计8210.1设计依据及标准8210.2环境影响评价8210.3环境保护设计8310.4环境管理与监测8711水土保持设计9011.1编制目的9011.2编制依据9011.3工程概况911
6、1.4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9212工程概算9812.1工程概况9812.2编制依据9812.3金属结构10012.4临时工程10012.5其它费用10012.6预备费10012.7工程总概算表10013经济评价10213.1评价方法与参数10213.2工程费用10313.3工程效益10313.4国民经济评价10513.5综合评价108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 工程概况七顶岩水库位于石首市桃花山镇小石桥村境内,属截冲支流,距石首市区35km。坝址以上控制承雨面积0.33km2。工程于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75年12月竣工投入运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
7、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本次初步设计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七顶岩水库枢纽工程的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初设阶段其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的设计洪水位57.91m,校核洪水位58.21m,正常蓄水位57.05m,死水位48.43m。总库容14.64万m3,其中兴利库容11.60万m3,调洪库容2.54万m3,死库容0.5万m3。七顶岩水库建成至今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调节灌溉水库下游的大片农田,保护下游范围10km内,涉及
8、桃花山镇小石桥村300人,耕地500亩,以及村村通道路等的安全。(1)大坝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长209m,坝顶总宽5.0m,最大坝高10.72m,坝顶高程为59.02m。上游坝坡坡比为1:2.0,下游坝坡坡比为1:2.0,上下游坝坡均未护砌,下游坝坡坝脚纵向排水沟为土质结构,坝脚无排水反滤设施。(2)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净宽3.0m,为明渠形式。工程在2010年进行加固,底板及左右边墙为浆砌石矩形结构,无出水渠道,工程未完建。(3)输水涵管输水涵管位于大坝右侧,桩号0+010,输水管进水口高程48.43m,为砌石方涵结构,断面尺寸0.4m0.5m,全长45.00m,设计流量0.3m3
9、/s。输水涵管进水口形式为梯级斜卧管,卧管全长21.0m,进水口断面直径0.25m,采用塞子启闭。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1.1.2 除险加固缘由根据初设防洪复核结果,大坝欠高,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大坝迎水面未作护砌,坡面变形、坍塌、水毁严重。坝体白蚁危害严重,坝后没有设排水设施,威胁大坝安全。溢洪道无出水渠道,泄洪冲向下游田间道及耕地,行洪不畅。输水涵管进水口设施老化、破损,方涵有漏水现象,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淤堵严重,水流直接冲刷坝脚。七顶岩水库无变形观测、渗流观测设施,无自动测报系统,无通讯及必要的交通设施,环境有待美化、绿化。综上所述,对七顶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安全鉴定结
10、论,七顶岩水库为三类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1.2 水文七顶岩水库坝址以上承雨面积0.33km2,干流河长0.5km,比降11。由于水库附近无雨量站,没有收集到特大暴雨年份的雨量资料,难以满足现阶段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要求,故本次仍采用暴雨图集复核洪水。本次设计洪水使用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2002年编等值线图,计算设计面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汇流计算,进而推求坝址洪水。计算结果为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7.65m3/s,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11.16m3/s。1.3 工程地质1.3.1 工程区地质概况1.3.1.1 地形地貌石首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地势略呈西北
11、高,中略低,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136m之间,最高点为东部桃花山的屯岩子山,海拔368.9m,最低为中部上津湖,海拔为22.1m。江北原为一片敞洲,北部沙丘起伏,南部芦苇丛生,经过多次围挽、改造和移民,现已成为土地肥沃、优质高产的棉花生产基地;江南被长江分流藕池河和调弦河切割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块,周围河流环绕,水源充沛,横跨“九曲回肠”的下荆江两岸,因“有石孤立”于城区江边、以石为首而得名。 1.3.1.2 地层岩性 七顶岩水库位于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小石桥村截冲支流上,库区范围属丘陵地形,水库北、东、南侧均为二长花岗岩组成的丘陵,西侧为高垄岗地形。坝址及库区山体出露岩层为二长花岗岩岩
12、体,属燕山晚期产物,长轴呈东西向,侵入于冷家溪群岩层中。1.3.1.3 地质构造与地震水库位于华容地垒中部,元古界冷家溪群岩层一般呈单斜产出,走向280300,岩层倾向南西,离勘察区最近的断裂与勘察区垂直距离约5km,断裂走向80,倾向南东,展布于冷家溪群云母片岩中,断裂西段为第四系所覆盖,在古井口晒谷场边,千枚岩及片岩组成宽15m的强烈皱褶挤压带,拖引次一级背斜南东冀较陡,轴向约80,与断层走向相近,断裂具有压碎。根据湖北省区域构造地质资料,区内不存在大的活动性断裂,至今也没有发生强震的历史记录。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13、g,相应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3.1.4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裂隙水、岩溶水与孔隙水。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的补给。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一般透水性弱,含水量贫乏,分布极不均匀。裂隙水多以泉水的形式向河谷排泄,流量很小。岩溶水:赋存于可溶岩溶蚀裂隙和岩溶管道中,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富水性受岩溶发育程度所制约,各地差异较大。岩溶水以集中排泄为主,尤其以岩溶大泉为主要排泄点,此外分散渗溢也是一种排泄形式,多见于近谷底部位的谷坡处,排泄量较小。岩溶水的
14、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一般雨季流量增大,旱季流量变小。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与残、坡积层中。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与河水联系密切,含水丰富、透水性强,其渗透系数为10-110-2cm/s。残、坡积层中的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分布不稳定,含水量较小。1.3.1.5 大坝填土组成及特性原大坝施工时,坝体填筑土料就近选择料场,均取自坝区附近的冲积土。勘察表明:坝体土含水量19.5%34.9%,平均值25.8%;空隙比0.5911.009之间,平均0.733;塑性指数7.115.9,平均值10.6,液性指数0.330.80,平均值0.53,土体呈可塑状,局部硬塑状。填土压缩系数0.290.
15、42,平均值0.34;凝聚力11.017.0KPa,平均值14.1KPa;内摩擦角1827,平均值21.4。建议大坝填土凝聚力取14KPa,内摩擦角25,填土主要含细砂夹有粘粒。1.3.2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溢洪道位于坝体左侧,其地基为可塑状土体,土层厚0.30.5m。积土下伏强风化二长花岗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允许承载力300KPa。1.3.3 输水涵管工程地质条件输水涵管位于坝体与坝基的结合部,坝基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53)组成,为非可溶性岩,稳定性较好。岩体呈浅灰色,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呈硬塑状态。1.4 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1.4.1 存在的问题主要险情及存在的问题该水库大坝
16、目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大坝坝顶杂草丛生,凸凹不平;上游坝坡未护砌,浪坎严重;下游坝坡杂草丛生,坡面变形、局部散浸;坝体白蚁危害严重,坝后没有设排水设施。2、溢洪道无出水渠道,泄洪冲向下游田间道及耕地,行洪不畅。3、输水涵管进水口为老式梯级卧管,管身为条石砌筑,年久失修,不能正常运行。输水方涵为无压箱涵,有漏水现象,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淤堵严重,水流直接冲刷坝脚。4、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无通讯设施。防汛道路路况差,晴通雨阻。1.4.2 除险加固必要性根据七顶岩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保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七顶岩水库能安全度汛,并达到小(2)型水库管理标准,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17、对七顶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1.4.3 工程规模本次复核,七顶岩水库总库容14.64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七顶岩水库为小(2)型V等工程,大坝及输水管为5级建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1.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除险加固方案及项目内容根据七顶岩水库安全鉴定结果,经调洪计算,溢洪道宽度为3m时,大坝坝顶欠高0.11m,大坝坝顶新建30cm厚泥结石路面。针对水库枢纽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挡水建筑物除险加固项目:(1)坝顶路面
18、新建厚30cm泥结石路面,宽3.0m;(2)上游坝坡上削下填,坡比由1:2.0变为1:2.25,坝顶宽由5.0m变为3.0m;(3)上游坝坡采用现浇C20砼护砌;(4)下游草皮护坡整修;(5)新建贴坡反滤、坝肩及坝脚排水沟(6)新建水位观测尺;(7)新建上、下游踏步。(8)坝体进行充填灌浆防渗处理及锥探灭蚁。(9)坝基进行帷幕灌浆。2泄水建筑物除险加固项目:(1) 消力池后接新建出水渠道。(2) 尾水塘堰溢水口拆除重建,新建人行桥。3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项目:(1)进水建筑物-梯级斜卧管拆除重建;(2)输水方涵钢管内衬。(3)新建出水渠道。1.5.2 大坝坝体加固本次加固设计对上游坝坡护砌方式采
19、用现浇C20砼护坡,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新建贴排水沟,新建上下游踏步及水位观测尺。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所述,坝体及坝基存在渗流问题,并且坝体白蚁危害严重,本次设计坝体进行充填灌浆防渗处理及锥探灭蚁,坝基进行帷幕灌浆。1.5.3 渗流稳定分析本次大坝渗流计算采用有限元二维稳定渗流计算方法,计算断面为大坝最大断面。土层渗透性按各向同性考虑。大坝除险加固后各种工况下,下游坝坡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满足规范要求。1.5.4 坝坡稳定分析大坝稳定分析采取与渗流同断面计算,计算工况为在设计和校核工况下,上、下游坝坡的稳定,通过计算,大坝上、下游坝坡满足稳定要求。1.5.5 输水涵管加固处理措施输水
20、涵管位于大坝右侧(桩号0+010),为坝下砌石结构,断面尺寸0.4m0.5m。输水涵管进水口形式为梯级斜卧管,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本次加固处理:原梯级斜卧管拆除重建,输水方涵内衬钢管,管径为0.3m,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内壁封堵,新建出水渠道。1.5.6 其他在大坝上游坝坡踏步旁边设置水位观测尺,并在坝顶设百米桩、水库标牌等。1.6 金属结构七顶岩水库的金属结构更新改造方案如下:在涵管进口新建启闭机台,设工作闸门,闸门选用平面铸铁闸门,尺寸为0.5m0.5m。1.7 施工组织设计1.7.1 施工条件(1)对外交通七顶岩水库枢纽位于石首市桃花山镇小石桥村,七顶岩村距石首市城35km,交通主要靠公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顶岩 水库 加固 工程 报告 审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