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方剂18泻下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4).doc
《中药常用方剂18泻下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常用方剂18泻下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4).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药常用方剂18泻下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4).精品文档.十八、泻下剂温 下1、 大黄附子汤【别名】 大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大黄3两,附子3枚(炮),细辛2两。【功能主治】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现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色疸者,身黄,额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过伤,血蓄小腹而发黄,故小腹连腰下痛。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阴囊焮肿、腹中时有水声、恶寒甚者
2、。【用法用量】 大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要略今释卷三引漫游杂记)。【各家论述】 1.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2.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3.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
3、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临床应用】 1.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数年。余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作半夏泻心汤饮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恶寒战栗,绞痛倍于常时,于是更作大黄附子汤饮之,痛顿止。续服数日,病不再发。2.肋间神经痛:71岁男子,主诉右侧胸痛剧烈来院就诊,面色不华,贫血貌,足活动受限,行走不便。脉洪大,舌润无苔,腹力中等,略微柔软,腹直肌挛急,便4-5日一次。给予大黄附子汤,经过良好,服药25日痊愈。3.美尼尔氏综合征:齐某,女,40岁。素患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发作。一周前,因感冒过劳,眩晕又作,视物旋转,卧床不起,头身动则加剧,呕吐痰涎,脐下2寸处胀痛,泻下清稀,纳呆,口干
4、而欲饮,舌淡,苔白厚粘腻,脉滑缓。以痰饮作眩而论,拟金匮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治之未效。再诊舌象,参以脐下痛证,悟此为阳虚寒实,积聚于里而胀痛,三焦痞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改投大黄附子汤加味:附子8g,大黄10g,细辛、人参各6g,2剂。药后轻泻一次,眩晕和胀痛已减大半;再2剂,诸证悉除。【摘录】金匮卷上【处方】 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
5、,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摘录】金匮要略卷上2、温脾汤【处方1】 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处方2】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
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功能主治】治脾虚失血。【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摘录】会约医镜卷九【处方3】 干姜45克 当归 黄柏 地榆各60克 阿胶(麸炒焦)茴香(炒)石榴皮 黄连各30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久痢阴虚,湿热未清,脾阳不振,下痢赤白相杂
7、,腹中疠痛,里急后重者。【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处方4】 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3、三物备急丸【别名】 大黄备急丸(医学人门卷七)【处方】 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制法】上药各须精新,先将大黄、干美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功能主治】攻逐寒积。治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
8、急口噤,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大豆许 34丸,温开水送下。或药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须折齿灌之。【备注】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之寒,得巴豆、干美之热,则其性大减。故三药配用,共奏攻逐寒积之功。【摘录】金匮要略卷下4、三物白散【组成】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5克 桔梗15克 贝母15克 【功效】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主治】虚实结胸。证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下硬满而痛,或喘咳气逆,或大便不通,肺痈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不止,脉滑
9、。 【点评】本方选自伤寒论,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咳唾腥臭,脉滑为辨证要点。同时应注意用法,严格控制巴豆用量。用此方可治疗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肺脓疡、食物中毒等。 润 下1、麻子仁丸【别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炙)大黄500克(去皮)厚朴250克(炙,去皮)杏仁250克(去皮、尖,熬,别作脂)【制法】上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现用于习惯性便秘见有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备注】方中麻子仁润肠通
10、便为君;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营为臣;枳实、厚朴消痞除满,大黄泻下通便,共为佐使。诸药同用,共奏润肠通便之功。【摘录】伤寒论2、润肠丸【处方1】 大黄(去皮)当归梢 羌活各15克 桃仁(汤浸,去皮、尖)30克 麻子仁(去皮取仁)38克【制法】上药除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治风热内伏,血液瘀结,肠道干燥,大便秘涩,全不思食者。【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摘录】脾胃论卷下【别名】苁蓉润肠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三)、苁沉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2】肉苁蓉(酒浸,焙)60克 沉香(别研)30克【制法】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常用方剂18泻下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4 中药 常用 方剂 18 泻下 Microsoft
限制150内