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阳胜煤业公司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东升阳胜煤业公司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升阳胜煤业公司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doc(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东升阳胜煤业公司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精品文档.目 录前言5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8第一节 井田概况8第二节 地质特征10第二章 井田开拓与开采23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3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6第三节 井田开拓27第四节 井筒29第五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30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31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31第二节 矿车32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32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35第一节 采煤方法35第二节 采区布置37第三节 巷道掘进38第五章 通风和安全40第一节 概况40第二节 矿井通风41第三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44第六
2、章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47第一节 提升设备47第二节 通风设备51第三节 排水设备52第四节 压风设备53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55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55第二节 地面生产系统55第三节 辅助设施57第八章 地面运输58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59第一节 概 况59第二节 平面布置59第三节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61第四节 场内运输62第五节 其它场地布置62第六节管线综合布置63第七节场地绿化63第八节防洪排涝64第十章 电 气65第一节 供电电源65第二节 电力负荷65第三节 送变电66第四节 地面供配电68第五节 井下供配电69第六节 矿井通信、监控70第十一章 地面建筑72第
3、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72第二节 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75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77第一节 给 水77第二节 排水79第三节 室内给排水80第四节 消防及洒水80第十三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81第一节 采暖与通风81第二节 井筒防冻82第三节 锅炉房设备82第四节 室外热力管网83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84第一节 概况84第二节 主要污染的防治措施85第三节 地表塌陷治理87第四节 环境管理87第五节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88第十五章 职业安全卫生89第一节 概述89第二节 场地布置及建筑90第三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91第四节 主要防范措施94第十六章 建井工期98第一节 建井工期98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
4、划99第十七章 技术经济100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100第二节 建设项目资金概算100第三节 生产成本103第四节 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105附录:1、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规发(2005)404号文“关于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阳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阳安监政发(2005)12号“关于全市煤矿2004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的批复”。3、平定县阳胜煤矿“平阳煤字(2003)第34号阳胜矿井提升90万吨/年生产能力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委托书”。4、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14000004313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5、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
5、试中心编号为2005320的“检验报告”。附件:一、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二、概算书前言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原山西省平定县阳胜煤矿,以下简称阳胜煤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境内,隶属于山西东升洁净煤有限公司(2004年7月,该公司更名为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1983年8月该矿开始建井,同年11月委托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设计规模300kt/a。经过十余年建设,于1998年7月正式投产,现实际生产能力为210kt/a。2004年10月我院编制了山西省平定县阳胜煤矿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5年5月进行了审查,并以晋煤规发(2005)404号文予
6、以批准。受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依据批复意见,我院开始编制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一 、编制修改设计的主要依据1、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2004年9月编制的山西省平定县地方国营阳胜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规发(2005)404号文 “关于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阳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阳安监政发(2005)12号“关于全市煤矿2004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的批复”。4、 平定县阳胜煤矿“平阳煤字(2003)第34号阳胜矿井提升90万吨/年生产能力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委托书”。5、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1400
7、0004313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6、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编号为2005320的“检验报告”。7、山西国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山西太行建筑安装有限七公司编制的山西省平定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抽放初步设计。8、矿方提供的生产现状资料。二、 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行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煤矿的特点和矿井生产现状,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力争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效益好的目的。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设计的主要特点1、根据矿井开拓现状,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了现有开拓工
8、程,满足矿井初期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2、充分考虑了矿井长远发展的要求,规划了后期井田开拓方式,新增了主斜井,实现了从井下到地面煤炭运输胶带输送机一条龙,为矿井高产高效和后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首采区位置的选择既考虑了技术改造与现有生产的结合,又兼顾了矿井整体开拓的完整性。4、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生产生活设施,既减少了投资,又加快了建设工期。(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 井田开拓方式:斜井开拓方式。2、水平划分及标高:全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620m。3、全矿井初期以一个采区、一个综采工作面保证设计生产能力。4、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新增井巷工程总量为8075.3m,掘进总体积107
9、205.10m3,万吨掘进率89.73m。5、矿井新增占地总面积:1.13ha。6、项目建设总造价为14175.30万元,吨煤投资为236.26元。7、 全员效率:9t/工。8、 吨煤投资:236.26元/t。9、建井工期: 16个月。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关于1980年精查钻孔资料,质量较好,全区钻孔甲乙级率为94%,煤层合格率为98%,本井田范围各钻孔的煤层综合成果基本全为甲级,本次报告全予以利用。井田内利用的1958年施工的钻孔质量较差,封孔质量不清,在生产中应高度重视。2、关于奥灰含水层,东南部与中西部奥灰水位标高423.77546.86m,水位相差较大的原因尚未查清,在开采中西
10、部井田时应补做水文地质工作,为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3、8号煤层含硫量较高,且首采区范围内赋存极不稳定,无开采价值;该煤层的可利用储量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北部,矿井初期暂不考虑开采该煤层,建议探明其赋存规律、开采范围,后期利用现有水平增加辅助水平进行开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阳胜煤矿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南部南阳胜村村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10374232,东经11332191133553。该矿北距平定县城15km,距阳泉市25km,东距207国道7km,其间有简易公路联接。经平定、阳泉与太旧高速公路和石太铁路线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为便
11、利。故本矿区煤炭外运条件良好。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侧。为低中山地貌。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低,沟谷多呈南北向分布,形态多呈“U”型。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山梁,标高1326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阳胜河河床,标高915m。最大相对高差321m。三、水系本区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井田北界外有阳胜河,由西向东流。其特点是夏季雨量集中,易发洪水;冬、春两季雨量很小,以致出现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井田内各沟谷,雨季雨水除渗入地下外,均流入阳胜河。四、气象及地震情况平定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多晴朗凉爽天气。据平定县气象站195819
12、80年共23年的资料统计,基本情况如下:历年平均降水量601.1mm,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其中1963年8月5日一天内降雨量达173.6mm,为本县有记录以来之最大降雨量;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888.1mm,蒸发量为降雨量的34倍;年平均气温9.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6,月平均气温最低-9.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2.5,月平均气温最高23.6;年平均风速为2.1m/s,多为西北风;无霜期169天,最大降雪度为25cm,每年11月底开始地冻,翌年3月份解冻,最大冻土深度60cm。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等于原地震烈度七度区。五、煤田开
13、发情况阳胜煤矿于1983年8月开始建井,同年11月委托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设计规模300kt/a。经过十余年建设,于1998年7月正式投产,现实际生产能力为210kt/a。现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主副井井口均位于井田东北部。井筒沿S55W方向,2230倾角延深进入井田见煤,设有+620水平轨道运输大巷。大巷采用矿车运输,井口配备绞车提升,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该矿投产时间不长,目前井下开采范围不大,井下涌水量为80-140m3/d,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井田东与平定煤矿二坑相邻,东南和南后峪煤矿交界,东北为平定煤矿一坑。西、北与阳煤集团相邻。据了解,未发现周边煤矿有越界开采现象
14、,对本矿生产未产生不利影响七、水源和电源情况1、水源条件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源取自副斜井井筒中部的承压水(已经建成地下水仓和取水设备)。另外井下排水处理后用于井下消防洒水和工业用水,水源可靠。2、电源条件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东面7.5km处,有陈家庄110kV变电站一座,内设一台31500kVA 110/35/10kV变压器,且留有安装一台31500kVA变压器位置;其110kV电源两回引自红卫220kV变电站;有35kV备用出线间隔。设计拟从陈家庄110kv变电所引两回35kV电源,目前,业主方已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了有关供电协议,供电电源可靠。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 地层本
15、井田深积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简述如下:本井田深积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主要为炭岩及豹皮状灰岩,其次为泥灰岩及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角砾状泥灰岩。下部岩溶较发育。本组厚约170m左右。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全厚3540m,平均38.9m。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本组地层由灰色、深灰色
16、泥岩、砂质泥岩及石灰岩组成,夹有12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分布。其上为G层铝铝土矿,厚度变化较大。灰岩一般有两层,含少量蜓科及海百合茎化石。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全厚95120m,平均105.6m。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中,岩性由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浅灰、灰白色砂岩,3层深灰色白灰岩以及614层煤组成。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平均厚55.60m,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它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岩性主要由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含煤26层。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中,一般厚87
17、.5m,底界以K8砂岩连续沉积与山西组之上。一般分上、下两段:(1)绿色岩层段(P1X1)底部K8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粗砂岩,底部含小砾石、小菱铁矿结核及泥岩包体。分选、磨圆度均差,泥质胶结,疏松,表面呈球状风化,并有氧化铁浸染。全段主要由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灰色砂岩组成,夹有12层铝质泥岩及菱铁矿结核。下部夹有36层煤线。本段地层因地表风化后砂岩及砂质泥岩显示浅灰绿色色调,因而称绿色岩层段。全厚4055m,平均47.5m。(2)黄色岩层段(P1X2)底部K9为灰色厚层状中粒砂岩,韵律性明显,底部为砂砾岩,向上变为细砂岩,分选、磨圆度不好。含煤屑及泥岩包体,呈斜层理或波状层理,泥
18、质胶结,其上为浅灰色、绿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灰色砂岩。有时可夹黑色泥岩和一层煤线以及灰色铝土泥岩12层。上部砂岩带主要由12层灰白色粗中粒砂岩及23层灰绿色砂质泥岩组成。砂岩中含砾石,砂质泥岩中含紫斑。顶部为桃花泥岩。本段地层因地表风化后为姜黄、灰黄色,因而称黄色岩层段。全厚3545m,平均40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西部大片出露,该组上部多被剥蚀。残留最大厚度约250m左右,分上下两段。(1)红黄色岩层段(P2 s1)其岩性下部以黄褐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及泥岩。上部以黄绿色厚层状粗细粒砂岩为主,夹黄褐色及暗紫色砂质泥岩条带。全厚122.70172.90m
19、,平均150m。(2)褐色岩层段(P2 s2)以狮脑峰砂岩(K12)为基底,由23层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组成。中部夹有黄绿、紫或灰黑色薄层砂质泥岩,厚40m左右。向上为紫红、兰紫及暗黄色砂质泥岩、泥岩及含紫色的黄绿色砂砾岩组成。砂岩多泥质胶结,疏松,容易风化。本段上部多被剥蚀。井田内残留厚度约100m左右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Q2+3)不整合覆盖在基岩之上。中上更新统黄土层大多分布在山顶和山坡处,沟谷处则为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由红棕色、红黄色亚砂土及亚粘土组成,并含有钙质结核。厚020m 。上更新统离石黄土(Q3):为浅黄、黄灰色亚砂土或细粉砂土,孔隙度
20、大,垂直节理发育,底部含钙质结核。厚020m 。本统厚040m,平均22.5m。(二) 地质构造平昔矿区位于沁水坳陷的东部边缘北段,太行山隆起之西翼。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走向北西,向南西方向倾斜。在此单斜上又发育次一级波状褶曲。断层走向和褶曲轴向大多为北东,少数北西,陷落柱普遍发育。起控制作用的主要为新华夏构造体系。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矿区扩区(平定区)南部。现将井田内褶曲、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现象分述如下:1、褶曲: (1)史家沟-鸦凹向斜:位于井田中部,沿N20E方向穿过井田,轴部为928号和M10号钻孔连线,轴部较为宽缓,两翼倾角49,轴向延伸5000m以上。(2)杏庄向斜:位于井田东
21、南部,轴向N30E,井田内延伸距离1500m,M94,1224号钻孔连线东侧为其轴部。(3)药林寺台沟背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N30E,两翼倾角为7左右。轴部为M30号孔与M4号孔以西100m处之连线。井田内延伸距离3400m左右。(4)马道岭向斜:位于井田西部,轴向N60E,延伸距离1600余m,轴部宽缓,西翼倾角58。2、断层:井田内断层较少,落差不大,都为高角度正断层。FM60:走向N10E,倾向NW,延伸500m。落差2m。FM61:走向N5E,倾向NW,倾角650,延伸240m,落差8m。FM62:走向N10W,倾向SW,延伸200m,落差5m。FM63:走向SN,倾向W,倾角600
22、,延伸200m,落差7m。3、陷落柱:井田内陷落特别发育。全井田共有陷落柱5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3个,其中3个为井下巷道发现。陷落形态多为园形及椭园形,一般的直径为10100m(地表),陷壁角6580,一般多在75左右。陷落柱围岩以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居多,陷落体中岩层时代都新于围岩,陷落体部分被黄土掩盖,有一部分为煤矿井下所巷道揭露。综上所述,井田井田范围褶曲和陷落柱发育,地层倾角510,断层少且落差小,总体分析,本井田地质构造总体应为类,即中等类。 二、 煤层及煤质(一)煤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15层,由上而下编号为1、2、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升 煤业 公司 扩建 初步设计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