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研究报刊索引.doc





《两汉研究报刊索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研究报刊索引.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两汉研究报刊索引.精品文档.报刊索引部分一.西汉梁国概况(一)总论1) 西汉刘氏梁国考* 张可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000年度2) 西汉梁国管窥* 陈华光 中州今古2002年3期810页(二)政治、经济、文化3) 西汉梁国与七国之乱的平定* 高建立、刘大伦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8年1期1213页4) 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4期510页5) 战国秦汉时期梁宋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条件研究* 王朝阳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度6) 西汉梁国文化三题
2、* 陈华光 中州今古2002年5期1619页7) 汉代梁国社会与文化风貌# 薛瑞泽 2005年河南省史学年会交流论文共6页8) 汉梁文化的内涵与建构特征* 李可亭 商丘师院学报2006年3期2124页9) “恢奇浪漫”自风流:论梁园文化的特征* 刘德杰 商丘师院学报2006年4期2628页10) 释韩安国“受韩子杂家说”* 金德建 齐鲁学刊1984年6期8384页11) 韩安国“梁成安人”辨* 耿占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1期第124页12) 西汉栾布申屠嘉丁宽等梁人辨* 吴东儒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2 期3032页(三)历史、地理1.梁园考辨13) 菟园考 刘永之 中州今古
3、1983年5期14) 梁苑辨* 李正华 商丘师专学报1985年1期1822页15) 刘武与梁苑* 马国强 商丘师专学报1985年2期2528页16) 梁园辨* 刘宝和 史学月刊1985年4期4749页17) 梁园迷踪初探* 杨玉安 殷都学刊1989年3期8183页18) 商丘、开封与梁园# 王大良 中州今古1989年4期4648页19) 汉代梁苑考辨* 王爱华 黄淮学刊(哲社版)1996年4期9093页20) 梁园研究与商丘人文资源开发* 王大良 黄淮学刊(社科版)1998年1期4042页21) 梁园的由来* 钱建秀 今日国土2004年12期3435页22) 猎猎汉风话梁园* 刘慧 今日国土2
4、004年12期3536页23) 西汉梁孝王东苑初探* 刘海燕 商丘师院学报2005年3期139141页2.其它24) 西汉梁国史初探* 程有为 商丘师专学报(哲社版)1986年1期7178页25) 汉梁孝王封于开封质疑* 王遂一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1期3738页26) 论西汉梁国的都城迁徙:与王遂一先生商榷* 程有为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6期4347页27) 汉代梁国睢阳城考略* 阎道衡 黄淮学刊(哲社版)1996年4期9497页28) 说“芒砀”* 刘乾 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2期5556页29) 关于梁国都城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王良田 1996年中国商丘汉梁文化
5、研讨会论文、西汉梁王陵文化研究(2006年)129136页30) 刘邦“隐于芒、砀”及相关史事考实* 牛继清 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1999 年1期3842页31) 汉代梁国历史地理概论# 阎根齐 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2001年)326333页32) 萧何初封之地:酂城初探# 江华 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人研讨暨07(5月底)工作座谈会材料共7页33) 芒砀山,汉兴胜地# 张庆雨 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人研讨暨07(5月底)工作座谈会材料共7页34) 简论梁孝王刘武的历史贡献# 王良田 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人研讨暨07(5月底)工作座谈会材料共4页相关资料:(一)政治35) 汉初侯邑国公布钱
6、穆齐鲁学报1941年1月1期36) 汉世亭传之制吕思勉学林第4辑1941年2月37) 西汉初年之王侯徐德嶙新评论10卷3期1944年7月38) 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辩证王毓铨历史研究1954年2期39)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 严耕望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5本1954年135236页40) 汉朝的七国怎样产生?吴楚七国之乱怎样形成?经过和结果怎样?* 郭人民 史学月刊1956年3期2728页41) 论秦汉的分封制杨宽中华文史论丛1970年1辑42) 简论汉初的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 孙实名 求是学刊1980年3期7682页43) 汉初的封国 王兰锁
7、教学通讯(文科版)1982年9期44) 再论汉代的亭制劳榦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1分册1982年45) 西汉诸侯王国封域变迁考(上) 周振鹤 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3期46) 西汉诸侯王国封域变迁考(下) 周振鹤 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4期47) 西汉分封制考略张炳武沈阳师院学报1983年4期48) 楚汉诸侯疆域考 周振鹤 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4期4758页49) 论汉初的分封制# 杨伟立 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2期5358页50) 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薛军力 天津师大学报1990年5期4451页51) 论汉代的以孝治天下# 赵克尧 复旦学报(社科版)1992年
8、3期8086页52) 也评吴楚七国之乱* 何为义 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2期99102页53) 关于汉初封王的两个问题* 刘敏 南都学坛1997年1期59页54) 中州士人与汉代政治* 黄宛峰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8年2期15页55)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刘国石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2期6368页56) 论汉初的“孝治”* 季乃礼 学术月刊2000年9期8792页57) 西汉前期刘氏诸侯王的“相”* 勾承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5期107111页58) 略论西汉王国问题* 唐德荣 求索2003年5期256257,转251页59) 汉初与皇帝“共
9、天下”的诸侯王* 秦进才 历史教学2004年4期6670页60) 汉初王国制度考述# 陈苏镇 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2740页61) 道家思想与汉初政治* 于斌 唐都学刊2006年2期59页62) 漫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上)* 王问靖 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1期2125页63) 漫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下)* 王问靖 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1期59页(二)经济64) 汉人生计之研究柳诒徵史地学报1卷2期1922年65) 汉代的商业与庸工亚生华北商工1卷1期1943年5月66) 论汉代的经济观 影山刚 和田博士七十寿辰纪念东洋史论丛(1961年) 291293页67) 汉
10、代农业生产漫谈宁可 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68) 西汉时期我国的农业区域概貌# 阎万英 农业考古1981年2期2635页69) 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问题浅探# 徐扬杰 史学月刊1982年3期16页70) 西汉时期的商业资本与小农经济黄宛峰中州学刊1982年2期71)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农业生产技术# 陈文华 文物1985年8期4148页72) 论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冷鹏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6期6972,转87页73) 西汉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变迁略论 韩敬 天府新论1988年4期5359页74) 西汉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 林剑鸣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2、3期合刊1
11、43150页75) 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及地域特征 邹逸麟 历史地理1993年6月第11辑76) 论汉代农业科学技术* 陆宜新、张金虎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7年4期1215页77) 试析河南汉代经济繁荣的原因* 刘太祥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9年1期16页78) 黄老无为而治与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重建* 余明光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期7680页79) 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谭景玉 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1期5255页80) 我国早期经济区的形成: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 邹逸麟 历史地理2002年6月第18辑81) 汉初封国经济发展及其原因探析* 王欣 南都
12、学坛(人社版)2002年1期110页82) 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及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洪煜 南都学坛(人社版)2002年4期911页83) 先秦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生产述论:以皖北豫东为例* 吴海涛 农业考古2002年1期126130页84) 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之关系* 王尚义、任世芳 中国农史2003年3期118125页85) 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 温乐平 农业考古2005年3期6570页86)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 温乐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2期8897页87) 论两汉时期的河南经济* 程民生 中州学刊2005年1期147152页
13、88) 汉代国家对消费问题调控举措述论* 冯骊、温乐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3期109111页89) 秦汉时期生活消费的特点及其影响* 温乐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2期3845,转96页90) 汉代不同农耕区之劳动生产率的考察:以粮食生产为研究中心* 黄今言、温乐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3期19页91) 论秦汉时期牛的类型与产地分布* 温乐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2期3437页(三)文化92) 两汉的人口移动与文化吴景超 社会学刊2卷4期1931年7月93) 西汉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 卢云 历史地理1987年5月第5辑94) 浅谈汉文化的形成# 李鸿
14、恩 洛阳大学学报(综合版)1987年2期1014页95) 西汉文化:徐州历史文化的代表# 胡家荣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2期9899页96) 汉代礼制和文化略论# 杨志刚 复旦学报(社科版)1992年3期7479页97) 巫术盛衰与西汉文化* 赵世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5期2330页98) 徐州两汉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梁勇 淮海文汇1997年7期3032页99) 试析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的原因* 刘太祥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8年2 期611页100) 河南汉文化精神* 郑先兴 南都学坛(哲社版)1998年2期1216页101) 河南汉代文化特色* 黄宛峰
15、南都学坛(哲社版)1999年2期14页102) 河南汉代的文化格局及成因* 刘太祥 周口师专学报1999年4期4451页103) 河南汉代学术思想文化发展水平蠡测# 翟富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5期6668页104) 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兼及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1期2731页105) 河南两汉文化区域变迁原因探讨* 刘晓满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期2024页(四)其它106) 两汉之胡风次公史学年报l期1929年7月107) 两汉时代道教概说刘国钧金陵学报1卷1期1931年5月108) 汉代尊卑问题一瞥杨树达清
16、华周刊35卷6期1931年109) 汉朝以来中国灾荒年表李泰初新建设14期1931年4月110) 东汉时代的社会风气周志远河北月刊5卷4期1937年4月111) 汉代的交通孙毓棠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7卷1期1944年6月112) 秦汉的佛教(附表)释卯顺文史杂志5卷3、4期1945年10月113) 汉代家庭的大小 许倬云 庆祝李济先生七十岁论文集(1967年)789806页114) 论汉唐佛学及其对古典哲学与文化的影响苏渊雷北方论丛1979年3期115) 河南城镇历史地理初探 黄以柱 史学月刊1981年1期116) 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袁祖亮史学月刊1981年3期117) 从风俗通义看汉代
17、的礼俗 史树青 史学月刊1981年4期118) 西汉人口考 葛剑雄 中国史研究1981年4期119) 论西汉黄河的溃决 罗庆康 益阳师专学报1983年1期120) 论汉初社会的务实风尚 张冠梓 齐鲁学刊1990年1期8994页121) 汉代士大夫与汉代思想的总倾向 候外庐 史学史研究1990年4期16页122) 试论地理环境在西汉崇奢尚巫风俗形成中的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2期4556页123) 试论汉代礼制的形成与演变* 顾向明 民俗研究1998年4期7173页124) 汉代游学之风# 刘太祥 中国史研究1998年4期4354页125) 试论秦汉风俗的时代特征# 万建中 民俗研究20
18、00年2期3648页126) 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赈灾行迹年表* 黄今言、温乐平 农业考古2000年3期242252页127) 孝经与两汉的孝行* 秦进才、张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135141页128) 两汉孝经传播与孝行管窥* 秦进才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1期134139页129) 孝经在两汉的传播* 秦进才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1期95100,转105页二.西汉梁国文学及其影响(一)西汉梁国文学130) 梁苑辞赋谈* 王增文 商丘师专学报1987年1期4349页131) 关于枚乘七发主旨的商榷* 王增文 商丘师专学报(哲社版)1988年1期112115页132) 贾谊生卒
19、年及其名赋作年考* 田宜弘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1期6064页133) 文人集团与赋体创作* 曹虹 文史哲1990年2期1320页134) 汉代的睢阳曲与夯杵* 肖亢达 中国音乐1991年3期第24页135) 论梁苑辞赋* 王增文 中州学刊1996年5期107110页136) 略论西汉梁国文人集团形成的原因# 王树林 黄淮学刊(哲社版)1998年4期7376页137) 梁孝王忘忧馆游士赋考辨* 俞纪东 复旦学报(社科版)1999年5期116119,转125页138) 论汉代杰出诗人焦延寿* 陈良运 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1999年2期97105页139) 梁园辞赋集团简论* 余江 漳州师
20、院学报2001年3期3642页140) 汉代梁国睢阳曲之源流* 朱国龙 商丘师院学报2004年4期152153页141) 梁苑文士集团研究* 张从罗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度142) 梁园之游:文人群体创作活动的始足之旅* 卫绍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2期7579页143) 梁园赋家行年新考* 石观海、杨亚蕾 齐鲁学刊2006年2期5864页144) 枚乘七发主题再探* 束莉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6年3期98103页(二)西汉梁国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45) 李白、杜甫、高适的梁宋之游# 葛景春 中州今古1984年6期3436页146) 论李白梁园吟
21、创作的时间、前往梁园的路线及其它* 郑文 社科纵横1994年4期3136页147) 关于李白、杜甫梁宋之游若干问题的考证* 王增文 商丘师院学报2002年3期2023页148) 试论唐代作家的梁孝王情结* 杜玉俭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3期2327页149) 李白、杜甫和高适为何并未同登开封吹台* 杜玉俭 中州学刊2004年3期115119页150) 李、杜梁宋之游实为宋州之游考证* 王增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1期3334页151) 李白与商丘 杨道乾 商宋文化研究:第一辑(2005年)121137页152) 论历代文士的梁园情结* 王永宽 商丘师院学报2006年4期2225页相
22、关资料:153) 两汉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儒学# 马积高 求索1989年1期7683页154) 略论徐州汉代的宗教与文学* 余明侠 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4期136142页155) 中国酒文化中的“盐”和“梅”* 胥洪泉 文史杂志1997年4期5052页156) 试说李白梁园吟中的“盐”和“梅”* 胥洪泉、吴晓棠 伊犁师院学报2000年2期1618页157) 招贤纳士的呼唤:汉初侯国赋探赜:兼论汉赋的社会功能*# 包礼祥 中州学刊2003年1期5558页158) 论汉赋作家群体的生成* 王洪泉 唐都学刊2006年4期2729页三.西汉梁国经学(一)总论159) 商丘经学文化资源研究* 宋学勤 商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汉 研究 报刊 索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