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
《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精品文档.信阳市20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浉河区20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1.1.3建设地点 1.1.4本项目编写单位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2.1.1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2011年在信阳茶叶节提出的“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文章,小茶叶大民生”的讲话精神1.2.1.2关于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和意见1.2.1.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
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14号;1.2.1.4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2.1.5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1.2.1.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数据;1.2.1.8报告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资料。1.3项目概况1.3.1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立足于浉河区丰富的茶叶资源,发挥企业的品牌和规模优势,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种植,以精品信阳毛尖茶为核心实施茶叶产品系列开发,积极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带动和示范当地茶农和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全面推进浉河区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1.3.2建设规模和内容概况根据浉河区信阳毛
3、尖种植、加工规划对浉河区信阳毛尖茶的种植、加工现状及茶资源的生产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查,提出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的生态有机茶茶园基地建设;二是改造常规老茶园建设;三是建立培训体系,推广标准化得生产技术;四是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站; 以“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无性系有机茶园20万亩,改造无公害生态茶园30万亩1.4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地由于国土资源丰富,气候、环境等条件优良,加上茶叶品种改良,项目建成后每年每亩可增产50斤干茶,基地农户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12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浉河区森林覆盖面达
4、67%以上,由于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条件,茶叶生长良好,是河南省产茶大县,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广,发展潜力大,建设标准示范茶园基地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是能通过发展茶叶改变生态环境,保土保肥,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项目建设地6000户农民,16000多农民直接受益,年人平增收2800元同时可安置15000人就业,年人平工资收入可达4500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地方就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积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1.3.4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67551.82万元,其中申请省以上财政
5、投资47286万元(总投资的70%),项目单位自筹20265.82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总投资万元67551.822建设投资万元64826.793流动资金万元9083.434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725.035资金筹措万元67551.826省级以上财政投资万元47286.007项目单位自筹万元20266.008经营收入万元33800.009总成本费用万元14952.9210利润总额万元18545.4811投资利润率%27.4512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24.6213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万元60523.0014投资回收期(税前)年5.8715全部投资内部收益
6、率(税后)%19.9516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万元42737.3017投资回收期(税后)年6.5918盈亏平衡点%46.61.5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充分利用浉河区丰富的毛尖茶资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创建浉河区信阳毛尖有机茶产业集聚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本项目经财务评价,年实现收入3380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为24.62%,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前)5.87年。是一个投资周期短、见效快、回报率高、收益大、产业化示范作用强的优势项目。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地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建设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是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
7、目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资金,争取项目审批部门给予支持。(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早进入实施阶段。(3)待项目批准后,抓紧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招标,择优选择承建单位和供货厂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有效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措施,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5)在项目实施中,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技术手段,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所在地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土地面积152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88%。浉河区
8、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作为浉河区、信阳市乃至河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2.2承办单位2.3项目区SWOT分析2.3.1优势(strength)(1)资源优势。浉河茶区位于我国茶区北部边缘,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属于高纬度茶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且多集中在茶叶生长季节;光照充足,茶叶生长期光照时数达1592.5小时,辐射量为89.25千卡/平方厘米;山区土壤多为黄、黑沙壤土,土层深厚疏松,肥力较高,PH值在6-6.5之间,适宜茶树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
9、;五云山区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温差较大,有利于茶树茶叶缓慢生长,持嫩性强,叶片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对名优茶叶的生产十分有利。浉河区内生态环境优越,污染少,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生态环境。(2)品牌优势。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指出,坚持“茶业富民”战略,茶叶有地域性,因此大品牌要先打响,有了大品牌,茶叶企业和经营户的小品牌才能打响,大小品牌交相辉映,地域、品种、质量、文化等品牌内涵就能形成特色,就能在市场上建立形象,促进生产经营。而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
10、的十大名茶。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市)、舒州次”。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88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获中国首次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又获国家质量金奖,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7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茶叶节上,信阳毛尖夺得最高金奖。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原产地商标,信阳市先后出台了“信阳毛尖”原产地证明商标使
11、用管理规则及“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印刷管理办法等,对有效保护“信阳毛尖”产品,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6月信阳毛尖茶地理标志国家标准正式生效。(3)区位优势。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东距安徽200公里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鄂豫皖“三处通衢”之称,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浉河区南离武汉机场180公里、北离郑州机场250公里,东离合肥机场300多公里,是北京至广州的中位点,铁路近500公里(已建成的京广铁路和正在施工的京广高铁),公路超过6000公里(已形成4个“双十字”快速公路网)。当前,国家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构
12、筑新的增长点,而浉河区位于中部地区正在规划的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之间,作为中原崛起和武汉城市圈的连接节点,不仅是中原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武汉的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城市,未来在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2.3.2劣势(weakness)(1)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从全区角度看,缺乏具有足够优势、具备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全区拥有茶叶加工企业三百多个,多数为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茶叶加工仍然以手工为主,手工加工茶约占总量的85%。企业滚动发展中受到资金限制,机械化设备改造步伐慢。加工能力和销售规模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3、阻碍了企业步入发展的重要转型期。(2)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从原料角度看,按照茶树的生长特性,茶叶可开发利用的部分为“一芽五叶新梢”,而一年可以生长四次,即可采摘四次。信阳毛尖的采摘利用部分为茶叶的“一芽二叶”,尚有“三叶新梢”未开发利用,影响了茶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加工和市场销售角度看,目前我国年产茶叶深加工比例只有约6.7%,而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约为22%,预测将达到30%以上。世界茶叶总产值约为70亿美元,而深加工的产值在180亿美元以上。2008年浉河区全区年产的1200万吨茶叶产品全部为散形茶,茶叶产品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尚少。(3)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科技贡献率低。省委书
14、记卢展工来信阳调研时指出,要用科学技术知识来发展,这样才能提高茶产业效益,达到理想的增收效果。浉河区茶叶科技人才比例偏低,茶农科技意识淡薄,品种退化。有机茶园、生态茶园改造力度不足,茶叶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目前,茶叶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低于50%,无性系茶树品种普及率和单产水平分别为40%和30公斤,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械化程度低:机采面积为零,机修剪面积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3%,全区茶叶生产和发展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力的投入;茶叶产品开发技术不足,茶叶产品形态单一,对茶有效成分及有用价值开发尚未开始。2.3.3机会(opportunity)(1)“健康、绿色、生命”为主题的消费理念日益
15、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功能、健康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科学研究表明,茶叶有60多种保健功能,20多种药用功能,特别是绿茶,因其天然、绿色、对人体健康特有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茶叶市场发展的趋势也表明,红茶和绿茶的消费比例从七十年代的9:1上升到现在的3:1,以北京为例,90年代以后,茶叶的总消费量每年递增3%左右,绿茶的销售年递增10%左右。(2)茶叶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当前社会在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茶叶作为健康饮料,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同。目前全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为500多克,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大约350克,低于世界的平均
16、消费水平,目前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3.6公斤左右,国内茶叶消费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人均茶叶消费量1.6公斤。我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国内市场远未饱和,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3)休闲消费需求日益凸显。休闲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到茶馆喝茶已逐步成为许多大中城市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茶馆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成都、杭州、广州、上海、珠海、天津、沈阳、北京等地发展较快,消费方式发展到社会上众多的茶馆、茶社、茶楼,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和茶叶的消费。同时,追求环保、自然的生态旅游也成为社会热点,茶叶种植所要求的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开展生态旅游
17、的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新的茶文化形式提供了可能。 (4)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进入二十一世纪,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其社会功能丰富,如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等,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将会发生积极的作用。2.3.4威胁(threat)(1)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加入WTO,进口茶叶关税降至14.5%-15%,这意味着进口茶在中国市场准入空间将大大增加。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茶冲击,影响我国茶叶生产。销售同时,加入WTO
18、后,我国对外资投向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将会有更多的外商投资茶叶生产,与国内企业竞争。国外企业凭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健全的销售网络、先进的营销手段及品牌效应,对我国的茶叶加工、贸易企业造成巨大冲击。(2)绿色堡垒。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茶叶进口国特别是欧盟成员以保护本国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借口,制定极为苛刻的生产标准。苛刻的生产标准势必增加茶叶出口国的生产成本,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绿色堡垒”影响,出口市场变幅较大,特别是茶叶的出口价格呈下降趋势,影响茶叶的创汇能力的增强,同时也迫使一部分茶叶企业将目标转向国内,加剧国内茶叶市场的竞争。(
19、3)市场竞争的不规范。目前茶叶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茶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信阳毛尖”茶的品牌效应。浉河区信阳毛尖由于产业发展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多数加工销售企业规模实力较小,加上相当一部分仍以户为主的家庭作坊,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浉河区茶叶企业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但尚未形成强势的销售网络,终端控制能力不强,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弱,影响茶叶市场的开拓。(4)茶叶质量检测手段落后,标准不统一。行业发展不成熟,茶叶质量检测手段和监督监察体系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市场进入门槛,使得大量低劣质量茶叶流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对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5)茶叶消费变化对传统茶叶的影
20、响。近年来,茶叶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向多样化、层次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据统计,世界消费量的多少排序为: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香味茶、花茶、去除咖啡碱茶、药茶。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消费群体层次化都给传统的茶叶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2.4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区目前存在以下主要的发展制约:(1)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茶农对扩种茶园信心不足。目前,浉河区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老茶园面积约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0%,建园基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如开垦翻土过浅、施用基肥不足、没有修筑梯田、土壤基础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等,造成茶园水土流失严重,
21、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跑土、跑水、跑肥,茶树根系裸露、吸收根少,影响正常生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此外,无论是良种推广还是亩均产茶量,都远低于日本、印度等国家。发展新茶园投入期长、成本较大,许多茶农对扩大茶园面积信心不足。一是茶叶从种植到产生收益需3年以上,期间每亩投入至少需2000元。目前该区提倡的无性系茶叶种植,采摘时间早于普通茶叶7-10天,芽头齐、品种纯,产量高出一般茶叶三分之一,适于机械采摘和炒制,但因投入大,每亩仅茶苗就需要600元,比普通茶苗多400元,且管理复杂,茶苗
22、成活率低于普通茶苗,超出了一般种茶户经济承受能力。二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垦新茶园缺乏有效劳动力,同时机械上山也面临路不通、成本高的难题。三是目前全区可机采的茶园很少,绝大多数仍属传统的人工采茶,在目前雇工比较困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深山偏远地区,茶叶不易采摘,影响种茶户积极性。四是部分茶农对三年后茶叶价格能否走高心存疑虑,加之国家没有补贴政策,许多种茶户对扩种茶园信心不足。(2)茶叶产品单一,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延伸不够。浉河区茶叶产品中,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其中:“信阳毛尖”约占90%左右;炒青、烘青绿茶等“小包装茶”约占10%左右。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
23、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且附加值低,夏、秋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茶叶生产规模化、聚集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浉河区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全区茶叶加工企业有300多个,但“龙头”企业仅十余家,年均加工能力只有1000吨左右,不足总产量的5%。其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表现:一是茶叶初制厂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有机 茶园 建设项目 可行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